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权 《领导文萃》2013,(6):93-97
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在经过宋高宗多次挑选,登上帝位后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形势。围绕着怎样消除南宋政权机体内部的痼疾.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等问题所作的设想与实践,构成了宋孝宗一生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在宋代历史上,南宋孝宗赵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赵是"已趋式微"的宗室弟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他被宋高宗选中,意外成为皇位继承人。继位后,宋孝宗立志恢复中原,中兴国家,表现出与宋高宗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截然不同的进取气象。在其统治时期,国内秩序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由此开创了南宋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相似文献   

3.
王权 《决策》2012,(11)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南宋王朝由破落走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的时代,他致力于改变南宋以来文恬武嬉、偏安一隅的现状,给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带来了一丝蓬勃希望。  相似文献   

4.
这里,让我们介绍后世的三则故事,以便更容易明白老子立言的用意了。一是南宋名儒张南轩(栻)和宋孝宗的对答:  相似文献   

5.
“重庆”为城来由 重庆的古代史简洁明了。战国末期,秦国灭巴国,设巴郡,秦丞相张仪首次在江州筑城,是重庆为城之始;1189年,宋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宋光宗),因这里曾是当朝天子宋光宗的遣藩之地,遂以“重庆”为名,取“双重喜庆”之义。  相似文献   

6.
<正>"不由论荐而得无以服众论"宋孝宗时,熊克兼任翰林学士,深受赏识和器重。他虽然是个很不错的秘书,但当初进入翰林院工作时,却有_段有趣的插曲。据宋人周密所撰《齐东野语》卷八记载,当初,翰林院打算补充新的人员时,丞相  相似文献   

7.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相似文献   

8.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4):106-109
<正>宣德三年,暹罗国向大明王朝进贡了三万斤上好的风磨铜。宣宗皇帝一高兴,命人烧铸成了三千个"晶莹温润"的铜香炉。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宣德炉"。似乎应该有比这更重要的事载入明代历史,因为这一年本是明王朝开国60周年。然而传统时代,这个大日子没人注意,包括刚刚登上皇位4年的朱瞻基。都说朱棣之所以把皇位传给朱高炽,最终目的是要隔代传给  相似文献   

9.
<正>“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出自南宋名臣陈亮著名的抗金方略《中兴五论》中的第三论《论正体之道》。陈亮针对宋孝宗处理政务“有一政事,而多出于御批;有一委任,而多出于特旨”的现状,劝谏宋孝宗在谋划国事时掌握关键和原则,而把具体事务分给下面去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引用“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旨在强调实现全会确定任务是一项艰巨性系统工程,必须讲究做事的思路和方法,下气力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既要观照全局、抓住重点,又要分配任务、落实到位,借此表达对广大干部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56岁的宋高宗赵构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了赵奋,而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此举可谓震古烁今。 像后来的乾隆皇帝一样,宋高宗并不想当名义上的、有名无权的太上皇。临退下来之前,他通过一系列的规定,使得自己在把皇位交给赵睿后仍然能时时干政。  相似文献   

11.
据宋史记载,宋孝宗曾抱怨伏节死义之臣难得。右文殿修撰张栻回答:"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平时不能犯颜敢谏,他日何望其伏节死义?"意思是说,这样的臣子当从犯颜敢谏之人中去找。一个人如果平时连冒犯上司提意见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指望他危难时刻舍生取义呢?孝宗又说难得办事之臣,张栻回答:"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事者,未必不是这样的人。"办事之臣好懂,那么,何谓晓事之臣呢?  相似文献   

12.
芡实遍芳塘     
诗人姜特立是浙江丽水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主产于秦岭淮河以南的芡实,应是其常见之物。据历史记载,当时姜特立的诗词深受宋孝宗的赏识,并委以重任。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他诗词的评价也颇高,曰其“意境特为超旷,往往自然流露,不事雕琢”。本诗亦是如此,描述又圆又大的绿叶遍布池塘,叶间露出的朵朵莲花满塘芬芳,成熟的芡实被包裹在圆鼓鼓的种皮里,好似锦囊里藏着颗颗明珠。把芡实用荷叶包裹严实,撒上麝香水,用红细绳捆扎,芡实染荷香,郁郁菲菲,让人感到欢喜。  相似文献   

