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2年《文学評論》第六期上发表了蔡仪同志的《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今年《文史哲》第三期,第五期上又发表了狄其骢同志和应汉光同志的两篇文章,这些文章对文学典型的普遍性以及典型的普遍性与阶級性的关系等重要問題作了多方面的探討,对我們研究典型問題有很大启发和帮助。但在这几篇文章提出的論点中也有我們不完全同意的地方,現在 相似文献
2.
八二年八、九月间,读了张明吉同志的《谈杨朔散文的不足之处》和刘淮同志的《成就与局限》。此文想谈谈对杨朔散文的一些想法。 那是六十年代初期,曾读过杨朔的散文集《东风第一枝》。读后,印象颇深。他的散文,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又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确实,他的散文的意境、构思、语言、人物,都浑然融为一体,像一首首优美的诗,很有独特的风格。这在当时的散文里是独树一帜的,也颇为读者喜爱。一幌,若干年过去,偶尔再看杨朔的散文,自然觉得清新、隽永、可喜,也就倍觉他的散文成就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前流行的翻译理论,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实现“忠实”的问题。作者认为,一是译者在运用“异化”和“归化”二原则从事文学翻译时,应当优先考虑使用“归化”原则;二是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个性就是译者的翻译风格。译者的个性表现为选择性和局限性。其中,选择性有表现为多样性,而局限性则相应地表现为片面性。此二者恰恰又是促使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命名的危机--也谈文学理论的"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泛化倾向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互渗日益深入 ,与此同时 ,却是维护学科自性的努力 ,即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学科中心、基地建设等 ,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泛化与自性之间 ,有没有矛盾 ,对学术气候反应较快的文学理论 ,或广义的文艺学 ,其现实困境如何 ,未来如何发展等等 ,都是站在世纪门槛的、严肃的学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组“笔谈”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以期能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6.
7.
赵可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Z1)
每个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都不能离开一定的创作方法,这正象每个作家进行创作不能离开生活一样。但创作方法究竟是有限的,而古今中外的作家是难以数计的。那么,会不会由于许多作家采用了同一种创作方法,他们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就失去了独创性,而成为千篇一律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在文学发展过程中,除了在许多作家之间存在有创作方法的共同规律性之外,在不同的作家中间还存在个体差异性,还存在文学风格的规律性。也正由于这样,不同的文学家表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文苑中也才呈现出千姿百态、各放异彩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8.
9.
10.
史许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5):68-69
本文认为文学理论是预设性与基础性的有机融合,是人文性与权威性的逆向存在,是建构性与反思性的同根而生.现今的文学理论研究必须深入到具体作品的语言层面、叙事层面;必须向外拓展到文化层面,建立一种文化诗学;必须打破纯文学的限制,进行跨学科实践. 相似文献
11.
12.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天下,引发了对中国文学在这股浪潮中何去何从的追问。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是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现代化的梦想与追求后作出的选择。但全球化所导致的精神文化产品的“机械复制”,使现代艺术沦为失却理想的大众流行艺术,这不能不说是全球化的一个悖论。中国当代文学在全球化浪潮的直接冲击下产生的后现代写作,呈现出消解深度模式、创作向写作退化、叙述向故事转化等特点,从而营造了一座文学的“围城”。几欲坍落的文学世界急需重建,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弘扬并建设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是文学世界重建的最终抉择。 相似文献
13.
14.
乃之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3,(3)
当代著名小说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汶石同志,五月二十日在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第四次学术年会上,就“文学与人学”问题发表了讲话,阐明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关于美学研究要注意对人学的研究,他说,讨论人的问题、人性问题、人性的异化问题,以及人道主义问题等,对我们搞创作的同志来说,关系是很密切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创作中提出来的现实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何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
当前文艺理论中正在兴起由文学作品研究深入到社会文化研究的潮流。这一深入是必要的,也是发人深思的。五十年代的文艺批评的弊端之一是教条主义的,把政治价值作为评价文艺作品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唯一标准。“四人帮”倒台后,新方法论兴起,但同时在创作和理论上都有一种偏向,即形式主义取向。就文艺理论来说,较为注意文艺作品形式结构上的特点,而全 相似文献
17.
谈文学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胡奇文学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有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就在于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正确处理好文学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搞好文学创作的重要前提。一... 相似文献
18.
<正> 时值新春,我走访了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在我的印象中,现在文坛上对新方法、新观念鼓吹宣传的最力者当以中青年学者为多,老一辈学者中有的对此似乎并不为意。因此,我小心翼翼地问:“钱先生,您对眼下新方法、新观念的讨论有什么想法呢?”钱先生好象早已成竹在胸,他并没有立即回答我的问题,而同我谈起了鲁迅。他说:“茅盾早在二十年代就已极赞赏鲁迅的小说,并有过专门的论述。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开一代新风的杰作的原因,则莫如鲁迅本人所说的,是由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表现的深切’就是内容的深刻,‘格式的特 相似文献
19.
艺术真实性属于反映论的范畴,表示艺术与现实之间的正确反映关系."艺术真实性表现"则用于表示艺术真实性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由于单独使用"艺术真实性"术语容易引起含混,我觉得应当以"艺术真实性表现"术语作为补充.本文将就比作些探讨.艺术真实性表现是真实性在艺术上的特殊表现承认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就不能不承认艺术真实性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有其特殊性.有的人不承认这简单的道理.比如说,西方过去有人在观看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戏剧演出时愤怒地拔枪打死了扮演坏蛋雅各的演员.我国扮演《白毛女》歌剧中的恶霸地主黄世仁的演员陈强也有过多次几乎丧命的遭遇.这是把艺术表现(通过演员)等同于普通实际生活的例子.还有的人对艺术的种类体裁的特征和艺术假定性不理解、不重视、不承认,责难京剧里的手势和台步,说"简直一点也不 相似文献
20.
蔡安延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把握程度,直接影响报告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直到今天,对真实性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结论,原因是人们只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所能达到的绝对程度,而很少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相对程度。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理论迷们首先来自对“真实性”内涵的理解。颇具权威性的《辞海》对真实性的阐释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只有当“作家、艺术家的立场、观点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并具有相当的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