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1853年初曾国藩在湖南长沙奉旨办理团练组建湘军,至1864年攻陷天京,曾国藩将其解散为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湘军活跃了十二年之久,在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挽救了清朝行将覆亡的命运。然而,湘军不仅征服了太平天国,而且对近代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拟从湘军筹组的特征,考察湘军崛起对晚清政局的影响,不当之处,请行家不吝赐教。一太平天国革命自广西金田村爆发后,转战两湖,席卷三江,定南京为国都,北伐、西征,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清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政府除调兵遣将、实施围剿外,还派遣大员在各地兴办团练。曾国藩丁忧在籍,也奉旨在长沙协助巡抚办理团  相似文献   

2.
贾熟村 《云梦学刊》2007,28(2):52-56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是湘军,湘军陆师在前期的主力是塔齐布、罗泽南,在后期为曾国荃、鲍超。陆师始终必须与水师配合才能建立战功。而水师则始终均以杨载福、彭玉麟为主力。考察湘军水师于是成为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始于何时,史学界众说纷云。其中多数人认为,应以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为起点,笔者对这种意见不敢苟同。笔者的见解为,1862年淮军和左系湘军开始洋枪化之际才是洋务运动的正式起点。以下就自己的这种观点进行阐述。一洋论化是师夷长技的开始中国军队的洋枪化,须经过长期内战太平天国战争才得以实现。太平天国战争前期,武器武备最好的是曾国藩的湘军。湘军步兵装备的是鸟枪、抬枪之类的火绳枪。使用火绳枪,必须配备大刀、长矛等冷兵器。至于国内其他陆军,无论清政府方面的八旗、绿苔,还是太平天国方面的反…  相似文献   

4.
曾国茎是著名的湘军将领,他自1852年开始,与乃兄曾国藩一道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然而,他在治军、为官、处世、教子等方面却有过人之处。长期以来,由于资料匮乏,史学界对曾国茎军事思想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本文不揣简陋,在阅读最新出版的《曾国茎全集》的基础上,拟从他的建军、治军方面探讨其军事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起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近代史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的。比较1840年鸦片战争开端说,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洪均 《江汉论坛》2008,(2):94-99
本文通过梳理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相关史实,对"巴夏礼干涉陈玉成进攻武汉三镇,以致安庆之围未解"、"陈玉成攻入湖北后,胡林翼一度枪法大乱欲撤安庆之围,曾国藩极力坚持才使安庆未解围"这两个主流观点进行商榷辨析.认为:陈玉成放弃进攻武汉三镇的主要原因是龚得树部捻军攻打松子关的失败;胡林翼在危急的局面下敏锐洞悉太平军的战略弊端,坚持住了安庆之围,为日后清军攻陷安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公元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危及清廷生存的时候,曾国藩在湖南组办了地主武装湘军,于1864年7月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镇压了这场农民运动。曾国藩能够在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的末世一度挽回危局,引起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极大重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考察研究曾国藩其人,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和结论。但  相似文献   

8.
李志茗 《社会科学》2007,(10):134-146
湘军和太平军都以农民为主体,而且相对来说后者号称百万,人多势众,也更勇猛善战、意志坚定,可为什么最终是前者取得了胜利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侧重于检讨太平天国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以及抨击清政府的"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的无理干涉等,而很少从湘军入手,探求其究竟是如何战胜太平军的。其实湘军功成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本文仅就湘军领导层的认识和作为来作番探讨,以从一个侧面探讨湘军功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时期各地会党起义风起云涌,彼伏此起,呈现出一派宏观伟壮观但又错综复杂的景象。在这些众多的会党起义中有没有新的特点;如果有又是哪些?形成这些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旨在讨论上述问题。(一)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距鸦片战争已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太平天国时期的会党起义必然带有新的特色。太平天国时期会党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它已经开始具有反侵略的性质。起义的会党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并提出与各国平等的主张。两广天地会在起义檄文中既声讨了清政府残酷的封建统治,又揭露清政府“竭库和番,此处输而彼处受。不念民仇国宝,只晓私党图荣”。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斗中攻陷津、京,烧杀抢掠,两广  相似文献   

