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源流》2011,(7):42-43
广东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江街道,是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全区面积83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和2个社区,户籍人口3万多人,其中属革命老区有4个行政村、25个村民小组,人口共6125人。多年来,陈江街道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后,更是把老区建设融入全街道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方面和重要任务,成都市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的生成,走出了一条以"一个重点、二轮驱动、三个着力点、四项协调"为主要做法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子,成效显著。政府积极推动、村民需求满足、雄厚产业支撑、特色资源彰显、完善市场运作和稳扎稳打推进的集成整合是成都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苏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苏南农村在创造“苏南模式”的同时,也积累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基层组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如“老板书记”的角色冲突、村委会功能错位、村干部后继乏人等问题。如何以村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和改进苏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加快苏南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是苏南农村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大仁 《中南论坛》2006,1(1):32-33,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抓好五大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工程、农村文化工程、农民创业工程和村民自治工程。政府要转变职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统计法,以农民对村级党组织及其执政能力的主观评价为考察角度,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政党认同心理进行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在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的样本村,村民对村级党组织的认同状况明显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6.
沙坳村元岭岗村民小组,地处连州龙坪镇南边偏僻的石灰岩地区,全村现有农户32户,共200余人,2014年人均收入达到9000多元。近年来,在村党支部、村干部、村民理事会的带领下,元岭岗村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建设家乡、发展生产的热情,在发展经济、进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干劲十足,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真正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该村树立起小村庄干出大事业的一面旗帜,使附近村庄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与社会稳定.目前,村民自治的发展受到凭借资源的限制:社会民主政治氛围不浓厚、良好法律环境及社会支持力量缺失是其外部资源贫乏的主要表现;内部则表现为人力资源及村财的极度贫乏,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因此,创造和谐的政治氛围、完善村民自治立法、提高村干部素质、改革村财制度等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邓林 《金陵瞭望》2011,(30):17-18
近年来,浦口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主题.按照市委《构建“村官”保廉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意见》的部署和要求.探索建立村级民主监督委员会制度.将纪检监督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和涉农社区,初步走出了一条党组织领导下的、具有村民自治特色的、代表村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依据对村庄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村财收入影响村庄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集体经济;“经济能人”主政是村庄政治中的普遍现象,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倾向选择有能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候选人;村民自治过程除了加强村两委会组织与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村庄老年协会与乡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引导工作,全面增强村庄自我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老促会园地     
《源流》2015,(3):48-49
江门市老促会助力横陂镇大亨村露天集市改造恩平市横陂镇大亨村是远离城镇的偏僻村庄,村庄人口多,但交通极为不便,村民深受"买卖难"困扰。村民们在村委会办公楼旁边一块高低不平的空地,摆摊出售自己生产的蔬菜、水果、家禽和水产品等,形成了大亨村的早上露天集市,由于集市是泥土场地,冬天沙尘滚滚,雨天坑坑洼洼,泥浆四处飞溅,该村的群众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实践“一村两制”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成效,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殷实,村风文明。今后应继续实践,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事业,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能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但是,目前一些村级党组织存在诸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村党组织必须在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核心作用三个方面下功夫,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对村民自治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与制约,是保证村民自治权力运行不偏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公共利益轨道的基本途径。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条文规定较为模糊,该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与文本设计有所偏离。应当以村民自治内涵为基础,以权力划分与制衡为思路,构建"村权三分、支部监督、村财共审、规范公开"的村民自治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具备推行"一村一品"工程的条件,因为山西有独具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以及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山西省也在椎行"一村一品"工程采取了具体措施,使"一村一品"工程在山西有了一定发展.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工程对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村进行的访谈和对400份面向农民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从基层农民的视角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有关主体、主题和主导的问题,指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谐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二战后,出现了农村凋敝、城乡差距拉大的社会经济现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造村运动应运而生,成为改变乡村形象,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的一次模式创新。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这项长远国策的实施中借鉴。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包括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加强农民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教育培训、激发村民参与意识等。  相似文献   

17.
8月,广东省江门市新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到鹤城镇五星村调研。他们调查后指出,五星村委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成效显著,在江门市处于领先水平,希望把五星村打造成为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南20个示范村和18个非示范村的调查发现,得益于政策的驱动和村民的积极参与,示范村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方面的建设效果优于非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处理好示范村“点”与非示范村“面”的关系,将示范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非示范村,提升后者的建设水平。同时要尊重农民的认识和实践规律,完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结合起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某村庄开展新农村建设项目,乡长带领乡政府建设股的一班人到村庄进行现场办公。按照道路硬化的要求,乡长指示,村东的两个小组负责硬化村小学往东的道路,村西的两个小组负责硬化村小学往西的道路。由于原来的道路并不在一条直线上,村干部和村民们商量后,决定在动工时将往西的路南  相似文献   

20.
陈良雄 《源流》2015,(2):30
畔水村是连州市丰阳镇朱岗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有220户居民,近1000人口。这里气候宜人,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产品,村里产业经济有种养业、林业、采砂业等。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畔水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们积极参与村中事务,为新农村发展建言献策,出资出劳,推动畔水村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实现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现在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