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谈到商人,市人常爱概之以“无商不奸”。即经商者要赚钱,就必须奸诈,舍此别无发财之路。如将此观念视为对商人的“写照”.就委实冤枉了他们。实话讲,没人会认为商人中没有奸诈之人,也没有人承认商人中只有奸诈之人。和气生财吗!“你可以愚弄人一时,不可愚弄人永  相似文献   

2.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09,(23):132-137
很多官场中人心中都有这么一条约定俗成的定律:官做得越大就越成功。从这个逻辑上讲,天底下的官员全部是失意之人,官做到哪一级才算大?  相似文献   

3.
解读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4,(22):12-13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些不成文但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难以冠冕堂皇地摆在桌面上的非正式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官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官场运作。官场潜规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如果有谁不“安分”…  相似文献   

4.
这跑官要官之风不知从何时刮起,一些官场之人便随波逐流跟着跑了起来。咱在官场中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在这股歪风的吹动下,也难保其节啊。刚涉足官场之时,咱可没想到官场是如此的复杂、深奥,自己的思想还是一张白纸,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干好工作、努力提高素质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可一到提职的节骨眼儿上,见有跑的有要的有送的,咱这心里可就没了底儿。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不停地劝说咱:“还是要跑一跑、找一找,要不领导能知道你想进步吗?”“别光傻乎乎地干,不走一下上层路线能行吗?”“现在啥行不行的,领导用你,你就行,不用你,行也不行…  相似文献   

5.
博文集萃     
《领导科学》2012,(19):58-59
官场的场有了官,就有了官场。与球场、操场、广场不同,没人能确知官场的大小、凸凹、净脏、好坏程度,你明明知道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是看不见它、摸不着它。它更像一个磁场,具有磁场一样的吸引力——很多人一方面鄙薄它、责难它、不待见它,另一方面又拼命靠近它、挤进它、托身于它。只是,官场不比自家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进就进。即便进了官场,那也不是好混的。你有关系没本事,同僚看不起你;你有本事没关系,同僚不重视你。你智商高情商低,同僚挤对你;你情商高智商低,同僚  相似文献   

6.
马可以貌相,人不可貌相。马看看外貌就可定品级,人看看相又能定出个什么来呢?况且人重在人品,一个人的品格如何,更不能从外貌上定夺。但对于人品,又似乎确有某种“相法”。比如一个人当了官,人品似乎也自然地不受怀疑,越是官大,越让人想到他应该是一个有品行、有操守、有人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郑声 《领导科学》2004,(22):10-11
官场潜规则是官场运行中的一个顽症,久治不愈,约定俗成,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如风无形无踪,却又无所不在;它似水无色无味,却又无坚不摧。它悖于常理却常常被人遵循、仿效,成为古今官场的一大奇观。潜规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须言传。说白了,潜规则就是不登台面却势力强大的“陋规”。但是,不管官场潜规则如何千变万化,扑朔迷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形式。一是“显”“潜”互补。显规则是摆在桌面上的规则,是明文提倡的规则。潜规则与显规划的互补性有两种情况:一方面,当显规则不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8.
现在在部分领导干部中有一种不好的趋向,即为官之初还能做到谨慎,但随着地位的变化和职务的升迁,开始慢慢地起变化。这种变化他自己不觉得,但旁边人却看得真切,那就是旧官场上的一种东西在他身上愈聚愈盛,突出表现在官气、霸气、神气、骄气这“四气”上。  相似文献   

9.
秦德君 《决策》2006,(10):58-59
在制度设计时,应有这样一种假设,就是每个人都是“无赖”,只有以硬性的制度钳制才能让他们规规矩矩地服从公共利益,这是英格兰著名思想家休谟提出的。制度设计要从“最坏”情形出发,不能对人的“觉悟”心存侥幸。  相似文献   

10.
李伟权 《领导科学》2003,(10):30-31
英国著名学者大卫·休谟在探讨政治制度设计时提出了“人人都是无赖”的著名的“无赖原则”,即在设计制度时必须把每个人都当做无赖,这种人除了私利没有其他目的,而且不论他多么利欲熏心,我们都必须让他来为公众服务。休谟并不相信人在本性上是恶的,但是人们必须假定这些人一旦进入政治生  相似文献   