10.
安徽地区历来就是屏障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在太平天国时期,安徽省是太平天国在政治上、军事上最巩固的地区,也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最尖锐的地区之二。从一八五六年天京变乱后,战场形势渐趋恶化。西线,湘军乘机攻占上游重镇武昌、九江,向天京步步进逼,就使拱卫天京的战略要地安庆暴露在敌人的军锋之下。对于当时安庆的重要战略地位,太平军和清军领导人员都是很重视的。陈玉成说:“安庆得失,关系我们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进行北伐的同时进行了西征。西征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重镇。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屏障天京,奠定江南,巩固和发展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西征军在鄂东广济之田家镇和对岸兴国(今阳新县)之半壁山与清军进行了两次大战。这两次战役虽然发生在同一地点,交战双方都是太平军与清军,但战役的特点、结果和影响却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略论胡林翼宦黔时的治“匪”策略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翼在宦黔的7年之中,针对当时贵州的"匪"乱制定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编保甲、立团练;用士用民;以静制动、坚壁清野;恩威兼施等。这些措施给"匪"徒以沉重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清廷在贵州的统治。胡林翼这一时期的军事实践,为他以后加入湘军、协同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论曾国藩在攻陷金陵后主动裁撤湘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6 4年 7月 1 9日 ,曾国藩为首的湘淮军攻陷金陵 ,将历时 1 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血腥镇压下去。至此 ,湘军总数达到 30万人 ,曾幕人才济济 ,当时中国军政、科技、文化、教育之“精英”大多汇集于此。曾国藩成了威震天下、权倾一时的“中兴名臣”之首。然而 ,清廷在此时却未履行咸丰皇帝临终留下的“攻克金陵者王”的遗言 ,只给曾国藩一个一等侯爵的封赏 ,且纵使一些御用官吏制造罪据 ,纷纷参劾湘军将领 ,用以控制住尾大不掉的局势。一时间 ,曾国藩、曾国荃破坏纲纪 ,湘军纪律废弛 ,以及众多攻击湘军将领的诸多“劣迹”之言四起…  相似文献   

14.
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很少论及。本文认为太平天国辖区内连年不断的灾荒,大大加重了太平天国政权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而粮食的匮乏无疑是导致太平军一些战役失利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严重的瘟疫、雪灾、水灾等灾害也是太平军几次重大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天国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战役。胜负,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存亡,意义十分重大。太平军和清军双方都非常重视,攻与守都投入了尽可能多的兵力,对攻守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进行探讨,对于了解天京失陷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天京保卫战始于1862年5月30日(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同治元年五月三日),止于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六日,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这一天,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整个天京保卫战历时两年零五十天。1862年3月15日(同治元年二月十五日),曾国荃由安庆出发,沿长江北岸东进,  相似文献   

16.
湘军是太平天国的主要敌手。曾国藩则为湘军的灵魂人物。因而,探讨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对于深入开展太平天国史、军事思想史研究无疑大有裨益。但过去,史学界对湘军战略,尤其是湘军军兴初期曾国藩战略思想缺乏全面、系统研究,本文拟从曾国藩思想产生的背景着手,探讨其演变的动态进程,并揭示演变之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与不平等条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与不平等条约新论陈宁关于太平天国如何对待近代不平等条约的问题,史学界早有众口一词的定论,认为太平天国坚决否认和反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清政府的对外妥协、退让形成了鲜明对照。可是,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  相似文献   

18.
由林风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统率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于1853年5月出师北征,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由江苏经安徽、河南、山西,再入河南经武安进入直隶境内,於9月29日攻克清军驻守的军事重镇临洺关。自太平军攻克临洺关,至1855年3月7日清军攻陷连镇,长达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太平军一直是在直隶对清军作战的。太平天国北伐军长躯直入,深入畿辅之地,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心。为阻止北伐军的进攻,清政府不得不调兵遣将,拚死抵抗。咸丰帝一方面命皇叔惠亲王绵愉统重兵驻  相似文献   

19.
张文魁 《理论界》2009,(4):150-152
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清政府为阻止太平军北上并协同江南大营扼杀新生的太平天国政权组建了江北大营,但这一地区性军事集团却被太平军两次击溃,最终被咸丰帝撤销番号。本文通过对其作战能力的探讨来说明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的特定形式、性质和结果,与发生在它前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密切关联。如果从时间的先后来评衡,我们应该肯定,太平天国农民是先于清政府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开始“洋务”活动的,当清政府执政官吏们尚在鄙视“夷人”,窥视西学时,太平天国就已因崇尚西方宗教开始与西方传教士乃至官方人士进行外交往来了。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太平天国开始是处于先进于清政府的地位。但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没有成为近代中国洋务活动的主持者?终极原因是在于农民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弱点,不能建立长期的巩固的政权。太平天国因悲壮的失败而中止了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跋涉,从而也使中国近代化开始的一个偶然机会丧失了。简又文先生曾说:“倘太平不亡,仁玕政策得行,则中国科学物质之建设,亦即所谓‘现代化’必提早一百年。”此语不无道理。虽然如此,但太平天国却激发了清政府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