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因分析救助对象的复杂性和"高危性"救助对象中除了流浪乞讨、务工不着、被偷被骗等人员外,还包括刑满释放、传销、跑站、不务正业者以及心理异常人员、精神病人等"高危"群体,偶然的因素就可能诱发他们产生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如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对抗管理,破坏设施,扰乱救助秩序等。安全问题的隐蔽性和突发性救助对象中的一些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和心理异常人员,在来站求助时没有明显的外在异常表现,工作人员通过一般性的询问和检视  相似文献   

2.
流浪乞讨人员大多数不能出示有效证件,尤其是对无亲友投靠,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更难确定。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的家庭住址不详,加之与其家庭联系往往得不到及时、准确的答复,导致救助对象难认定。省级民政部门规定“被盗、被抢、被骗人员求助时,必须凭公安机关出具的报案证明,方能予以救助”。但在救助工作中,有75%以上的救助对象自称是被抢、被盗、被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8月1日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的同时,注重创新工作方式,认真做好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三年来,全区共接待求助人员51831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44201人实施了救助。其中,未成年人6453人次,占受助人员总数的13%,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  相似文献   

4.
张华林 《社会福利》2004,(10):53-54
坚持自愿原则,不强迫救助对象。自愿是新的救助法规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与传统收容遣送工作的一个显著区别。过去,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收容遣送回乡,现在,是流浪乞讨人员请求并表示愿意接收救助时,救助站才可以实施救助。如果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要求离开救助站,救助站不得限制。至于没有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有一个引导机制。该站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这一原则,当救助对象向救助站自愿求助时,对符合条件的,由救助站无偿提供救助,不向受助人员及其家庭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当受助人员放弃救助、自愿离站时,救助站尊重其选择,及时履行手续,让其离站。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6,(8):28-28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北省各级民政部门站在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指示要求,把“情系弱势群体,提供关爱服务”作为检验救助能力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统计,从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底,河北省累计求助53421人。经核实符合救助条件的44179人。各地救助管理站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颖 《社会福利》2010,(6):58-58
站内社会工作 对主动来站求助和被公安护送来站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机构应按照救助业务流程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朱庆华 《社会福利》2007,(12):37-38
严格甄别,微笑服务。接待,是救助管理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在这一环节上,如何做好“救助该救助的人”?一是凭借工作经验甄别。通过“看”、“听”、“问”来甄别,即看其着装打扮、形体特征、携带物品等外观情况,初步确定身份;听其介绍个人情况,根据口音方言确定其流出地;问其求助理由,核定是否符合救助条件。二是利用公安户籍网甄别。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1日以来,海南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民政部以及省政府等有关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履行救助管理工作职能,切实承担起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废除了过去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建立起以“自愿求助,无偿救助”  相似文献   

9.
廖欣 《社会福利》2012,(2):46-47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任务2003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当前救助管理站承担着七大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1.对主动求助人员的日常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严格落实上级要求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救助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要求,紧密围绕符合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和临时安置等支出范围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平调、挤占、挪用、骗取补助资金用于其它业务领域或机构运转等现象的发生。建立科学的身份识别方法。加强流浪乞讨人员信息管理,对求助对象的情况进行网上登记,逐步建立职业乞丐档案。在工作中要加强询问和联系查询制度,根据了解的求助人员情况作出是否给予救助的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理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尝试网络化管理。2003年11月,盘锦市救助管理站试用北科光大(集团)民科锐信软件公司研制开发的“救助管理软件”,从被救助人员进站登记,到被救助人员离站,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与操作。特别是为避免重复救助,他们采用了目前先进的“指纹识别”和“肖像识别”技术,只要输入被救助人员的识别信息,即可迅速实现个性查询、综合查询。该系统还  相似文献   

12.
存在问题救助对象界定难。“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这四个条件存实际中难以操作,对求助人员“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可以投靠”的判断,只能依据求助人自述和对其简单的观察。对“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也较难核实,一些智障者和精神病患者无法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以“真诚救助,热心帮助”为宗旨,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集救助与管理并重、保障措施到位的救助管理之路。明确职责通力合作按杭州市政府的要求,每月一次和重大节假日及市政府活动日,由民政局牵头,召集民政、公安、卫生、城管执法、财政、城管办等六部门召开协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套机制,即建立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各乡(镇)建立统一的“救助服务窗口”,为解决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打造“绿色通道”. 开通一条求助热线,即开通“12349”统一救助热线电话.积极与“三送”办、电信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将“12349”求助电话与“96333”服务电话衔接,方便困难群众求助.  相似文献   

15.
种种恶意求助现象现象一:以“被抢被偷”骗取救助。《救助管理办法》没有对救助次数做出某种限定性的规定,政策的缺失给一些要求重复救助者找到借口。2005年1月14日,一名30多岁的男子找到了连云港市救助管理站,说自己从黑龙江来连云港刚下火车就被人抢了,如今身无分文,所有证件也同时被抢,他只想回家。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  相似文献   

16.
为帮助受助外来遇困人员摆脱困境,福建省莆田市救助站与荔城经济开发区员工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为受助外来遇困人员义务介绍就业服务。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1、合作目的,鉴于在救助站寻求救助的人员中,有许多是因来莆务工不着导致生活无着而流离失所,双方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开展协作介绍就业服务工作,帮助这部分困难群众自食其力、自立自强,达到自我救助、摆脱困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淄博市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杨芳久 《社会福利》2005,(12):41-41
曾经在2005年元月被民政部推荐为全国救助战线惟一典型,作客于央视12频道《第一线栏目》。向全国人民讲述“无悔救助”的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江秀忱,在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创新了“一抓,二保、三满意”的工作新举接即“认真抓好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流浪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北省各级民政部门站在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指示要求,把“情系弱势群体,提供关爱服务”作为检验救助能力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统计,从2003年8月至  相似文献   

20.
救助管理当前面临的难题 一、救助对象在短期内难以甄别 核实求证是体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该救助的一定要救助,不该救助的不应救助”基本原则的重要手段。有部分求助者抱着骗助、冒助钻政策空子的心理不肯说出真实情况;有些因务工不着,发生临时生活困顿而寻求救助的人员,他们羞于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状况,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