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究竟什么是真实性?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近年来就有人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我要写真实。我的责任是把看到的如实记下来,至于它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那与我无关。”我们可以断言,“看到什么写什么”的所谓创作,其作品,充其量也只能是生活现象大杂烩的展览。文学艺术家追求真实,因为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提法,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真实?我们的文学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真实? 我们认为,所谓真实,有社会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前者是指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人与事物,后者则指文艺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2.
艺术真实是评价文学的历史尺度,它是着眼于文学与社会的关联性而产生的。正因为文学文学与社会的关联是多重的,所以文学的真实性并不是单维的,而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视角关系在性质上属不同类型 ,不可互相转换。历史叙事要求在实证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建立史实“真实性”的分辨尺度 ,而文学仅在形象性和直观感性的前提下谈论“本质”的“真实性”标准。两者之间关于“真实”概念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因而在使用范式方面不可通约  相似文献   

4.
徐龙年 《兰州学刊》2005,(3):287-288
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生活,作家、艺术家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出符合真实性原则的作品.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以及科学幻想作品并不违背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文艺创作还应挖掘生活的本质真实,要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努力塑造出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典型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对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由此我们想到了关于历史剧的真实性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与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史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过去意见分歧,至今也依然是众说纷纭。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正确充分地认识与把握历史的真实历史剧同现代剧一样,都是社会生活在剧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创作素材取之于历史,后者则取之于现实。如果说现代剧的艺术真实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那么,历史剧的艺术真实则脱胎于历史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易宋江 《殷都学刊》2008,29(2):113-116
托尔斯泰对文学真实性的看法有着双面性,既包含了现实主义的真实即生活的真实,也包含了浪漫主义的真实即情感的真实或天国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论历史真实与作家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真实性问题是历史文学所有理论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中外古今自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卢卡契,到郭沫若、茅盾等名家学者论辩不息的热门话题。过去,人们较多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角度把它孤离出来作单向极化的、因果线形式的认识论的观照。于是,历史文学真实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变成了注疏历史与艺术虚实含量的简单诠解。“五四”迄今,我国有关历史文学真实性问题的探讨,诸家蜂起,彼此歧义很大,但对作家主体意识的薄视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探讨在相当程度上悖离了文学创作的本义。事实证明,历史文学真实是一个立体多维的系统,它的真实与否以及真实程度如何,一刻也离不开作家的主体意识。在这一系统中,任何历史客体之被选择、创造,转化为符号性的“第二自然”冥冥之中都溶涵着作家主体的魂魄。所谓历史文学的真实,就是历史的主体化(心灵化)和主体的历史化这样一个双向交流的、主客异质同构的奇妙复合体。  相似文献   

8.
林平 《天府新论》2010,(4):145-147
艺术真实是文学实现审美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学的生命,内蕴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揭示生活的内蕴以体现"历史理性",则是艺术真实创造的核心要求.杨牧是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通过对真相事理、历史文化和哲学意味的揭示和表现,体现了生活内蕴的真实,由此,获得了强大的生命魅力,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座诗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连心锁》出版之前,我们对中国与朝韩联合抗战这样一段难忘的历史很少进行较大规模的文学表现。在这部特殊的作品中显露出的文革文学规范乃至潜规则严重影响着作品真实精神的体现和人物真实性的塑造。一个涉外题材的作品要想生动地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须带着浓厚的具有异域色调的空域背景,而无论是从写作行为还是从人物刻画方面看,《连心锁》这部作品都严重缺失这样的空域背景,致使其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思想把握、生活把握和人物把握都呈现出浅泛性的缺陷,是创作方法意义上的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10.
简论电视纪实片的本体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唯美艺术观对纪实电视的危害,通过论述电视纪实片的真实与唯美艺术的关系,强调电视纪实工作者一定要把真实性原则放在纪实工作的首位,摈弃追求唯美艺术的理念,向广大的电视观众还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1.
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笔耕》文学研究组最近召开了关于文艺真实性问题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正确理解“写真实”口号。 讨论会上,许多同志谈到,当前之所以围绕“写真实”口号展开了争论,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写真实”口号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写真实,就是要描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写真实、应该包括生活细节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真实、环境的真实。有的同志认为,写真实,就是要写出生活现象和生活本质的真实。作品的真实性,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再认识张立国如果说小说是艺术的真实,那么报告文学则是真实的艺术。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具有尖锐的现实性和严格的真实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灵魂。长期以来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各有不同看法,可概括如下几种:其一认为必须绝对真实,不允许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所表现的荧屏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真实性在纪录片中不但是哲学意义上的而且是审美意义上的。对现实真实再现可产生感人的纪实之美;创造性表现本质真实,可营造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人文主题通过个性化对象的诠释可创造人们认同的审美价值。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它的审美特性从根本上说,是要在生活现实中选取富有审美意义的过程来阐释生活的含义,在生活原貌的展现和典型意义的概括之间,寻找一种内在的契合,以达到表现作者创意的目的,再现生活的原生形态并使其蕴含一种超平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文学和法律文书,都以真实为存在前提,又都对真实的要求各不相同。作为文学所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作为新闻所要求的是“绝对真实”即“生活真实”。至于法律文书要求的则是“事实”。文章试图就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不同及其实现真实的途径作一比较,以界定和凸现新闻的性质特色。  相似文献   

