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锥度量空间的一些有关可数性公理的拓扑性质,分别得到了锥度量空间是满足第一可数性公理与某种类型的锥度量空间是满足第二可数性公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国家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之一.现代国家观念包括确定的国家主权和疆域,统一的国家意识,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国民以国家为最高忠诚对象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理论对中国传统的有"天下"而无国家的认同体系产生了冲击.同时由于政治重心的下移、现代生产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形成了一个以媒体公共舆论、士绅公共空间和城市网络所形成的公共空间.这一公共空间的扩展对于现代国家认同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空间与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家庭物理、心理、行动空间与公共空间关系的探讨,指出家庭空间是公共空间的出发点,是公共空间的特殊部分,两者之间有融合交汇之处、渗透发展之势。重视家庭空间文化的引导及暗示功能,将有助于塑造和培养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担当,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公共空间中男性身体的意义是双面的,对女性而言,从小到大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与教育不断谆谆告诫,使得男性身体总是被认为隐含着某种性意图或性犯罪的可能,因而在生活中必须不断敏察身边人体的性别属性,并依性别的不同采取放心或不放心的身体因应策略,在自己心态上则着重于减低恐惧与不被控制的心理调适。与此同时,男性身体也被以一种“去性化”的方式观看与理解,相对于男性常以带着性意味的“X光透视眼”观看女性身体,女性则对于男性的教养与修饰,如穿着品位、仪态举止等投以较大的关注,男性身体本身如体格、骨架、腰身或臀部等虽然也会被注意,却不必然会往性的方向联想。男性身体性犯罪化与“去性化”的双重意义,正反映出公共空间中性别偏见的普遍化,而男女双方均以不同形式成为此种性别偏见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5.
苏状 《南京社会科学》2012,(9):88-94,109
21世纪以来,伴随智能视觉技术与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范围内屏幕媒体蔚然成观、屏幕文化奇观凸显、屏幕世代俨然形成.其中,作为公共媒介存在的公共屏幕正在改变和重组原有的公共空间秩序与样态,比之手机、电视、电脑等个体使用性媒介屏幕,公共屏幕尤其是户外公共大屏幕在公共空间的重构上具有场景上的物质景观性、交往上的复归现实性以及文化上的重地域化和形象光晕性.公共屏幕对公共空间的上述传播特征之于现代城市化乃至都市化进程中的创意性、公共性以及球土性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空间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它以公共空间为生成场域,以公民身份为塑造主体,以关怀和共享为价值意蕴。共享时代语境下公民公共空间意识培育的内涵与价值体现在:促进价值共识的生成,培育公共规范意识,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加强共享意识教育。公共空间意识的培育无法脱离公民的公共生活,公民可以在公共交往、习惯养成、公共协商、公共合作中逐渐形成公共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认为现代图书馆不同于古代藏书楼,将其定位为服务师生、面向公众的"公共空间",提出了"开架式"阅览、增加复本、助教制度等理念,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采取旨在用好图书馆资源、用好图书馆空间的改革举措。他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舞台,注重从讲坛、报纸和学会等渠道入手,很好地实现了其"公共空间"的价值,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知识分子聚集的关系场域、先进思想文化交汇的知识空间、社会舆论发散的信息源地。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技和工具理性缔造了两种空间形态:都市空间和媒介空间。这两种空间形态是现代人的公共领域,它不断生产着新的生成关系。人作为生活在空间里的有机体和机器电子的混合物,必须重建媒介空间中的公共理性,因为这关系到未来公共社会的道德景观。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是一种场域与规则的统一体,也是实现公共空间这一功能的最小单位。除具有公共空间的一般特性外,还兼具结构松散与潜规则并行、市民和新市民社会整合的初级单位、文化内涵的符号统一等特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从单一走向多元,但其建设过程中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居民公共意识不够、空间建设特色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需要把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成为人性化场所,把它当成一种可回收的资源.一种实现社会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城市住宅空间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城市空间拓展为大背景 ,从人是最具有“领域感”动物的观点入手 ,探讨了住宅空间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 :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依存关系 ,私有空间在人的价值上的“标签”含义 ,公共空间与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的互动关系 ,城市的整体大空间与住宅空间的平衡发展等。并以中外城市空间扩张特别是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住宅区演变为例 ,阐明了人对私有空间的“占有欲”在城市空间消长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两种路径。两个学科的空间研究都承认空间的社会性,并以社会和空间的辩证关系作为分析的核心。但两个学科的研究又存在差异,人文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空间科学,社会学则是把空间视角纳入社会理论的建构中。学科的共识和差异分别成为社会空间研究理论的建构基础和拓展动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空间探讨存在着诸如社会—空间二元分裂倾向、忽视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空间研究的发展,亦成为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2.
住房公积金政策与保障性住房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创新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