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常德有着 90 0 0年的稻米栽培和生产的历史 ,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三代以后 ,常德的稻米生产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一是春秋战国铁器传入时期 ;二是西汉以后牛犁技术推广时期 ;三是宋代以后圩田稻作农业兴起时期。  相似文献   

2.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五百周年。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哥伦布的航行和新旧大陆的沟通,确证无疑地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哥伦布开辟新大陆,不仅大大开阔了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视野,而且人类历史也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于西方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特别是给欧洲的白人创立了超越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究竟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渠道传入日本的,学界对此看法不一。通过对船山古坟铁刀铭文及《宋书·倭国传》所载“倭国王武上表文”的考察,并结合发生在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代大陆移民东迁这一事实,文章认为,虽然没有这一时期关于道家典籍东传日本的相关记载,但道家思想极有可能通过大陆移民传入了日本,并对当时的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直至1850年,美洲大陆仍普遍存在着两种水火不容的环境理念,一方面是欧洲殖民者长期抱有的“人类独尊”思想,即人与自然并非平等共生,环境理所当然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印第安部落“天人合一”的生态传统和泛灵信仰。因而,在19世纪中叶以前,美洲大陆上的欧洲移民与印第安土著之间,基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观曾展开过一场拉锯战——前者为了掠夺辽阔土地上的森林、动物和耕地而战,后者则为坚持其朴素的环保传统而战。  相似文献   

5.
认为从中国大陆移居到加拿大的新移民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力求在加拿大谋求新的发展机会,但许多人却在加拿大社会遭受各种挫折和困境,因为不能实现其满意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而倍感烦恼和失望;在此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大陆居民来加拿大的移民趋势,探析新移民在融入加拿大社会时所面临的各种障碍,探讨中国大陆移民在加拿大面临的社会障碍以及新种族主义的产生,分析民族关系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些变化性特征;讨论在专业移民职业获得问题上的理论争论,并分析隐形种族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说,流传近五百年了。其实,美洲新大陆是航海家阿美利戈首先揭示的,而哥伦布一直视美洲为印度(世界东方)。那么,为何航海英雄哥伦布没能认识美洲呢? 一 人们认识未知事物,必须经过感性认识达于理性认识、没有充分的感性认识,难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拿旧世界人们认识美洲新大陆来说。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件,从大量航行探察中获得充分的惑性认识,再经主观努力提高到揭示其新大陆属性的正确的理性认识。那么,  相似文献   

7.
美国殖民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荒野描写是自然文学的起源,是早期清教徒认识和诠释北美荒野的主要文学创作形式。清教思想与荒野描写结合,赋予了北美荒野为欧洲移民所熟悉的基督教意象,确立了对美洲新大陆的地域认同感。同时,富有清教精神的荒野描写促使欧州移民关注对人内心和灵魂的探索,使他们能感悟神的启示,即在蛮荒之地建造上帝之城,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构建本土化的民族文学、文化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各地,从欧洲到美洲,从南非到一些太平洋岛国,都有为数众多的华人移民。据估计,全世界的海外华人约3000万,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北美洲。 华人移民以上一世纪和本世纪上半叶移民为多,主要是从广东、福建等地移出,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移民高潮。近10年左右,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移民又  相似文献   

