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为:1.主体阶层,包括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服员工;2.新生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外企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3.过渡阶层,包括城乡失业半失业人员、退休职工和防卫群体.未来社会阶层分化发展的趋势在于:一是主流不变,伴随中间阶层的不断壮大,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将逐步从"洋葱头"型向"橄榄型"发展;二是结构多元,社会阶层分层化和群体化趋势日益加剧;三是流动加速,将实现从"身份"依赖到"契约"资格的体制性突破.正确认识并把握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发展走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扩大群众基础、增强阶级基础、巩固执政基础,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北京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认为北京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士字形”“金字塔形”转变为当前的“橄榄形”,但还不是“中产社会”,存在城乡分割的阶层体系和功能区阶层结构的四个世界,而且阶层结构有断裂倾向的特点。因此,提出培育中产社会、提高中间阶层质量、创置下层向上流动机制以及弥合社会阶层结构裂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数字鸿沟的批判性再检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以协调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初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组六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形成如下六点认识:第一,现阶段中国社会已分化为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上述划分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根据的。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研究者所持的划分标准不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但还只是一个雏形,还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以协调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初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组六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形成如下六点认识:第一,现阶段中国社会已分化为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上述划分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根据的。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研究者所持的划分标准不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但还只是一个雏形,还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以协调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初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组六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形成如下六点认识:第一,现阶段中国社会已分化为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上述划分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根据的。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研究者所持的划分标准不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但还只是一个雏形,还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6.
吕青  艾霞  安煜 《社科纵横》2008,23(4):45-46
随着陕西榆林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社会阶层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当代榆林社会阶层结构渐趋明朗化,基本形成了八个社会阶层谱系.但当前榆林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并不能适应当前和谐社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政府应该从协调阶层利益关系、开发南六县、发展中间阶层等几个方面加以调控与整合,加速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分化,从而构建和谐发展的榆林.  相似文献   

7.
新社会阶层的构成、特征及其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社会阶层是在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伴随社会分化而产生的新的社会力量.新社会阶层是一个政治概念,但它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且,也具有同其他阶层不同的特点:新社会阶层都是高风险、高收入群体;其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分配正逐渐趋于一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可变性;新阶层成员彰显出自主自立,具有风险意识衷、流动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统战工作中应教育和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和开辟参政渠道,增强自我认同与阶层意识,要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士作为工作重点.这样才能以正确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引导这一阶层合理、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层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地位差别的一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社会分层的实质是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状况。西安社会阶层目前已经分化为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上述十大社会阶层在全国大城市具有代表性。社会阶层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劳动者阶层处于明显劣势;产业工人的地位迅速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社会阶层的地位迅速上升;贫富不均。西安对全国构建和谐社会阶层的启示包括:关键要真正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市委和市政府尽快建立有效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经济、政治、文化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公民应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就业和再就业应列为"一把手工程";设立"弱势阶层受损补偿准备金";大城市应构建"菱形社会结构",尽快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大城市应多管齐下,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向弱势阶层倾斜;我们应在所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社区的村委会设立"民意接待室";新建"和谐社会指标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9.
关注转型社会中的中间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职工”和“社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传统社会结构逐渐被以不同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以及不同劳动、生活方式组成的社会群体所取代。在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组合中,社会中间阶层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间阶层是介于贫困阶层和富有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划分中间阶层的标准主要依据财产和收入的水平兼顾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中间阶层一般以公司经理、职员、一般官员、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律师、医生等为职业,文化程度较高,一般接受过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圣兵 《浙江学刊》2002,(1):176-18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演进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诸多非公有制领域的社会阶层 ,他们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以往以“政治身份”为主要标志的社会阶层体系开始解体 ,而以“经济功能”为主要标志的阶层体系开始形成 ,并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经济矛盾。我们要通过对新生社会阶层经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 ,协调各阶层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引导社会阶层结构的动态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功能区和街乡尺度分析北京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发现北京还未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四个圈层梯度分布的同心圆格局,在空间分化上表现为阶层分隔与互嵌的马赛克状。研究认为,应该大幅度改革居住证制度以吸纳社会精英、推动社会下层聚居区的绅士化、率先统一城乡经济社会体制、调整超级街乡行政区划,从而优化北京社会阶层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吴晓刚 《社会》2016,36(3):1-31
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以往的研究往往集中关注那些受过大学教育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人群之间的比较,将前者视为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将大学求学过程当作一个"黑箱"。本文基于对"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研究设计的介绍和首期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内部的社会分层,即进入三种不同层次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精英高校,"211大学"和其他非"211大学")的决定因素,特别关注家庭背景、招生制度、重点中学制度等中间机制的共同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居住地对于进入不同层次的高校仍然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否重点高中,以及是否获得高考特殊政策的照顾,对进入什么层次的大学作用更加明显。重点中学主要影响学生高考分数,而招生的各种优惠政策明显有利于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学生更有可能入党,尽管他们的入党意愿低于其他类型高校的学生。这些发现对理解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在精英形成过程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闻翔 《社会》2012,32(4):1-23
摘要:本文试图阐明,在米尔斯对美国社会的经验研究与其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纲领之间存在着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米尔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经验研究成果,即由《权力新贵:美国的劳工领袖》、《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以及《权力精英》所组成的“美国社会分层三部曲”的考察,作者发现,从这些研究中所浮现出的“大众社会”图景深刻地影响了米尔斯关于“社会学的想像力”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米尔斯的社会学著述所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即对于社会变迁可能性的探寻,以及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的意义的关切。  相似文献   

14.