15.
张勇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25-129
"真实"是30年代文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海派文学最常调用的资源和创作的合法性基础.不应该只囿于从审美角度去看待真实性的问题,而应通过探讨海派的真实观是如何被建构的,分析其弗洛伊德学说、"生物人"的预设、个人主义等思想根基,这样即可发现海派文学的"真实"观非但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真实"格格不入,而且也偏离了"五四"文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一艺术求真应该按照美的规律造型本文如题目所示,主要是考察历史文学真实与作家艺术审美的关系问题。为有助于问题的深入展开,我们拟先对历史文学求真为什么要按照美的规律造型进行必要的论证。历史文学求真所以要按照美的规律造型,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因为历史文学之真属于认识的范畴,概念内涵中带有真实、真理之意,如果不纳入审美机制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同化处理,那真实物象就不能上升为真实审美物象,所谓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就无法实现,也不可能具有艺术审美的价值。我们曾经说过,从生活(历史)与艺术关系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不相同而可相通”,相通是它们彼此结合的前提。但前提毕竟只是前提,要将它化为可能的现实,那就要借助审美中介环节,通过以美写真谋求实现.历史与艺术终究是性质不同的、矛盾着的两个事物,只有按照美的原则进行调节处理,这一对矛盾才能从两极对立的状态下蜕化出来,富有意味地耦合在一起。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研究历史文学真实论的创新之作──评《真实的构造》周保欣吴秀明教授的新著《真实的构造》,是一部研究历史文学真实论的富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著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对历史文学真实性的把握和界定比较准确。过去我们谈历史文学真实,总是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8.
刘中琐 《云梦学刊》2013,(4):116-121
红色传奇文学与它之前和之后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学相比较,具有忠实于现当代宏观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具有符合生活逻辑和科学原理的合理性,红色传奇的浪漫书写充分表现出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独特艺术品性。这种独特的艺术品性正是对古往今来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真实类型说的提出对历史文学真实性的研究,尽管研究的文章很多,讨论也很热闹(甚至很激烈),但许多应该探讨的问题并没有探讨。例如真实与类型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而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历史文学来讲,不说“生死攸关”,起码“意义非常”:它不但是作家致真求真的逻辑基点,而且也是我们品评真实与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标准。苏联当代著名美学家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指出:“当我们把艺术作为类别、门类、样式、品种、种类和体裁的系统来研究时,我们的出发点是,在这一领域也和其他所有领域中一样,应该有某些客观规律发  相似文献   

20.
文学要不要写真实?艺术的生命是不是在于真实?如果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回答显然是肯定的。诚然,真实不等于艺术,也不等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真实是人们对文学作品首先和基本的要求,它是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所以能立足于世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艺术的生命。文学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通过作家头脑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