11.
刘兴亮 《决策》2012,(6):69
前两天,收到一务短信,顺手就把它转发到微博上去。 这务短信的内容是:“曾国藩从政八经:1、做人要象人,做官不可太像官2、把所有人得罪了就谁也不得罪了、3、有油水的地方往往最滑,站稳都难,4、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工作方法。5、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6、可以得罪忙人但不能得罪闲人。7、小胜靠智,大胜靠德。8、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基,但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基。”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0,(20):89-91
一些人通过官场小说了解官场,希望从中窥探到官场生活的真实,但官场远比小说更复杂。面对多数读者经验之外的世界,一本《芝麻官悟语》给民众提供了了解官场的另一种可能。它不是小说,而是官场真实景象的描述;它没有捕风捉影,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当事人,就是官。  相似文献   

13.
问题 68:人都是有感情的,人们也最痛恨忘恩负义之人。曾对你有恩的人有求于你,希望你能给他以法律允许以外的“关照”,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①法高于一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性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4.
官场是个巨大的舞台,无数的悲剧和喜剧,在这舞台上启幕又落幕。人世间这种绚丽色彩的悲喜剧,已经上演了几千年,还要不断地上演下去。只要有人在,有官在,这舞台就有剧本出台。 官场是个无底的深渊,无数的才子从那里掉下去,数  相似文献   

15.
"官"随"观"转     
人是有意识的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意识。但有一种人观念意识中掺杂了太多的其他成分,受到太多的羁绊,这就是官。人在江湖,固然身不由己,人在官场则更多的是心不由己。官的观念最易受上级影响。上级也是人,但在许多官的眼中又不仅仅是人,而是权力的化身,因而也是“真理”的化身。不管自己原先有什么想法,也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一旦上级发了话,马上就要与其吻合,稍稍慢了点心中就会不踏实,怀疑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怨自己没有及时从上级的片言只语中嗅出点味道来。中国历来有权力崇拜的习惯,把上级或管治一方的官员称为“父母官”,其实父母恐…  相似文献   

16.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能够成功一次就自觉足矣,就依靠在那一次的成功之上,任自己渐渐消淡老去。公元前473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概范蠡也有过上述平常人的想法。然而人生啊,就是让你上了贼船就下不得船的无赖模式,哪怕你的老板曾经答应你只要帮他千完最后一票就放你自由,但当真正地干完这票,老板又反悔了,除非你被老板干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公司决定奖励他独叫到办公室,对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过总经理后,拉门要走,总你件事。今年你有几天在公务员回答说:“今年我在家余,拿出1万元递到业务员妻子的,感谢她对你工作无理又问:“你儿子多大,你今回答说:“儿子不到6岁,今年  相似文献   

18.
辞官的启示     
正有些网民,也如一些职场小人猜测,辞官者他们贪够了、捞够了,所以辞官了。这种议论的人,一般不熟悉官场,而且认知水平、素质较低。因为辞官之人,他们清清楚楚——见你要辞官,马上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不少人表面打哈哈,心底里高度紧张和困惑。必定有人会十分、万分认真地进行各种审计、审查,必须摸清每个环节,才允许你离开。这种经历,十分严密。所以,大凡辞官的人,是早已料到有这一环节的,他们十分坦然,比较自信,他  相似文献   

19.
<正>在封建社会官场中,大官有圈子,中官有圈子,小官亦有圈子,可谓有官必有圈子,圈子与圈子之间相互交叉,构成了封建时代独特的官场圈子文化。这些圈子文化是如何构成的呢?笔者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发现封建社会官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拉帮结派,形成官僚既得利益圈子,即连宗、拜把子和拜门。  相似文献   

20.
好官的标准     
徐怀谦 《领导文萃》2007,(10):165-167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则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老百姓亦称道,这是真正的好官:还有一种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评价体系的不同,造成了对好官认定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