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历史上藏族和纳西族迁徙之路和当代两族聚居区发现了大量的石棺墓葬群,通过分析这些丰富的考古资料,加上汉藏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了滇川藏横断山脉地区所发现的石棺葬与藏族和纳西族这两个民族的先民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在这些地区的石棺墓中所发现的绿松石等器物,对藏族、纳西族共有的一些宗教文化现象进行独到的分析,认为这些地区发现的石棺葬习俗与作为藏族和纳西族共同祖先的古羌人中的牦牛羌、白狼羌以及本教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古代艺术最为人瞩目的部分是东巴艺术。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只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受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没有教主和职业教徒,没有宗教活动场所。也就在东巴教开始形成时,东巴经师创造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云南纳西族、独龙族的基因分析,结合与古羌人相关的藏、彝、白、哈尼、普米、景颇、拉祜族等族群的基因特征,融合包括体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考古学的广义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提出族源研究的多重证据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殉情现象及其社会心理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丽江纳西族社会里,殉情是个非常突出的现象,以至于外人把丽江称为"殉情之都"。丽江纳西族的殉情之风有深刻的社会、宗教、文化、心理原因。殉情是改土归流后严格的包办婚制与原有的自由婚剧烈冲突的产物;为殉情者提供理想乐园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对情死者的同情和安排;殉情这种极端做法源于封建礼教在丽江的盛行和严格规范带来的社会谴责和自我谴责压力。如今,社会制度的转变消灭了殉情现象,但在一个民族中曾经出现过的悲剧现象,仍是研究这个民族民族性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纳两族传统文化中,巫文化在重要的空间、时间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而其中的占卜文化.更占有其重要的地位.在纳两族民间活跃着一批占卜者——"桑尼",他们与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中记载的占卜者"扒"和祭师"毕"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一转变和发展的过程,包含着纳西文化不断发展的历程,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记忆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先民的迁徙路线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族源与居住在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有着渊源关系。纳西族先民的迁徙路线并非一条而有多条 ,其特点多为沿江河南北向迁徙 ,但有的路线则为跨流域的迁徙。多条迁徙路线的存在 ,可能是丽江纳西族与同为么些人后裔的纳日人、纳木依人语言等出现较大区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东巴服饰作为纳西族原始宗教服饰的代表,是纳西族东巴古文化的特殊载体,其丰富的形式中蕴含着纳西族拙朴的宇宙观、哲学观及审美观——动物崇拜型的原始宇宙观、五行五色观及崇白忌黑观。东巴服饰中所蕴涵的纳西族先民的朴素观念,对我们了解古老的纳西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 纳西族古代文艺术及其美学艺观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巴文化中。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在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下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诸少数民族火葬历史悠久 ,而对于其来源 ,学者多倾向为历史上的氐羌 ,这样就形成了今西南各少数民族一直都循习火葬这一认识。就此 ,本文试从西南民族“火葬氐羌说”自身依据出发 ,来讨论这一认识的不充分性 ,并以彝族和纳西族为例 ,从民族自身认同出发 ,指出 :彝族和纳西族并不认为其一直都是循习火葬的 ,相反 ,在行火葬前曾经历过其他种种葬式。  相似文献   

10.
档案是一种遗产。纳西族文化档案化与纳西族档案在丽江旅游中的价值既是民族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人类学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论文基于民族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在结合旅游人类学中景观符号、遗产怀旧、宗教朝圣、艺术审美、文化变迁、舞台真实、博物馆旅游等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了纳西族档案在旅游中的价值主要体现为符号价值、怀旧价值、宗教价值和美学价值。明确旅游人类学视阈下纳西族档案价值之所在,一方面可以拓展民族档案学的研究领域和创新研究视阈,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在大旅游背景下对纳西族档案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理论支撑,而这也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实质所在的核心内涵,坚持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所以它们具有同一性.执政为民从思想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就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问题做了很有新意的深刻阐述.它是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丰富和发展,这已成为我党执政治国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焦点人物     
《人力资本》2009,(5):4-5
最一言难尽 荣智健;最佳模仿者 陈天桥;最乐观 宏碁董事长王振堂;最无奈 汇源董事长朱新礼;最烦恼 万各董事局主席王石……  相似文献   

13.
焦点人物     
《人力资本》2008,(12):4-5
托尼·法德尔 “iPod之父”离职苹果;陈来助 临危授命的友达光电CEO;陈华 酷讯网创始人另谋出路;梁念坚 摩托箩拉前高管出任微软大中华区CEO;陈平 最大民营快递企业创始人引咎退隐……  相似文献   

14.
论东干学与中国回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干学是论述定居在中亚的陕甘回族移民历史、文化、习俗的专门学科 ,2 0世纪 50年代已被认为是苏联汉学的组成部分。应从历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来看东干学与中国回族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杂语喧嚣、人人能出书的商业化时代,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唐思源先生的<野人笔记>是难得的散文精品."精"在何处,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这部集子的意蕴风格?我想从以下三个层面契入文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俨然已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原则和追求等内涵,对于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实地凋查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傣、哈尼和布朗族妇女的受教育情况.指出其共性是民间教育,传播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不平衡性是各族妇女受学校教育的程度不同.教育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方式对知识的需求作用,经济条件对教育的影响、宗教教育与妇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旗帜,以自然法、契约论为理论武器,将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教会和宗教神学。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让.雅克.卢梭在继承前人主权理论的成果和形成“公意”概念之后将国家与主权两个概念相联系,并以其“人民主权”理论开创了政治权力合法性讨论的历史先河,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俨然已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原则和追求等内涵,对于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边缘群体的研究,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描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作者认为,城市边缘群体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社会群体,他们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都十分有限,他们是社会的弱势人群,需要社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照顾。边缘群体的形成,与我国的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有关,因此,需要给予他们制度上的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