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继红 《社会》2001,(11):21-23
众所周知 ,高技术在20世纪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 ,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高技术带来的文明成果时 ,不禁惊叹现代高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现实生活中我们对高技术产品是如此的依赖 ,以至于我们离开高科技几乎寸步难行。但是 ,高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 ,出现了高技术发展中的令人担忧的问题 ,基因技术便是一个例子。21世纪是生命科学或生物的世纪 ,我们都将看到 ,人类基因的破译很重要 ,因为它直接波及到整个人类生活 ,影响广泛 ,意义深远。人类在基因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 ,并…  相似文献   

2.
信息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的学理研究的类型化,是以信息社会为其研究背景的。信息犯罪的信息性凸显了新的高科技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内在差异。文章立足于其本质属性———信息性,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研究视野下的“就现象论现象”、“以现象名本质”的研究方法。从而将信息犯罪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特殊属性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汉语形借外来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反映社会和活的一面镜子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凡是社会上出现了的新的东西 ,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工具及新动作 ,总之 ,这些新的东西都一定会千方百计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外来词正是这种新“东西”在语言中的特殊表现。汉语借用外来词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有些词 ,如今一般人甚至都不觉得它是外来的了 ,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源于英语的借词涉及哪些方向 ,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借入形式 ,它们是如何在汉语中“安家落户”的。  相似文献   

4.
闫汝乾  骆兰 《社科纵横》2006,(10):164-165
青少年犯罪是指儿童向成年期过渡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的犯罪,在中国一般指12—25岁的人的犯罪。由于存在教育错位,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分析其原因,大多数都是缺少正确的教育而失学,离开校园和家庭流浪社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违法犯罪的泥坑。因此,本文就造成青少年失学而走向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1995年全球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达150亿美元200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2000亿美元数十亿美元的失窃巨款已被查获,而更大数目的款项又不翼而飞。崭露头角的二十一世纪偷窃大师——即计管机领域犯罪者,将会把数万亿美元偷走,根本无法追查。最糟糕的是,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精通计算机都可能成为盗窃高手。犯罪本身应该是有案可查的,而发生在计算机领域中的犯罪活动,尽管有时会留下痕迹,但常常是无案可查,唯一的记录是转瞬即逝的电子胚冲。计算机犯罪若从少年儿童到老年人都有,他们有充足的机会为了乐趣或利益而去侵犯公民的权利,制止他们…  相似文献   

6.
杜燕 《社科纵横》2012,(10):72-72,76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也成为人类社会信息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预防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教育在大学教育具有重要地位,现代信息社会中对计算机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与进取,本文阐述了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如何向学生传授阅读计算机专业书籍的技巧、实施有效的实践环节,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掌握IT技术,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这个高科技高效率工具去分析、设计、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钟其 《浙江学刊》2007,3(5):196-200
社会控制理论是当代犯罪社会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工具,其为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在结合我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国情基础上可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提供一种路径。本文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核心,通过对犯罪青少年自身因素,国家公权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引导、预防、处置之道,以及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诸种社会环境情势等的深入剖析,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个体身心失衡、政府防控缺位和社会环境失序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如康德拉捷夫曾指出的那样,自工业革命以来,以50年为周期的全球性经济大循环已多次出现。可以设想,经济大循环是随着新产品和新生产体系由中心向外围扩散而产生的,并波及到工业世界的每个角落。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周期的形成就是由于出现了新的耐用消费品,与此同时,在美国首先出现了新的自动化生产体系。虽然这一发展在70年代因石油危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告结束,但实际上它的内在活力在此之前就已消失,因为在60年代末,这些产品和生产体系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已不再是“新”的了。现在的高技术产品,诸如计算机、半导体、卫星和光导纤维的生产正在迅速发展。尽管这些产品可以构成“新的生产体系”,但它们却不一定被视为  相似文献   

