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问题的原因1、时代的影响:先进的史学观,首先来自唯物的世界观和进步的思想。司马迁的世界观虽然是矛盾和复杂的。但是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在变化的,这便是他世界观中唯物、进步的一面。然而这种进步的思想,也有其历史和现实的根源。早在人类社会史前时期,由于人们对大自然千变万化无法了解,因而设想在自然界之外有个“神”支配一切。到了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就进而将这种有神论的意思系统,凝固化,由“最初仅反映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幻象,现  相似文献   

2.
比较司马迁、班固文学思想的同异颇有意义。两者都注重反映现实、褒善贬恶,追求写人传神、叙事精彩,赞同文学源于生活,提出文学为时代政治服务,肯定屈原作品和汉赋,运用以文传人的立传方法与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相同之处体现出实录精神。两者不同之处是创作倾向的区别、文学源泉认识的差别、美刺理论重点的不同、评价屈原作品和史记之异。不同原因在于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状况不同、文学风气不同、两人思想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3.
班固对司马迁史学思想的批评,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来学者对此议论不一.作者通过具体分析,指出:班固的评语抓住了当时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他的议论充分表明了班、马二人在追求“大一统”和“求安治富”的前提下,对某些大问题的意见分歧,丰富了传统的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反思之,一方面可以分析和考察班、马史学思想的异同长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以史为鉴,朔往思来.  相似文献   

4.
党超 《南都学坛》2004,24(6):14-20
由于对风俗和民俗概念认识的差异,大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风俗理论,进而讲风俗研究史多从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起,对古人的风俗理论有所忽视。实际上,古人有着丰富的风俗理论。班固第一个对风俗做出阐释,形成了正确的风俗观。其风俗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地理环境影响着风俗形成的初始状态;其二,历史文化传统规定着风俗演变的内在轨迹;其三,王道教化对二者的"中和"使之和谐,决定着风俗转化的理想状态。班固的风俗观奠定了中国古代风俗理论研究的基础。自此以后,尽管对风俗的研究不断发展,但其体制、风貌大都没有脱离这个基本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史记》、《汉书》都列了记载经济生活的专章:《货殖列传》、《平准书》与《食货志》。综合起来,可以比较完整地看出从上古到西汉历代经济制度的沿革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表明了当时人对经济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司马迁、班固对经济问题就有完全一致的认识,相反,他们之间倒是存在着颇大的分歧。今撮其要以见二人的歧异之处: 其一,是对人性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司马迁从性恶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生而好利,“耳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人们这种对于衣、食、住、行等物质利益的追逐是完全正常和必然的。他认为,“富者,人之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天道观、历史观和治史态度等几个方面 ,对司马迁和班固撰著史书的宗旨进行了分析。司马迁注重天的自然属性 ,较少天人感应之说的影响 ;班固则以宣传刘汉皇朝承自天命为己任。司马迁致力于“通古今之变” ,探寻历史发展规律 ;而班固强调“洽通”的目的则在于证明“汉绍尧运” ,为现实政治服务。司马迁追求独立人格和风格 ,以一种实录精神完成《史记》的撰著 ;班固在《汉书》中虽对司马迁实录精神多有继承 ,但又本于儒家之说 ,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 ,为贤者讳 ,多有曲笔。二人的这些相异之处 ,既反映了不同时代思潮的濡染 ,又反映了不同家学渊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观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在历史观上的差异,对于研究《史记》、《汉书》乃至两汉历史有重要意义。以天人关系、封建正统史观、历史进化、经济观点为着眼点,并分析原因,力图找到学习两汉历史的门径。  相似文献   

