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辅音声母的假说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意义的问题。但是,复辅音声母的提出,只是一个并不可靠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复辅音声母的问题,而是上古汉语中存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字的问题。由于存在单音节或多音节字,则必然导致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也可作谐声字的声符,必然存在双音节声符。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作声符时,往往根据表音的需要而选择其中一个音节作为声符在不同谐声字中的表音指向,这便形成了谐声字声符相同,而声母不同的现象,即一声两谐或一声多谐。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由于他愤世嫉俗,与流治者取不合作的态度,所以,一生都不得志,只做了个“七品官耳”。他“工诗文,擅书画,长于篆刻”。在艺术上,他不拘前人陈规,勇于创新,独具风格,与当时流行的复古主义“正统”画风迥然不同,因此,又有“怪杰”之名。 那么,郑板桥究竟“怪”在那里?为什么他的“怪作”却能流芳百世,并深为人们所喜爱?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我想从美学的角度,对郑板桥的“怪”谈谈自己的看法。 郑板桥的“怪美”风格,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故意标新立异,而是受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3.
说读书     
何申 《社区》2013,(17):4-4
说“读书”,得把两个概念分开:上学,也叫读书。早年间问你读了多少年?答七年,好,高小毕业,多半个秀才。现在读了十七年还在读大学,往下还要读博士,但总有读完的那一天;读书的另一个概念,就是“阅读”,甭管多大岁数,认字了,或半认不认的,就捧着本书读。这个,可以活到老读到老,总也读不完。  相似文献   

4.
由于时代、地域的变迁,大量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已丧失,“识字认半边”已不可靠。但是,“半边字”包括表音的偏旁、表义乃至兼表音义的偏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价值。文字学上所说的“古今字”、“分化字”、“区别字”、“累增字”的源头,即它们所从出的母字,正是有关的“半边字”。古文献中直接用“半边字”表本义、借义、引申义者屡见,识透"半边字"有助于探究古文字形音义及其源流演变。音韵学上,“半边字”是推寻古韵部的重要线索:“同谐声者必同部”,“半边字”的价值超过“韵脚字”。古声母的推寻也可借助“半边字”。“半边字”又是训诂学上探究同源词的重要凭借。借鉴“右文说”的合理内核,在训诂实践中加以推阐,从而揭示不少形声字“声中有义”,学者们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辨析、识透“半边字”确为解读古文字、古文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袁玉锁 《新天地》2011,(5):56-56
新课程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的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是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甬碑”为乌鲁木齐市街道名,在新疆大学附近。人们口头上称它作san t‘u■pei,其中“甬”字跟单念的y■读音不同,多了一个舌尖塞音声母t‘,让人困惑不解。地名最易存古,口头音最易存古。“甬”类字上古时期本有舌尖塞音声母早已为音韵学家曾运乾先生在《喻母古读考》这篇著名论文中所证实。若观察汉字之形声更不觉怪。拿“甬”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识字法有很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识字法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往往使人有时不知某字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本文主张用“字理识字法”统帅其他识字法。“字理”为主,其他为辅,融成一套完整的汉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虽然爸爸妈妈都不识字,但爸爸还是会经常从厂里借来连环画,有时候姐姐哥哥抢着看,我就缠着他们读给我听。上小学识字以后,晚上临睡前妈妈会坐在床边,我就捧着书读给她听,这成了我儿时最美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广东电白沙院黎话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院黎话是广东茂名市电白县沙院镇流通的闽语。沙院黎话共17个声母,48个韵母,8个声调。其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心、生、书等声母均读边擦音 、文白读影响调类分化等。其主要语法特点是“俭”作男性名词后缀。用“糞pun^44”表示被动,用“贝poi^44”表示处置等。  相似文献   

10.
论《马氏文通》之“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诞生的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中有一个独特的语法单位“读”,现在一般人都认为它是一种主谓结构的词组。这种观点见于多种语法论著,并已写进几部“汉语语法学史”书中。但我们细读(马氏文通)之后,则觉得它并非就是一种“词组”.而且也不一定是“主谓结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读”所在之位置《马氏文通》中,“读”所在之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这就是:读在句的外面而与句子行;读在句的内部作句的一个成分;读在一个复杂的读中作一个成分。下面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句外读”、“句中读”和“读…  相似文献   