王楠 《社会》2017,37(6):33-70
与通常的看法不同,涂尔干的《自杀论》并不是一部通过统计分析达到实证性结论的“科学”著作,在《自杀论》的四种自杀类型背后,有着关于现代社会的完整的病理学分析。本文尝试从自杀类型入手,联系涂尔干有关道德教育与原始宗教的著作,揭示涂尔干有关人性与社会之健康道德本原的思想;另一方面则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涂尔干关于法国中等教育史以及政治和法律史的讨论,深入发掘涂尔干对西欧现代社会之源起和演进的思考。在涂尔干看来,正是现代社会潮流的极端化发展,导致社会的种种危机与病态。要克服现代社会的这一危险倾向,必须回到历史来考察现代潮流的源起和演进,才能在变化的现实条件下接续传统,重建人心和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5.
强势的发展主义正在替换乡村社会自生的运作逻辑,并相应地改变了村庄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形态。凭借土地商品化机制及各种策略性手段,宋村的权力精英逐渐异化为土地精英。经由人员的吸纳与物质的聚合,土地精英由个体化导向阶层化。土地精英阶层不仅改变了村庄内部阶层发育的常规逻辑,而且日益对村庄政治系统发挥影响,并不断增加村政治组织的分利化倾向。宋村相应的治理形式由先前的“无为之治”转变为“分条治理”。村庄结构也由于土地攫取成为依附式的稳定结构。看似稳定的背后,其实是以消解村庄共同体的长远利益为代价。从此角度看,土地精英阶层不能不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分行业职工工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规模较小的高收入行业群体和人口规模庞大的低收入行业群体的形成,将原有的扁平型行业分层结构转变为金字塔型。在市场机制、再分配机制和国家垄断机制的交互作用下,高度依赖再分配体制的行业和国家垄断行业成为高收入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交互作用已经在一次分配领域造成一定的混乱,并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受教育程度高度转化为就业竞争力,并在个人阶层地位的获得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京津冀区域的三大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主要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老城区造成了尖锐矛盾,极大束缚了北京独特优势的发挥。需要像上海开发浦东、天津建设滨海新区那样,在北京主城之外的通州构建北京大都市圈和京津冀地区的新商务中心区,重新集聚北京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密集产业的优势资源,充分释放其巨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通州新商务中心区可与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店工业区优势互补,成为京津冀区域的工业增长极,全面带动京津冀、环渤海以至广大"三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作者从五个方面阐明了这一变化,即从以身份社会指标转化为以非身份指标来区分社会地位,经济分层取代政治分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中心群体与边缘群体关系的变化,新社会阶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翟学伟 《社会》2016,36(5):1-35
“伦”字及其含义究竟属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还是社会构成方式,以及它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占有什么地位,存有许多重要而未尽的讨论空间。作者首先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重要思想家及社会学家的见解,尤其是他们对“五伦”的认识,以此廓清“伦”的社会学含义。在此基础之上,作者接着通过与西方社会学中关于自我、角色、社会网络、社会分层及不平等等方面的比较与对话,提出了“伦”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公理、相关定理及其现实社会运行与变异。对“伦”之社会学含义的层层解读,有助于明晰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相应的运行方式及其机制,并形成一种解读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杜家骥 《求是学刊》2006,33(3):125-132
清政府最初安置伯都讷等三处的主体锡伯人采取的措施是将其编为八旗,而不是编入满洲八旗。迁至盛京及北京后,锡伯族人则被拆散而散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各佐领之中,而且散居多处驻防点的各村屯,这对其民族属性不无影响。此后,由盛京地区西迁伊犁的锡伯人,又是从各家族、家庭中抽出,甚至父子分离。但至伊犁后,锡伯族人则又被集中组成“锡伯营”,成为独立性的民族群体,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