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黎族是海南岛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现集中分布于海南省中部的七个自治县。但黎族并非海南岛的土著民族,而是远古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从中国大陆迁移而来的。黎族人口的历史发展总是伴随着不断的迁移运动。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试图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对古代海南黎族人口迁移作一探索,力图反映黎族人口迁移的特点,以及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最优化方法,是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若干领域。本文尝试把最优化方法应用于人口迁移研究,并主要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口迁移最优化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探讨人口迁移最优化问题的意义人口迁移,既是一种人口变动现象,又是一种生产力运动形式,它不仅影响地区人口的分布,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人口迁移,将会有利于地区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广东省人口迁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口迁移随之频繁和加快,并成为广东人口变动的主流。本文所指的迁移人口,是根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规定,5年间常住地发生跨县、市变动的人口,即1990-07-010时现常住地所在县、市与1985-07-010时常住地所在县、市不一致的人口。迁移人口包括跨县、市的户口迁移人口和非户口迁移的流动人口两部分。1人口迁移量和迁移人口构成特征截止1990-07-01,广东省5年来跨县、市迁移人口达393.17万人,占广东省人口总数6…  相似文献   

4.
<正> 人口迁移是一种复杂的人口再分布现象,除了那些纯属政治性、强制性的人口迁移外,人口迁移的主要考虑因素总是基本上出于经济原因。即使微观地探究个人的迁移动因,虽然各有不同,复杂多样,但归根到底,还是出于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愿望。宏观地考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过程,可以说这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对迁出地区或迁入地区都发生种种影响,必须对出入地区,特别是迁入地区全面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了解因而发生的生态变化,按照生态规律办事,才能使迁移过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一、人口容量和人口分布的关系1.对人口容量的理解为了减轻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压力,人们总是希望或企图人口由这些地区迁向人口疏稀地区。但是,人口迁移是否得以实现和巩固下来(亦即不发生返流现象),并从而推动迁出和迁入地区双方共同发展,并不是简单地决定于两地区之间人口密度上的差异,而主要决定于各地区人口容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人口迁移是受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综合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经济等因素入手,对影响陕西省人口迁移的指标因素,利用多元分析、主因子分析法筛选出主要影响变量,并建立人口迁移模型,从而分析陕西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一、建模指标、数据来源及数据预处理从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来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四大类: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结合我国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首先从各指标体系初步选择若下指标,为防止遗漏,应尽可能多选、并对选中的指标进一步细分、归纳如下:卜利反映入D与…  相似文献   

6.
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彭勋教授等编著的《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学》(以下简称“彭著”)一书问世了,这是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7.
人口迁移是重要的人口社会现象,并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而逐渐增强。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迁移和流动也随之呈逐年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 移民在结构上与非移民有很多不同之处,这种差异就是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年龄的选择性。尽管我国的人口迁移有较强的计划性,但从以往的局部性研究中仍能发现年龄的选择性表现得相当突出。年龄选择性是迁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由于移民年龄明显不同于非移民,从而可对迁出地及迁入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升学、就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及各少数民族生活在祖国各地。同汉民族一样,少数民族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曾作出卓越的贡献,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两汉时期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历史状况,探讨中国历史时期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概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在科学研究领域均属复杂的动态概念。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确切地表述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的科学含义,适当确定其研究对象和统计范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1.
<正> 建国后,黑龙江省被列入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省份,前30年,随着大规模的开发性移民迁入,人口迁移一直处于净迁入状态,据有关资料计算,净迁入约700多万人,对我省的开发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进入80年代,从户口统计上看,我省省际人口迁移巳发生逆转,由净迁入转为净迁出,10年约净迁出70万人,人口迁移的作用和制约因素等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人口迁移状况的分析结果与调查限定的地域口径及调查数据汇总采用的地域口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特别是城乡人口迁移状况时,必须充分注意地域口径问题。 一、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同地域口径问题 本次普查关于人口迁移调查数据的汇总表式,采用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地域口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省间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成经济水平、社会结构与生活质量三个指数.研究发现8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省际和省间人口净迁移有密切联系,其中导致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动因是经济水平,其次是社会结构,最后是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 人口迁移包括迁移方向、迁移距离、迁移规模、迁移目的地和迁移动因、迁移时间、迁移后果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单从某一角度研究会感到力不从心或力所不及,这就产生了从不同角度研究人口迁移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宏观、微观理论研究的视野与内涵彼此不同而又不可分割。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浅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意义上的人口迁移,一般都是在不同层次的地域之间进行和完成的。从一定层次的地域出发,探析不同地域层次之间的人口迁移规律,无疑是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城镇是界于城乡之间并连接城市和乡村两类地域的中间层次,近些年来又一直  相似文献   

16.
当今永久性国际人口迁移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永久性国际移民是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几类国际人口迁移相比 ,永久性国际移民具有移民的合法性和在移入国居住时间的长久性。从移民分布看 ,北美洲和大洋洲一直是永久性国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80年代末以后 ,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变成了大批永久性移民的目的地。从移民特点看 ,90年代初曾是宗教回归和民族回归移民的高潮时期 ;而传统移民国家则以接受家庭团聚移民为主。对于所有移民国家 ,他们均对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萍  卢姗 《西北人口》2007,28(3):101-104,107
本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角度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迁移的社会学特征,以及迁移人口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发展的影响,此外还从人口迁移量的分布、省际迁入人口对迁入目的地的选择以及省内人口迁移流向选择等几个方面,系统考察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为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人口迁移态势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向伟 《南方人口》2001,16(3):41-45
改革开放以来 ,深圳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吸引了大量年轻而又素质较高的迁移人口。本文分析了深圳市人口迁移的态势 ,指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是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 ,并用迁移理论阐明了人口迁移的深圳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了前三次普查所没有的人口迁移项目,从而为了解近5年中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提供了权威数据。以此再结合对其它资料的分析,使我们可以为建国40年来的人口迁移,尤其是省际人口迁移,勾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一) 应该承认,过去我国一直缺乏有关人口迁移的完备统计。户籍登记机关提供的数字,已汇总发表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场大变革,它不仅给经济领域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同时也给包括人口在内的社会政治、思想意识、文化教育等等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探索和总结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生活各方面所发生的新清况、新问题,将会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更迅速、更健康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课题。本文想就改革中人口过程的一个侧面——人口迁移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