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城游憩带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对环城游憩带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探讨,以昆明市为例,对昆明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昆明市环城游憩带的长远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论环城游憩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环城游憩带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乐趣、体验生活,特别是乡村生活的一种主要去向之一。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扩大了旅游容量,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环城游憩带,充分发挥环城游憩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已成为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以连云港市下辖4县(赣榆、东海、灌云、灌南)为例,从构建环城游憩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连云港市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连云港市环城游憩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休闲旅游备受旅游者青睐,但限于假期的时长,环城游憩成为城市居民放松休闲的首选。牡丹江市的环城游憩资源丰富,以牡丹江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每个景点的权重,再用模糊记分法给每个景点打分,从而对牡丹江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对游憩带景区景点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于2011年撤销地级巢湖市,对合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新设的县级巢湖市、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得合肥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城郊旅游空间也发生巨大变化。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并且使得合肥城郊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合肥市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运用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及空间离散指数并借助G IS技术,分析出合肥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郊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变化。结合合肥近几年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将其城郊旅游优化为“三圈双核”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2011年安徽省政府宣布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其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这是安徽省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基于历史地理学的知识,从建制沿革的角度分析历史时期巢湖市的建制沿革及其与合肥市的隶属关系,进而找到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巢湖市划归合肥市代管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7.
环城游憩--新的休闲产业发展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城游憩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发展形式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环城游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区域观光农业空间布局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学中的综合区划理论和旅游学中的环城游憩带理论为区域观光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提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以西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其观光农业发展“三环二区四带”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市场需求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导向规划理念,以武汉市为样本,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研究环城游憩带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特征,提出指导该市及同类型城市环城游憩带景区规划的系列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心城市市民周末近程出游需求潜力巨大,但近程旅游市场并非卖方市场,投资应注意规避风险;(2)客源市场对目的地选择有明显偏好,市民出游目的相对集中;改善交通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是提升景区竞争力的关键;以旅行社为媒介的景区推广模式存在局限;(3)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提高会增加旅游消费总量,长假期间仍有相当比例市民可能选择近程出游,设计景区容量时须综合考虑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城绿化控制带在抑制城市蔓延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有效的作用。介绍了环城绿化控制带的概念及在国内外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分析了环城绿化控制带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我国环城绿化控制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汉环城游憩带(ReBAM)乡俗产品的开发,一方面要深度拓展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另外一方面要强化与城市圈内其他城市之间的乡村旅游联动开发,着眼于在武汉城市圈旅游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定位产品分类,坚持差异化发展,以确保产品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同时,不断充实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包装升级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别的城市,其发展引起理论研究者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关于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环城游憩带,以及旅游城市特征、形象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有发展和创新.未来,该项研究应注重理论体系建设,开拓研究方法,并明确界定"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3.
城市RBD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RBD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但是目前在城市开发建设RBD的过程中,存在着概念混乱、定位不明确、盲目建设等诸多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澄清究竟什么是城市RBD,城市RBD该如何定位。文章从分析城市RBD的相关概念入手,总结得出城市RBD的特点,着重比较了城市RBD与CBD、TBD和环城游憩带的不同,在总结分析目前城市RBD的类型和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应该根据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不同开创具有自身特点的RBD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资源学与旅游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国外关于游憩价值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而我国对于游憩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并未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理论,而且应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偏差。从游憩价值评估的历史进程、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我国关于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缺乏理论创新、实用性不强、方法单一等不足。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考虑到这些因素,不断调整和改进,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如何在新的专业目录下继续发挥该专业的优势与特点是众多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任务之一。在借鉴美国游憩专业的教育历史、定位、服务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在强化基本、专业、沟通与创新四种能力下,将原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本科专业定位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下的游憩与公园管理方向,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宁杭高铁的开通,使得宜兴进入沪宁杭等大城市居民的游憩范围,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宜兴为承接沪宁杭等大城市居民的游憩转移应加强相互合作以更新角色定位,挖掘本地特色以打造游憩品牌,调研市场需求以开发创新产品,同时借助媒体宣传以推广本地形象,增强服务意识以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从经济、社会、人口和土地4个方面出发,利用熵值法,构建对1990-2012年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评价体系。综合测度的分析表明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官方公布的人口城市化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合肥市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主要特征。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公共交通和城市环境水平对合肥市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小。合肥市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带初具规模.如何在其现有基础上,实现未来更好的发展,无论对于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合肥市整体经济的飞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现状和环境的综合比较分析,阐述了运用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和系统科学等原理,针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地森林游憩中游憩者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地促进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活动的开展和森林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民到山地森林景区游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得到游憩者在森林游憩活动中的出游次数、目的、组织形式、出游季节及时间、对北京周边森林游憩景区和游憩项目喜好等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和收入的游憩者在游憩活动中的差异。最后,在北京森林公园总体布局、游憩区及游憩项目建设、游憩区内风景游憩林培育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合肥市近12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以财政收入与税收负担的关系为基础;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1998-2009年合肥市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合肥市经济增长率与财政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合肥市今后税收工作的方向:调整税收结构与税费关系,提高经济总量,推进非税收入改革,以及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