13.
王春南 《领导文萃》2012,(17):90-93
一个王朝的初期,最高统治者都有反贪的决心,有的还用铁腕肃贪。几十年后,原先严厉的反贪法令变得宽大,原先峻厉的反贪措施被弃而不用。于是,官场贪腐得以急遽蔓延。到了王朝的后期,十官九贪,积重难返,纵然皇帝想反贪,只怕也是有此心而无此力了。宋太祖坚决果断,也有反贪无力之时宋太祖反贪,没有明太祖那么血腥,但其措施还是很有力的。鉴于前朝法网过密,执法严苛,宋太祖制定了"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别的罪犯有望获得宋太祖宽恩,而  相似文献   

14.
宋:列国体制下的存在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之所以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才建立了一个国祚长久的宋代。  相似文献   

15.
赵普是赵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曾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整军治国,指陈方略,立下汗马功劳。“陈桥兵变”让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大宋皇帝,作为赵匡胤的掌书记官(秘书长),赵普是这一事件的主谋。他策划周密,不露痕迹,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横飞、人头落地的一场兵变,演成了和平禅让的一幕。这不能不称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赵匡胤视赵普为左右手,朝中无论大小事都要问过他。赵匡胤南征北战,伐西蜀、灭南汉、平江南、收吴越,战功赫赫。而这一系列胜利与赵普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为了巩固赵宋政权,赵普替太祖制定了…  相似文献   

16.
孙东海 《决策》2001,(8):7-9
对宋亚平的采访是断断续续进行的.我到成安时已是下午5点半,在他的办公室和餐桌上,他向我介绍了咸安区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的大致情况.第二天及第三天上午,我采访了区里的一些部门和企业以及相关的干部和群众,从而对咸安区的改革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第三天上午11点左右,宋亚平从武汉公干回来,我抓住这一时机,就我在采访中所关心和感悟的一些问题,对他进行了第二次采访.  相似文献   

17.
袁松 《领导科学》2012,(25):24-26
在历史上,因为善于审时度势而做成大事的人大有人在,因不善于审时度势而失败的人也比比皆是,如南宋的韩侂胄.韩侂胄凭借皇亲的身份面见吴太后而在拥立宁宗的过程中立了大功,由此得到宁宗的信任,又因韩后得立而得到强大的内援.在此基础上,他在政治斗争中胜出而掌握大权,但最终却因没能对时势进行很好的把握而身首异处,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张道刚 《决策》2004,(4):11-14
几乎一夜之间,宋亚平成了知名的公众人物。很少有官员会因自己的离任吸引那么多的眼球。然而,宋亚平做到了。他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是缘于他主政咸安5年期间推行的一系列卓尔不群、也极富争议的改革。宋亚平是本刊的老朋友。在他主政咸安期间,本刊记者曾两次赶赴咸安,对他  相似文献   

19.
由得位的皇帝出面,为因政变致死的皇位合法继承者彻底平反昭雪,或做出必要的政治道歉,还是有利于化解朝野怨气与社会矛盾的。可惜,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历代统治者恰恰缺乏这种政治传统、责任感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梁武帝之笑     
张晓政 《领导文萃》2013,(11):91-93
公元502年,大司马、梁王萧衍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禅让大戏,从14岁的齐和帝手中夺去皇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和之前篡位自立的曹魏、晋、宋、齐皇帝一样,依靠兵权夺取政权的梁武帝对身边的重臣也是一百个不放心,处处担心提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其中就包括对自己的六弟临川王萧宏。说起这个萧宏,还是个美男子,史称其"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