11.
谈山东方言对英语辅音习得之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发音法基础.英语的一些辅音与普通话的某些声母几乎相同,或非常接近,而其中的许多音素恰恰是某些山东方言中所没有的.因此,讲好普通话对于掌握这些发音很有好处.另一方面,英语中某些辅音在普通话中不存在,却能在某些山东方言中发现,这恰可供我们掌握英语发音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语海南方言“波”、“刀”声母的语音学性质,语言学界歧说甚夥,迄无定论。据笔者了解,海南岛的黎语、村话、临高话、回辉话以及苗族人所说的瑶语,均有类似海南方言“波”、“刀”声母的辅音,故下文所论亦适用于这些语言。解放后最早研究这两个声母的是高华年先生。他在《谈谈侾黎语的特点》(1951年)中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提高识字效率是教育界一直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快速识字”理论,形成了多种“快速识字”法,它们都强调识字的快和多。但各种“快速识字”法却有以下缺点:立论的心理学依据没有说服力,宣传的效果和速度不可信;要求的识字数量过高,对在小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识字法的批评缺乏严肃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距今一千多年以前,在我的故乡——浙江省富阳县龙羊区南安乡洞山村,有一位被后代人们称为“龙游秀才”或者“罗衣秀才”的讽刺诗人。据《茶香室丛钞》中说:“今豫章、两越人、蜀人,凡事俗近怪者,皆曰:‘此曾经罗隐秀才说过。’俚语方言,流传委巷,承讹袭误,遂曰‘罗衣秀才’。”则知所谓“龙游秀才”、“罗衣秀才”,实均是“罗隐秀才”的音讹。  相似文献   

15.
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重视和研究拼音教学,对有效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  相似文献   

16.
汉字声符类推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语言文字现象,为汉语语音史研究积累基本素材,通过对《广韵》中异读字语音来源的考查,利用汉字字形和读音的关系,确立判定声符类推的一条判定标准:这个读音在《王三》之前有没有在文献中出现,一条辅助证据:在“本有其字”形体借用中,确实有半个声符和另外整字的借用,并且语音只是相近。运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得到《广韵》中存在的声符类推现象材料300条,在文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8条予以说明,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剔除非语音因素,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非常复杂,有前冠式sC、后垫式Cl、前冠后垫式sCl三种类型.通过对郑张尚芳《古音字表》所有复声母测查,结合《上古声母四家对照表》所列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按照中古唇、舌、牙、齿、喉发音部位顺序一一离析出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类型,考察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是严格建立在谐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经典异文、训读、假借,语词异读以及亲属同源语言比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总体而言,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严谨周密、系统性很强.但仍不乏疏漏之处,表现在同一体系中有的复声母形式无例字、对特定语词特定声母两可的上古汉语复声母拟音等等,当然这正如郑张先生本人坦言“有待于上古汉语语音研究的再深入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这个题目,就发音部位分作“混合舌叶音”和“舌尖后音”两个部分来谈.壹,混合舌叶音罗常培先生在他的《汉语音韵学导论》中谈到混合舌叶音时说:由舌尖舌面之混合部分与齿龈后接近硬腭之处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息而成.发此音时,舌较发舌尖前音微缩.国际音标之属之.我国方音中山东临淄读“蒸”、“超”,“扇”及浙江金华读“准”、“春”、“书”等正齿音三等字之声母,亦属此类.  相似文献   

19.
汉字作为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难读、难认、难记、难写的特点.正因如此,在我国从古至今的识字教学中,都把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和运用作为四项不可或缺的要求予以强调.在四项要求中,“读准字音”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因为它是其余三项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宁波腔普通话是指宁波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掺杂了宁波话成分的地方普通话。具有如下特点:舌尖前声母和舌尖后声母不分,r声母读不准,把清声母错发成浊声母;eng、en混淆,ing、in相混,卷舌元音与儿化读音不准确,“啊”的变读存在缺陷,介音u掌握欠佳,鼻音韵尾丢失,复元音误读成单元音;舒声调值和入声调受宁波方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