8.
论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理论就是史学观的进一步体系化和逻辑化。没有史学观,当然可以有历史学;但没有史学观,却不可能有史学理论。史学理论就是史学观的理论形式和理论表现。史学观把历史学从所有那些不是历史学的东西中间寻找出来,加以规定和确认,要赋予历史学一个理想的目标。这个理想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真正的历史学的固有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第一部介绍和评价《史记》的专著《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中,作者李长之先生,探讨了司马迁和《史记》所涉及的许多重大问题。其中关于司马迁的政治观,还有专节的论述,提出了颇有深度的见解。然而,纵观《史记》,司马迁的政治观远不止于李氏之评,它还表现于更多方面。一、司马迁的政治观,首先表现在其著作中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作的备种评价上(1)在论及国家之兴衰存亡的原因时,他认为决定国家命运的,首先是人的因素,而不是天和鬼神的力量。他强调人谋的作用,极力主张任贤追小。如在《陈丞相世家》里,当论及陈平的智谋…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其《史记》里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在这些妇女身上寄寓着自己的人格追求与价值取向。文章揭示了司马迁对妇女问题的关心及其妇女现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司马迁的交际观陈广武《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通史巨著。人被看成是社会存在、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作用是在彼此间的交际关系中实现的。为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交际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司马迁的交际观就是他对历史人物交际规则的认定,以及对越出这些规则的历...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班固在著史“实录”精神上的异趣 ,究其根由 ,除了他们的个人经历、识见不尽相同外 ,关键还在于两人身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在司马迁所处的时代 ,文化专制刚刚开始 ,“为尊者讳”的社会风气还未形成 ,司马迁尚能比较自由地著书立说。班固之时 ,随着专制统治的加强 ,人们在评事论政时顾忌颇多 ,“讳君亲之恶”已成一种时习 ,而班固著书又受到最高当权者的直接干预 ,这使得他在许多问题上只能趋于正统、保守  相似文献   

13.
两汉时期,陕西地方出了两位博古通今、文史兼长的文化巨人:司马迁和班固。他们各自留给我们一部巨著——《史记》和《汉书》。他们二人既是同行,又是同乡,而且在人生道路上同样经历了坎坷曲折,但思想观点却迥异。班固有幸晚出一个多世纪,有机会对司马迁评说了一番,司马迁却没有反驳、申辩的机会,无法进行反批评。这实在是一大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学科体系、历史观和方法论、重视民族风格和史学遗产以及史家自身修养的境界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的研究,对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汉前、中期,整个社会笼罩着一股天人感应神学思潮。作为史学家兼思想家的司马迁,也以“究天人之际”为其撰写《史记》的宗旨,这自然引起后人对他的天人观的关注。纵观《史记》一书,无论是谈论王朝更替的历史大势,还是叙述具体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司马迁都充分肯定人为的作用,体现了一种重人事的思想。《史记》在一些篇章中,还对天道进行了质问,肯定占星活动与时代战乱密切相关,并对统治者求仙长生的荒唐行为做了揭露和刺讥,如此等等,都反映了司马迁具有较为明显的天人相分的思想。但是,司马迁重人事,疑天道,却从未否定过天命的存在。《史记》鼓吹的“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王权先天注定论和圣王同祖于黄帝的“报德”思想,肯定灾异之变与人事的密切关系,以及对怪诞故事的记载等等,都充分说明司马迁对天命王权和天人感应思想是做了一定程度的宣扬的。因此,我们对司马迁的天道观要有一个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在肯定其重人事思想之积极内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还没有完全摆脱这种天人感应时代神学思潮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观上,司马迁认为天道和社会历史都是变化不已的。《太史公自序》中说:“《易》著天地、阴阳、四时、故长于变。”这就指出了那些天道都处在变化之中。《平准书》中更是指明:“故《书》道唐、虞之际。《诗》述殷、周之世、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禹贡》九洲,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各竞竞所以为治,而稍陵迟哀微。齐恒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  相似文献   

17.
有“一代文宗”之称的钱谦益,不仅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而且在史学上也有重要的成就,他以援经入史的方法对史学功能、史学方法、史学得失都作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明末清初的学术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是东汉著名的史学与辞赋家。作为史学家,班固与司马迁齐名;作为辞赋家,班固与司马相如。杨雄。张衡并列为两汉大赋四大名家。由于班固既具有史学家的博识卓见,又具有辞赋家的文学眼光,因而班固的诗学观点不仅在汉代《诗经》研究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且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由于班固对司马迁与屈原的评价颇有微辞,有失公允,故长期以来学术界都确认班固为遵奉正统儒学的保守派,从而忽视了他对《诗经》研究的贡献。自80年代…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作《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其撰述旨趣,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史学创新意识。首先,创立史家,成史家“一家之言”。先秦史学已有初步发展,但却没有如诸子百家那样的史家。独立成家的依据和条件,是要有独立的学术宗旨。司马迁作《史记》的目的是要成史家“一家之言”,这个史家既不等同于先秦诸子百家的任何一家,又都对他们的学术观点各有取舍,它是作为史家的司马迁对历史、社会。政治、人生等的一种看法和观点。从学术思想而言,便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易编年而为纪传”。“究天人之际”…  相似文献   

20.
班固民族观是其民族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民族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他对民族较为深入的认识为基础,以民族关系的状况为转移,班固民族观有贬斥“夷狄”、主张对其实行武力征伐的一面,但以承认少数民族已有的地位、主张对其实行怀柔羁縻政策为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