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三节同心溢流阀为例研究先导式溢流阀动态特性的仿真方法,首先以反推(用p 求 q)法求解溢流阀静态特性方程组,计算出溢流阀工作点结构参数,然后以溢流阀动态特性方程 组构建了Simulink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以流量为阶跃输入信号、以响应压力为输出信号的理 论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溢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决定因素不是阀芯和弹簧构成的二阶环节,而是 主阀上、下腔的液容容积和固定阻尼器直径。上腔容积主要决定响应曲线的超调量,下腔容积 主要决定响应曲线的时间;在仅减小固定阻尼器直径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超调量 Mp 降低和 调整时间ts 延长。实验结果证明,结构参数模型法仿真曲线和实验结果曲线基本一致,为液压 系统性能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直动式溢流阀调压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字仿真研究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功率健合图的符号规则;以及按照其规则由物理模型建立健图模型和由键图模型建立数字仿真模型──状态方程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机电系统的数字仿真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某电动中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对加装变速器后的整车动力总成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了整车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AMESim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整车控制器。针对NEDC循环工况和加速工况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了传动系参数对整车加速度特性、最高车速、经济性及冲击度的影响。利用遗传算法对传动系的传动比进行了优化,在保证整车冲击度达标的前提下改善了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折弯机设计存在结构过于保守、笨重等缺点,以某数控液压折弯机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建立三维模 型,并根据有限元理论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折弯机进行拓扑优化。以轻量化为目标,基于拓扑优化结果,给出 初步优化模型,再通过尺寸优化确定墙板和加强板厚度。最终给出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结构优化方案,并使总体质量减 少。研究提出了在折弯机结构优化设计中,将拓扑优化与尺寸优化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1/4车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半主动悬架进行模糊控制仿真。粘滞阻尼系数是磁流变阻尼器的重要参数之一,为研究其对悬架性能的影响,在Simulink环境下采用多次对粘滞阻尼系数赋值的方法,分别对半主动悬架簧载质量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的均方根值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粘滞阻尼系数对悬架性能的影响曲线。结果表明:调节粘滞阻尼系数可使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达到最小值;增大粘滞阻尼系数可使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减小。粘滞阻尼系数为定值时对半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进行了仿真对比。  相似文献   

6.
对板料多工序综合成形中最常见的带孔拉延进行了变形趋向理论分析,得山了带孔拉延时孔不变形的边界计算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本结果可以供实际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空气加压渗流技术制备了含宏观孔开孔泡沫铝材料.宏观孔的直径大小为0.8毫米和1.4毫米,宏观孔体积分数为69%和76%.通过多功能内耗仪采用内耗技术测试了泡沫铝在不同温度、不同频率和不同振幅下的内耗谱特征,利用内耗技术研究了宏观孔开孔泡沫铝的阻尼行为.泡沫铝的阻尼能力比致密工业纯铝的阻尼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泡沫铝的内耗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内耗也随着应变振幅的增加而增大.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在晶界附近存在有大量的位错亚结构.根据内耗测量和微观观察提出了泡沫铝中可能的阻尼机制:孔周围的应力集中和模式转换、孔洞/金属基体界面处由于动力学模量相差很大而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和孔洞发生不均匀的膨胀或畸变使外加应变能耗散为热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贻贝卸苗工序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操作繁琐及工人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螺杆传动式贻贝卸苗设备。借助目前所使用的卸苗设备,课题组从工作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卸苗需要的拉力,作为新型设备的设计依据;采用了SolidWorks软件和Simulation模块分别对设备进行结构建模和关键部件的有限元仿真,同时对设备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设备的部件之间装配合理且无干涉存在;卸苗钩和卸苗模具最大应力分别为33.9 MPa和5.89 MPa,均未超出屈服极限206 MPa,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800 mm和0.049 mm,均不影响卸苗作业要求;机架前5阶共振频率段为13~19 Hz,未与卸苗作业振动频率发生重合。设计的贻贝卸苗设备安全可靠,可长时间运行。  相似文献   

