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是哈尼文化传承的特定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就哈尼族的原始宗教在哈尼族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论述的同时肯定了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
《斯批黑遮》是哈尼族的一部宗教文献,它以说唱念诵的方式在哈尼族宗教主持者摩批中世代相传,并以同样方式出现和使用于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作为一部流传千年的丧葬祭词,它深刻地反映出哈尼族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原始宗教的内核。同时,由于它的内容涉及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涉及了哈尼族社会文化习尚的主要部分———宗教生活(精神的)、农耕定居(物质的)和人生礼俗(现实人生的)三个方面。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展示出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概貌。《斯批黑遮》不仅可称为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称之为深沉的哈尼族人生启示录。  相似文献   

3.
"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使哈尼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类型特征,影响着哈尼族的价值选择、传承范式以及信仰体系,形成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哈尼族原始宗教中的巫师"摩匹",是这一传承机制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哈尼族共有1253952人,集中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起伏连绵的哀牢群山和西双版纳山区,从事山居农耕,生产粮食。农业生产是他们整个社会经济的主要活动部门,尤以善于耕种梯田著称于世。社会历史发展比较缓慢。至解放前夕,汉文化对哈尼族社会的渗透力日趋加剧,但始终未能彻底改变其生产、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氏族社会原生形态。作为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宗教信仰仍停留在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延绵时期,并以强烈的灵魂观念为其主要特点。现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就滇南哀牢山区哈尼族原始宗教的两个侧面,即占卜、招魂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5.
居住于滇南山区的哈尼族所信奉的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其迷蒙、杂芜的神灵观念,除天上至高无上的天神“摩米”之外还可分作三个层次:一是卫护躯体的神灵;二是无恶不作的鬼;三是善恶兼施的自然神。文章通过对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的探析,揭示了山居农耕民族社会文化走势和观念形态衍异规律。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有关哈尼族研究集中在哈尼族的族源、哲学与原始宗教、文化、语言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日常生活事象看金平白傣的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傣是云南省金平县自称“傣端”的一个傣族族群。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 ,而笃信传统的原始宗教。神灵观念在白傣中普遍存在 ,并深刻地影响其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本文从人生礼仪、农祭习俗、节日活动等方面对该族群的神灵观念及其崇拜对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车人(哈尼族支系)集中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县大羊街、浪堤车古一带山区,其居住点,正当内地与红河南岸哈尼族土司地区的交结部,早在清末民初已进入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汉文化对他们社会的渗透已日趋加剧,但在社会文化方面始终未能改变其氏族公社的原生形态,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仍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的神灵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主要居住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丛林密布的山区,从事山地农耕;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社会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哈尼族人笃信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对哈尼族的神灵类型试作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0.
民居灵物作为原始宗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神人沟通交流之中介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 ;表现为以各种原始崇拜为主的原始宗教观念 ,内涵丰富 ,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原始的、多样的、融合的民居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与神话中的原始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与神话中的原始生命意识杨志明人们通常认为,在原始意识中是“物我不分”,主体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们也多持宗教是哲学母体,哲学萌芽、起源于宗教的观点.并且,主要是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相应意识来研究哲学及宗教的萌芽、起源问题,而忽视人类自身生...  相似文献   

12.
红河流域哈尼族有树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等多种形式和分类,体现出哈尼族人生阶段丧葬习俗礼仪中的二元多维的人际关系:即现实的人世关系与宗教中的鬼魂体系交互作用的"事死如事生"和原始血缘"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悲文化与喜文化交互作用避祸求福的人际关系、血缘婚姻家族与地缘性同胞邻居交互作用的血缘与地缘混合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哈尼族古老宗教祭祀词,《斯批黑遮》是哈尼族宗教口述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更展示出哈尼人原始信仰的丰富内容.通过对其细致的爬梳,初步勾勒出其所蕴含的哈尼人的世界观、生命观和宗教观,同时也展现了哈尼人的疾病观、患病的病因学和疾病治疗方法等疾病认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基督教开始在云南地区传播,原始宗教在傈僳族社会的核心地位逐渐动摇。该文在传播学视域下将傈僳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的传播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怒江傈僳族宗教信仰变迁的深层原因:1)基督教教义表现了普世宗教的巨大包容性激起傈僳族人的强烈共鸣;2)基督教入世宗教特征使其能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信仰两个方面对傈僳族宗教信仰产生全面的影响;3)基督教立足于贫困社会最底层多途径的传教路线,使其在傈僳族社会中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15.
由巴蜀古吏和古蜀族群的相关神话,可以认为三星堆发现的青铜直目人面像是人类对远古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记忆,是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混合物,既是对烛龙神话和蜀王传说的历史记忆,也是原始图腾和宗教祭祀的遗沉,融合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多重文化内涵,在以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为主旨的同时,又保留了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某些原始意味,展示了人类从自然崇拜向拟人形态的社会神崇拜过渡的中间形态所应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长街宴是不同村寨的哈尼族村民每年一度的集体欢腾圣宴.从规约性的象征符号系统来说,它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民族性格、传统世界现、梯田文明及传承手段的象征.作为大型的宗教节日圣宴,它带有宗教祭仪的性质,是个人与家庭日常社会生活角色转换和父权制社会等级秩序确立的象征,是圣俗二元世界对立即人与神鬼沟通交流的象征,是大型宗教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哈尼族更新与再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萃与信息     
基督教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影响钱宁在《思想战线》1998年第8期著文,论述基督教的传播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首先,在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领域,由于宗教信仰和伦理价值观的对立,传教士极力反对少数民族生活中受原始宗教意识和文化习俗支配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18.
论哈尼族生态观的特色及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传统文化中,在居住空间的选择、传统的梯田农耕和宗教祭祀活动等方面都有一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和实践。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对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快速变迁,对这些生态观念和实践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