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海格鲁派的势力是很强的,但这种势力主要集中在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而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特别是玉树县,噶玛噶举派与宁玛派的势力与影响较更大。对于玉树县的噶玛噶举派,学术界几乎没有什么论述,从而成为藏传佛教史及青海宗教史的薄弱环节。下面,我根据流亡藏人在国外公布的有关史料,以苏莽寺与仲巴活佛转世体系为叙述中心,对青海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社会作一初步分析,以供青海史地研究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享誉世界的一代佛教宗师,他最初的启蒙经师是青海夏琼寺的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根据青海著名格鲁派寺院却藏寺和夏琼寺僧人的口传、一些文献记载和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兩寺的创建者即曲结顿珠仁钦和却藏.南杰班觉同属一个转世活佛系统,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该系统的历辈转世为同一生命体,因而却藏活佛也是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同时,却藏活佛为却藏寺和夏琼寺的同一寺主,兩寺同为格鲁派名刹,宗教关系密切。由于这些关系,加之其他原因,却藏活佛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3.
拉卜楞寺的建筑布局及其设色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当时为了迎接藏族活佛嘉木样阿旺宗哲(嘉木样一世)来此地传经授道,僧侣及平民们大兴土木,开始创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寺院。经后人不断扩建维修,发展到今天的...  相似文献   

4.
在乌兰巴托西北有一座佛教寺庙——甘丹寺。甘丹寺是蒙古现存唯一的佛教寺院,始建于1838年。从俄罗斯人时期起,寺院势力便逐渐形成,并且开始在国家的宗教生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甘丹寺是现今蒙古广大佛教徒的活动中心。甘丹寺共有五座僧院,一百多名喇嘛,定期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本文从活佛体系、僧侣队伍、信教群体、寺院组织形式、寺院经济、寺院教育等方面入手 ,对新时期藏传佛教的状况与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忽儿是神,忽儿是人,忽儿受人敬仰,忽儿遭到冷落。小班禅在一种微妙的环境中成长十世班禅生前经常爱说这样两句话:“青海是我的第一故乡,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扎什伦布寺是我的第一寺院,塔尔寺是我的第二寺院。”这清楚地表明了十世班禅同塔尔寺的特殊关系和深厚感情。塔尔寺是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修建的,是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达赖和班禅,作为宗喀巴两大弟子的转世活佛,自然同塔寺有著密切联系。但是,由於历史的原因,在历代达赖、班禅中,唯有九世、十世班禅在塔尔寺居住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十世班禅第一次来塔尔寺,…  相似文献   

7.
藏族寺院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状拉卜楞寺院经济调查张庆有藏族寺院经济是青藏高原社会经济之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课题之研究与探讨,已有不少佳作面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藏族的寺院经济如何运行,活佛、喇嘛僧侣们的生计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活佛及活佛转世对藏区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进而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显著特征。该文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与转世程序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并指出了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贡唐仓活佛传承世系概述张庆有,耿登贡唐仓活佛系拉卜楞寺四大“色池”之首,他以一世佛贡唐仓·根登彭措荣登甘丹寺第50任色池宝座而得名,该活佛转世系统均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德行而名扬中外。今贡唐仓活佛传承世系已至第六世,为使读者了解该活佛转世系统详情,...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翁牛特左翼旗是藏蒙佛教在东部内蒙古的重要弘扬地区之一。佛教发展鼎盛之时,该旗境内曾经有过19座不同规模的格鲁派寺院和15个活佛转世系统。翁牛特旗藏蒙佛教的历史演变历经初弘时期、发展时期、式微时期和重建时期(现状)四个不同阶段。而该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境遇皆和其相应时代的政权、经济、意识形态、社会话语、技术、竞争和冲突等诸多社会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这一切中政权(国家)的力量和意志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达赖喇嘛”是西藏佛教格鲁派中最大的一个活佛,也是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这个活佛转世系统并非从格鲁派一创立就有了的。“达赖喇嘛”这一名号在西藏佛教史上的出现,乃是在格鲁派创立以后169年的事。这个名号的正式确立,又是在75年之后的1653年由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的。自此以降,凡达赖喇嘛逝世,其转世灵童的寻访、确认、坐床以迄亲政,均须经历代中央政府批准和委任,否则便不能行使其职权。本人试从五个方面略作叙述,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寺院僧侣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历史上还曾出现过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寺院茶会。因此,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僧侣的茶俗,可以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主巴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现存重要的一支,噶举派支系繁多,但目前仍有派系传承的不过是噶玛噶举、止贡噶举、达垅噶举及主巴噶举四支,香巴噶举则是名存实亡了。元、明、清三代,主巴噶举派的苦行僧遍布天下,深入民间,流传深远,所以西藏有这样几句流行的说法:“藏人一半是主巴,主巴一半是苦行乞丐,苦行乞丐一半是圣人。”在藏族历  相似文献   