9.
施用化肥以提高稻米单产水平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有力措施,但当前化肥过度配置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小觑。本研究以尤溪县稻农的入户调查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种稻农户对肥料的认知、行为及选择;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在稻农化肥施用行为中的作用,得出环保关注度、肥料认知度及稻米商品化程度是其化肥投入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从而针对研究结果为有效引导种稻农户科学、合理施肥,减少水稻生产对环境的负载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移民是指1978年以后移居海外、居留一年以上的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拥有中国国籍或加入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人。在欧洲的华侨华人规模,包括留学移民和非法移民,在260万-320万之间。在欧洲的中国新移民的新特征是:中国新移民的移民类型多元化,其中投资移民成为新移民的突出特征;中国新移民的社团发展迅速;中国新移民的精英人群增加,社会融合程度提高;中国新移民的大众传媒意识和参政意识强烈,华人政治地位显著提升。从规模上看,欧洲已成为中国新移民增长最快的地区;从区域上看,中国新移民已遍及整个欧洲国家;从社会地位上看,欧洲的中国新移民文化素质偏低、社会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朝鲜移民的水田开发,促进了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开始之初,奉天当局及东北地区官民对开发水田的朝鲜垦民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政策。《满蒙条约》签订之后,为了控制朝鲜移民的迁入和抵制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朝鲜移民对中国的侵略,奉天当局对朝鲜移民采取了限制、取缔的政策,严厉禁止朝鲜移民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
一个美籍苗人家族的迁徙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一个美籍苗人家庭的经历。在过去的 2 5年中,MaYang一家作为难民,从老挝到达泰国阿根廷,后又移民到美国,家庭遭遇了分离与重逢。1 980年,MaYang一家来到阿根廷,但他的父母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去了美国。1 1年后,当MaYang一家移民到美国时,他们全家得以重逢。在美国,MaYang一家与其他苗人家庭一样,不得不从最底层开始。2 0 0 1年,不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MaYang一家已完全适应美国社会了,4个女儿都在上大学,并能流利地讲苗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等三种语言。MaYang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能维持家庭的花销。他们的迁徙历程还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移民对宗主国来说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 ,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的中国移民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 8世纪 80年代到 1 94 0年 ,这一阶段种族歧视占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 ,从 1 94 5年到 1 96 0年 ,涌现出一批重新审视中国移民的美国学者 ;第三阶段 ,从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美国政府为扩大高科技人才队伍 ,修改移民法 ,使大批华人知识分子涌入美国 ,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北美新移民文学作为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学叙事上的特征,具体体现为对北美新移民生存压力、语言隔阂、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的演绎。在如何摆脱与超越弱者身份的叙事方式方面,北美新移民作家们有着自己不同的选择。这里面既有曹桂林、周励等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对自我弱者身份的带有夸饰性的想象超越,也有如阎真、少君等用"独立个体"的自我表述将"弱者"身份的无形化解,更有严歌苓小说中所表达出的"弱势对强势的慷慨的宽恕"。  相似文献   

15.
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移民对宗主国来说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在美国,中国移民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的中国移民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80年代到1940年,这一阶段种族歧视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从1945年到1960年,涌现出一批重新审视中国移民的美国学者;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为扩大高科技人才队伍,修改移民法,使大批华人知识分子涌入美国,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冯永利  王明进 《国际论坛》2013,(3):32-37,8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欧洲的外国移民大量增加,形成了不同文化族群在欧洲共存的状态,也为移民的治理带来了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相继采取了多元文化政策,尽管多元文化主义声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种文化平等共存,但其实施结果却与人们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造成文化区隔,刺激了欧洲极端排外势力的增长,并导致了少数族裔长期居于弱势地位,不能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引发社会骚乱的一大根源。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英国,改变了英国社会的族裔结构,也导致多年来严重的种族冲突,这直接促使英国政府逐步采取多元文化政策,致力于国内的种族平等。多元文化在实践中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元化的倾向。另外,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界限模糊现象,也让人们对之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二战以来,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国。面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为了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尼克松政府调整了对日政策。新的美国对日政策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美日间的同盟关系,而且有利于日本在东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七十年代美日关系奠定了基调。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期,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迎来了大众化报纸的蓬勃兴起。普利策经营的《纽约世界报》就是这一时期成功的典范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大众化报纸异军突起,也成为我国报业新时期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20世纪初,我国日渐成熟的都市类大众化报纸应该以史为鉴,在服务市民、引领生活的同时,更要关注民生疾苦,强化舆论监督,牢记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