10.
对犯罪行为的有效控制,是公安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大家知道,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而安定的社会环境是以不出现或少出现犯罪为重要标志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能否有效的控制犯罪,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在打击犯罪,保证经济建设方面,我们的公安部门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的。尽管如此,社会犯罪问题并没有因为经过数次“严打”而减少到最低程度,相反犯罪率却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不能说与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所谓犯罪高峰,是与各个历史时期发案数量相比较而言,它指一个时期出现的犯罪数量增多、性质严重、活动猖撅、危害较大的社会现象,它是由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决定和支配的。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矛盾的变化,即在社会变革中引起激烈的社会震荡,促使社会矛盾激化,诱发犯罪因素骤增,加上社会控制力不适应,必然形成犯罪高峰。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建国40年以来,浙江省犯罪活动出现过四次高峰,虽然性质各不相同,然而都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第一次犯罪高峰是1951年,解放一年多时间,由于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反抗,社会受到极大震荡,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新型经济模式,是指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的以高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征为:它必须以价值含量高且能创出高经济效益的高科技产业为基础,构成当代经济结构中的主体,并在当代经济发展中起着带动经济整体发展的作用;这种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构成的当代新型经济模式,不仅是多种要素合理组合的有机整体,其内在核心更是一种以创新文化为特征的先进文化.无论是由过去已有的老牌高技术企业演化为当代的高科技企业并形成的产业,还是由当代新崛起的高科技企业及其形成的产业,都是在创新文化的孕育及引导下形成并成长起来的,成为集先进文化、高资本、高科技及其产业经济一体化的新型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3.
吴兴民 《社科纵横》2005,20(3):79-81
建国以来的中国犯罪形式存在低犯罪率和高犯罪率两个阶段,期间共有五次犯罪高峰。改革以前的低犯罪率的状况是由于国家在消灭了传统中国的民间统治精英后向社会的直接渗透,控制力强大而产生的;改革后的高犯罪率状况则是由于国家从社会退出导致社会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现的。为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必须在国家从社会退出的结构基础上,建立充分完善的联系国家与社会的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变化主要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递进 ;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向多样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出现松动 ;原有的“两个阶级 ,一个阶层”急剧分化 ,出现了新的阶层。大量新阶层的出现 ,客观上为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带来新的变化。社会关系与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 ,要求统一战线工作在处理内部关系更需照顾同盟者利益并在政治上扩大民主。(高曙东等 ,《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重大影响》载于《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社会转型对犯罪具有诱发作用。当前出现的持续犯罪高峰 ,虽不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新增设了有关黑社会犯罪的法律条文,使中国的黑社会犯罪问题从犯罪学研究领域正式走向司法实践。然而,由于刑法关于黑社会组织的法律概念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给世人留下的迷惑是中国是否真正存在黑社会组织犯罪问题?黑社会问题在我国是以犯罪的面目出现的,随后就堂而皇之地成为犯罪学家的“专利”研究课题。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黑社会问题是以介绍西方的恶性犯罪为名展现在中国公众面前;其二,黑社会问题在社会中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犯罪。社会和公众都是从犯罪方面来感受复杂的黑社会问题。我国的犯罪学家对于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项目自建国以来就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国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的高科技水平在许多方面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高科技行业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一直处于一种准军事化的隐蔽发展状态之中,在不少方面,我国的高技术普及应用水平大大落后于同类技术拥有国家中的普及应用水平。据中科院的调查表明,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占全部产业比重不足10%,这既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高科技自身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高科技行业迅速向民用化方面迈进,在高科技扩散普及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产业——民办高技术产业,它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民办高技术产业崛起的历史不难看出,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即创新,不仅存在技术创新,而且还有同样重要的体制创新。同技术创新一样,当人们感觉到存在某种潜在利润,而且在现有体制所提供的环境内或根据它所提供的机制无法得到这种潜在的利润时,他们就会要求进行某种体制创新,以便获得这种潜在利润。由于体制是由法律、规章和条例构成。因而体制创新就意味着要对构成体制的法律、规章和条例进行变革,实施这种变革对于非政权单位而言,成本往往是巨大的。因此,政府就成为实行体制创新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和本质的特征。这是一个公认的刑法原理。但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的一般要素包含有哪些内容,对此,我国刑法学界大多只是根据刑法条文作了一些解释性的论述而已。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的学说,作一初步的探讨,就教于法学界。任何一部刑法所规定的犯罪都是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基本要素的。这一要素决定着某个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或者犯罪的轻重程度。所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乃是指因行为人侵犯了刑事法律规范而给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带来危害的行为属性。为了理解这一定义的方便起见,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下人的行为属性问题。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属性包括人的行为的自  相似文献   

18.
<正>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有了客观需要,并在满足这种客观需要的因素经过酝酿、积累、发展、状大,在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时产生的。犯罪社会学这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也是这样。一犯罪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源远流长,古已有之。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在论政和论道的过程中,就或多或少涉及到了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如春秋末期,法家的先驱管仲认为:“善为政者,仓廪实而囹圄虚;不善为政者,囹圄实而仓廪虚”,“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虽然是论政,但涉及了犯罪问题。他把犯罪同物质生活条件直接联系了起来。法家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韩非,更为明确地把犯罪的起源归结为物质生活条件和人口条件。他说:“古者,丈夫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以高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蓬勃兴起,并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高技术的优势看做是下个世纪能否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大国的基础。因为高技术已经不只是科技革命的内容,它对整个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高技术的作用,从经济发展来讲是生产力,从军事角度来讲是威慑力,从政治上来讲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来讲是推动力。因此,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当代一个热点问题。现在许多国家都普遍认为90年代是高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伴随贫富悬殊的两极化而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弱势社会位置易使这个群体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对抗心理,这会导致社会心理动荡,影响社会安定。调查表明,犯罪已成部分弱势群体改变其弱势性的极端方式。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城镇失业人口与农民工的犯罪。因此,正确分析城镇失业人口与农民工的犯罪成因,对稳定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