14.
去岁年末,中央电视台一套于黄金时间热播电视连续剧《格达活佛》。笔者曾在康定军分区机关和团队工作10年之久,对格达活佛及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特在此作些介绍。格达活佛,1903年生于西康省甘孜县德西地村,3岁被白利寺认定四世活佛转世灵童迎入该寺;19岁去西藏甘丹寺学经,8年后获  相似文献   

15.
昌都绛巴林寺及帕巴拉活佛世系源流简述根旺昌都绛巴林寺(chab-mdo-byams-pa-gling)简称昌都寺,坐落于西藏东部重镇昌都城中,系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建寺于1437年,是格鲁派在康区建立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格鲁派在康区的首要道场。昌都绛巴...  相似文献   

16.
在藏传活佛转世制度形成历程中,不同藏区对活佛崇拜方面出现了不同的信仰认同观,从而形成了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活佛多元信仰认同观.因此,不同藏区不同信仰层面出现了不同的活佛权威符号认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香根”权威符号身份的认同观和认同现象.它既表现了活佛宗教威望认同方面的信仰内涵,又展示了区域活佛特殊符号身份认同方面的权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迄今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噶尔丹十三岁时被认定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温萨活佛的转世,在西藏削发为僧,僧格遇害后在拉萨还俗返回准噶尔.笔者根据藏文史料<五世达赖喇嘛传>和俄文档案,结合蒙汉文史籍考察,认为:噶尔丹于1644年出生后即被认定为第三世温萨活佛的转世,1656年十三岁时入藏学经,1666年二十三岁时离开拉萨回准噶尔,到1670年发生内乱一直生活在故里,1672年二十九岁时称"珲台吉",正式还俗归政.  相似文献   

18.
多吉帕姆不仅是西藏目前仅存的女活佛,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女活佛。到现在,还没有什么人对多吉帕姆的名称、驻寺、转世体系的由来,在中外文献中的记载,历世活佛的身世作过大致的科学的考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有关多吉帕姆的文献相当零散,在考证中牵涉到藏、英、梵等多种语言,对于各教派的有关人物传记难以搜寻。 为了给藏学界及对多吉帕姆活佛体系感兴趣的同志们以一个大致的轮廓,笔者勾稽多种  相似文献   

19.
小乘佛教是傣族最重要的宗教。它是高达摩·悉达多所创佛教的南博上座部,经缅甸、泰国传入中国傣族地区,大约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奉释迎牟尼为教主。在西双版钢,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座佛寺,每个人一生都与佛教有密切关系。如小孩取名要请僧侣,生病要拜佛,男孩到10成立右要到寺院念经学习,否则会被人看不起。常和尚短则一两年,长则可一辈子,不过随时可还俗。僧侣死后,先行大葬,再加以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小乘佛教有不少佛事活勤,傣语叫联或摆,是祭献、礼佛和施舍的意思。各地名称和活动时间不能相同。西双版纳的主要宗教活动有…  相似文献   

20.
前言呼和浩特建立喇嘛寺院始于俺答汗时代,清代又修建了30座左右。在这些寺院中住坐的活佛(呼图克图、呼毕勒罕)达20名。本文提出的博格达察罕喇嘛虽也是其中之一,但其特别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第一代博格达察罕喇嘛拉西扎木素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入寂,像这样能够上溯到明末清初的蒙古族活佛是非常罕见的。况且,由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即土观呼图克图三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