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洁 《人才瞭望》2009,(6):34-36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就业权是每位公民应有的权利。确保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实现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必要前提。最近几年,受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状况与就业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存在较为突出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50万人,比2009年多出近40万人。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加上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任明 《人才开发》2006,(5):39-39
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各地毕业生需求情况怎样?人事部最近对北京、河北、新疆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哈尔滨、成都、广州等15个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从本次统计调查情况看, 2006年统计地区高校毕业生需求总数为1665044名,其中研究生177003名, 占10.6%;本科生923519名,占55.5%; 专科生564522名,占33.9%。与上年相比,2006年高校毕业生需求情况呈现出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80年代中期,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校首先推行双向选择就业改革试点。1993  相似文献   

5.
4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政策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大量的基层单位、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却急需要大量人才。因此,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当前和今后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对于地方高校来讲,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正视就有市场的实际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自身的工作.高校应培养学生“来源于民.服务于民”的新理念.要把教学培养的目标对准社会需求.对准最有效就业的领域.将教学培养的目标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农村.面向中西部地区.努力推动地方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毕业的临近,就业压力逐步显现。有人抱怨,现在大学生太多了,就业压力太大了。从根本上讲,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是扩招使然,即使不扩招,就业问题也依然存在,高素质就业于国家、于个人总比低素质就业要好得多。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开展,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就业,但在少数大学毕业生身上还存在一些消极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过程美国高校同样存在着大学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同样会遇到缺乏有效的信息和必要的求职技巧等困难。高校也同样肩负着解决这些问题,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责任。近年来,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199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元月8日在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参加了开幕式并剪了彩。 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形容这次市场并不为过。记者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不一会儿就浑身冒汗。 场外,购买“就业导报”人才市场报”的排成了队,停在边上的一排轿车成了众人的阅读桌,三三两两趴在车前盖上交头接耳圈点自己中意的招聘单位。值得一提的是,前来就业市场的不少是恋人双双、父亲或是母亲带着孩子,有的干脆就是家长代替子女来了解行情。记者看到一位男青年贴看墙正在填写应聘意向表。经问,原来是为边上的小姐填写。这位小姐现在上海建材学院就读,打算往某区房产局应聘。因为一来离住家较近,二来工作性质较稳定,三来该部门越来越吃香,薪水也不会薄。想来该小姐的“意向”与旁边代填写的男青年“参谋”不无关系。 引入注目的是,在密密麻麻的洽谈摊位中,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占了五个席位,记者注意到招聘需求多为计算机、英语、财会、金融等专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其中有的摊位前自发地排起了长龙,记者采访了队伍中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子,他说是为学英语专业的儿子来洽谈的。在一溜队伍中,大多是家长,看来,抱“金饭碗”的优势自不待说。  相似文献   

10.
一 香港是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极高,且大都能找到较合适的工作,基本上没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80%以上的人在两个月之内就正式就业。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就业辅导组的调查表明,这些毕业生对自己的职务相当满意的占一半以上,大致满意的占三分之一以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自1999年高校首次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便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据统计,2002年高校毕业生为145万,2003年猛增为201万,2004年将达到280万,2002年全国毕业生待业总数为50万,2003年达到70万。以上数据表明,以往工作不愁的“天  相似文献   

12.
一、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全面改善就业环境 增加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改善就业环境的意义亦十分重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社会政策层面的途径来加以实现。政府不能以“不干预市场”为借口,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完全交由市场解决。政府要建构起一种公正合理开放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社会流动模式,如: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使社会流动的渠道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有效地结合起来,需要高校、当地政府与当地企业共同努力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则能很好地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基于区域发展视角,分析并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时下,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它一直困扰各级教育、人事乃至毕业生本人及其家人。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了无业青年,毕业生就业形势颇为严峻,解决毕业生就业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王锦程 《人才瞭望》2013,(11):56-56
近日.开封市区158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分别奔赴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辅助性工作岗位.实现过渡性就业。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主要就业群体之一.在经济形势不断下行和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呈现总量持续扩大、就业率持续提高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一致等问题.针对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扶持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键取决于在就业市场上有无竞争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成为影响社会毕业生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把高校毕业生看成是一种社会资源,那么,这种资源是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的。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降低毕业生的可替代性,使得毕业生相对于其他社会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蕴藏着机遇.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精准就业帮扶体系,丰富就业创业指导课,提升学生技能,简化就业手续,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切实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充分保障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万民 《人才开发》2002,(11):36-3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用人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已经成为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择优录用和可供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大学毕业生的市场竞争意识,适应了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1999年开始,我国连续三年大幅度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巨大现实压力,高校需要改革与创新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职业生涯理论能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出,对学生进行科学、实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充分合理的利用教育资源、自我资源来实现更好的就业。笔者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