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经济民俗特性与广州经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民俗学从乡村民俗到都市民俗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出发 ,探讨作为物质民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经济民俗的基本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 ,从历史的客观规律和现状的演变形态分析了广州经济民俗的特点。本文认为 ,广州特有的经济活动与民俗的互为作用 ,形成了广州的民俗文化 ,其中 ,经济民俗是最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 ,是广州民俗文化的主体。原因在于两方面 :一是广州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 ,经济活动频繁 ,形成了重商轻仕的传统 ;二是广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民俗传承悠久 ,富有强固的生命力 ,足以保存原有的传统意识。民俗文化与经济活动互动 ,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一体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与陕北民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文学式样,陕北民歌是用陕北方言来表现的,而陕北方言又反映了陕北人的服饰特点、饮食习惯、建筑住宅、行旅谋生、婚亲习俗、地理地貌等文化内涵。解读陕北民歌中的民俗词语,既有助于从民俗文化视角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陕北民歌,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民俗文化与民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阁 《江汉论坛》2012,(10):119-125
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是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包括广泛的社会群体,民俗物质层面的传承和利用必须把握适当的度,而民俗精神则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核心。怎样在利用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民俗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民俗的核心要素。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部门、教育文化界、社区群众等齐心合力,才能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四川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倡文化产业之际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不仅可以推动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 ,而且能直接为社会经济、民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服务 ,在建设四川文化强省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此 ,四川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应多作努力  相似文献   

5.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随之而来的各地纷纷开拓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似乎更受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但是民俗旅游和旅游民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旅游主体通过对异域民俗文化的游览和探秘,来满足自己旅游审美意愿的一种文化休闲行为.而旅游民俗则是某一区域的一种具有旅游影响力的民俗活动.民俗只有保持原生态,才对旅游主体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庆地区民俗的调查,对研究该地区的社会变化规律以及对当地的文化传播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田野调查法”为主的基础上,加以问卷、访谈和对当地的民间文学作品的阅读,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现象作比较,可以清晰地发现大庆地区特有的民俗现象,有利于更合理地制定当地的民生政策,为大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贡献。婚姻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是一种整合性的社会力量,是人际关系中取得社会认同的基础方面。婚姻民俗文化不是停滞和守旧的代名词,更不应成为社会发展动力不足、不文明现象的替罪羊。婚姻民俗文化保护与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现代文化应在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活力,以便实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俗作为信息化时代新兴的民俗文化,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网络拜祭、在线祈福、网上占卜;其显著特征显示为:网络民俗的主体构成以都市居民为主,传播时效的优势是传播速度异常快、覆盖区域特别广,参与方式便捷、简单、环保,民俗内容具有共通性;其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调适、传承、环保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袁瑾 《兰州学刊》2009,(9):181-18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宋词文化批判兴起,民俗文化就成为宋词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评论者或从宏观的大文化视野关照宋词的产生以及担负的社会文化作用,或将之作为某个历史时期民俗生活材料的记录,在历史层面上进行信息的还原。但是,由于民俗具有生活相和风习的文化意识两个层面,它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风俗画、世态人情的表层展示上,它在更深层次影响着词人的创作情感和艺术思维,以传承性的巨大感染力约束着词人的创作。文章拟就从民俗对词人创作过程的影响切入,探讨民俗文化与宋词创作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中民俗元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往往是各个民族认同的文化;反之,出现率低。元杂剧所反映的民俗文化有很大相似性,具备多民族共同的审美接受心理,这是与元代多民族杂处、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环境相适应的,为了争取更广的观众群体的民俗文化认同而采取的策略。这种增强民俗认同的策略就是在体现个性民俗的同时,不忘彰显共性民俗文化,充分考虑民族的、地域的民俗文化圈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总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间性,总是与一方水土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它既是一种局限性,又是一种特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基于对民俗的概念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古镇开发和民间工艺品开发对民俗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究,认为作为产业的开发和作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将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和谐发展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二人转流行的东北地区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因此,在二人转的传统剧目中,蕴含了丰富的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内容。本文对二人转中的满族民俗文化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调查、描述、分析和研究,包括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婚姻民俗、称谓习俗等。这些民俗事象纷繁复杂,真实地再现"原滋原味"的满族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反映了东北二人转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俗文化的象征体系.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是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的要素.因而,探索俗民生活中传送并接收民俗信息的基本规律,便成为当代民俗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民俗符号的构成入手,着眼于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与非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的两大视野,对民间口头文艺的民俗语言编码特征,神话语言的思维特征,做了民俗符号的阐释.对听觉的、视觉的和其它感觉系统的声响、标志、纹饰、图像、色彩及实物象征等等符号的指符,进行了结构性的解析.初步构筑了当代民俗符号学的底层框架.  相似文献   

13.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的灵魂.随着西方民俗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民俗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迁.本文则从中西民俗的差异与对比、中国民俗的变迁与革新等角度对"俗随时变"等论题进行深入地反思.  相似文献   

14.
陈朝晖 《南方论刊》2012,(5):96-97,106
民俗文物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近20多年来,由于受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民俗文化迅速裂变,导致大部分传统民间工艺水平下降,有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抢救征集民俗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部门及博物馆应强化抢救保护民俗文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使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合理持续地有效开展。本文结合茂名市博物馆的工作实际,分析论述了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以现代生活为背景的当代民俗中,解决产业化带来的同质性与民俗文化个性之间的二元矛盾已成为当今民俗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悖论。家园意识是民俗文化的向心点,也是当今产业开发的伦理禁忌。现象学中的个体与群体以"回到生活"来回归自然人性,生活哲学以"宽容"面对诸种日常生活样态的对立与相向,沿承二者导向的理论脉络,民俗主体方可复归于感性的乡土生活,在"宽容"中走向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6.
节日是与特定日期、特定仪式相联系的群众性活动。节日民俗是民族文化特色的浓缩和集中展现。回族的民族节日分为根本性宗教节日、人物纪念日和其它宗教纪念日三种 ,且其节日民俗的日期确定、仪式及衍生事象都有独特的起因和内容 ,适合回族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以丰富民间活动为媒介,以美化生活和表达美好愿望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作为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心理和民俗活动的制约,使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民俗性特征。民俗性是民间美术的本质特征,是民间美术有别于其他美术形式的重要标志,亦是民间美术产生其他特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李小茜 《理论界》2014,(12):72-75
《红旗谱》是红色经典长廊中首屈一指的文学作品,梁斌突破主流政治态度以及个人主观倾向的困囿,恪守民间立场的精神站位,借助城市与乡土的二元空间展演了数量可观的女性民俗文化,如生产工艺、婚恋礼仪、衣食住行、生育民俗等。这些女性民俗在担任民俗文化记录与展示功能的同时,传递了梁斌对于广大农村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同情,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作家竭力追求的民族气魄。  相似文献   

19.
高建磊 《南方论刊》2014,(12):90-92
通过厘清佛山龙舟民俗这一岭南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样态,分析认为:佛山龙舟民俗的节令性区间逐渐延展,固守着一定的传统仪式,群体参与动机凸显在追求身份认同上,存在着现实冲突与追求异化,提出佛山龙舟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要适度引入市场机制,结合全民健身计划、以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推动传承发展,并提出了佛山龙舟民俗文化发展的产业化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东北民俗喜剧是东北民俗的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人实现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托。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物种,它不仅“讲故事”,而且呈现一个“游戏”的空间,甚至“故事世界”为“游戏世界”颠覆和取代。游戏世界的凸显从根本上取决于东北人追求快乐的独特方式,有其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