9.
深孔镗削过程中,针对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颤振现象,建立单自由度切削颤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求得机床主轴转速与极限切削宽度的关系式,并绘制了机床主轴转速与极限切削宽度的稳定性图,结合半主动动力吸振镗杆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可控性,分析了机床结构刚度及阻尼系数大小对颤振抑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床颤振频率随着主轴转速呈分段线性变化,增大机床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系统的稳定性区域在一定范围内相应的增大。为今后进行半主动动力吸振镗杆具体模型的建立和相关参数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液压动力平板车电液比例转向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分别采用AMESim和Matlab建立了电液比例转向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控制模型,采用了带死区的PID控制策略,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稳态精度高,无超调,调整时间短,效果令人满意。通过与现场试验所得数据相比较,仿真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冲床采用人工上下料存在效率低及安全隐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冲床机械手自动上下料伺服控制系统。以三菱Q系列PLC为控制核心,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案;采用真空吸盘实现工件的抓放,完成了吸盘气动系统的设计;确定了系统各硬件的型号;采用SSCNET通信总线代替脉冲实现对伺服驱动单元的控制,设计了伺服驱动器的电气回路和定位模块与极限开关的接线;分配了系统输入输出端口,通过GX Works2软件编写机械手自动运行程序。系统采用闭环控制,精度高,运行快速稳定,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气浮针杆的小孔节流型轴承的支承性能进行研究,文章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差分法对控 制方程进行数值有限差分的推导,利用MATLAB对针杆在低速和高速的情况下的压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 明:气浮轴承能够较好地实现工业缝纫机的低速和高速情况下的气浮支承;双排节流小孔的压力分布承载效果比单排节 流小孔好;随着气浮针杆运动速度的变化双排节流小孔的气浮轴承的稳定性较好。对进一步深入对工业缝纫机针杆的 气浮支承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喷孔数量对喷嘴内气流场的影响,应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喷嘴内部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OriginPro对不同喷孔数量时喷嘴内部气流场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解析喷孔数量对涡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喷孔数量对喷嘴内部气流场的特性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喷孔数量的增多,气流在喷嘴中形成的旋转运动增强,喷嘴入口处用以吸引纤维的负压也随之增大,对纱线的加捻特性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4.
针对GMM智能镗杆镗削异形销孔控制难度大的问题,以现有的控制系统硬件为基础,进行了DSP控制系统的 软件设计,包括A/D采集、反馈检测算法和闭环控制算法的编程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控制系统整体性能的测试 实验,分别采用开环逆模型补偿控制、普通PID控制和前馈逆补偿PID控制3种控制方法对实际加工活塞销孔的刀具轨 迹进行了相应的轨迹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频加工轨迹,采用前馈逆模型补偿PID控制精度比开环逆模型补 偿控制精度要高,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所建立的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永磁同步发电机系统常用控制策略是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闭环矢量控制,在实际PI控制中,控制效果对系统参数的依赖度较高,且不同工况下最优PI参数不同,因此在变工况控制情况下控制效果不佳。课题组针对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 MPC)的MTPA控制方法,在FCS MPC基础上,通过多目标优化建立代价函数,实现转矩参考值跟踪、MTPA优化控制和最大电流约束,可以代替传统的基于双闭环的矢量控制及电流模型预测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动静态性能。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及基于STM32F407IGT6的硬件系统的实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有效实现了永磁同步发电机的MTPA控制。  相似文献   

16.
气-液两相流通过孔板的局部阻力计算是工程设计中有待于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并在低压空气-水两相流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与实验符合得较好。作者又将计算值与高压蒸汽-水系统的实验数据作了比较后发现,该模型亦基本适用于高压蒸汽-水系统。因此,本文提出的模型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其精度也能满足一般工程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构建仿生学视角下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规范研究范式,运用企业生态理论揭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外部成长特征,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其内部成长特征,并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模型.模型分析指出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应包含外部环境系统反馈回路、自身功能系统反馈回路和各子系统间交互作用反馈回路,错综复杂的交叉反馈回路形成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系统功能网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罗兹流量计和锐缘孔板组合对油-气双相流体进行了流量测量的试验研究。本次试验的干度范围为x=0.0011~0.7520,采用分相动量模型和修正能量模型进行数据整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并且,采用动量模型整理数据的结果要优于修正能量模型。  相似文献   

19.
装卸搬运在物流管理环节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活动离不开装卸搬运,它贯穿于不同的物流阶段,因此装卸搬运是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之一。由于装卸搬运的伴生性和起讫性特点,导致它们经常被忽视,而只被看作是其他活动过程的一部分,没有像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一样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分析装卸搬运的特点,进而阐述装卸搬运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孔板及均速管的组合对空气-水两相流的流量及质量含气率进行了单、双参数测量研究,给出了两种元件的单参数公式及其双参数组合公式。对3种不同孔径的孔板、4组孔板及均速管间距以及两种型号的均速管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