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成管理哲学就是生命哲学、人生哲学、生存智慧学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作为大成管理哲学的奠基之作:《大成管理哲学与〈老子〉今说》深入探讨大成管理学建立的学理依据,解决大成管理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大成管理哲学,就是管理中的世界观理论化、认识论智慧化和方法论系统化之集大成体系,旨在揭示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管理实践者提供正确的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老子》作为大成管理哲学重要的理论渊源之一,下编《〈老子〉今说》也因此成为该著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地理解、运用与实现自己的文明理念,需要在现实性、实践性、哲学性以及历史时代性等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另一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需要超越用西方哲学的模式解释中国哲学的哲学观,消解直观性、外在性、机械性的思维方式,以各自保有其个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真正会通。实现“马中会通”,需要真实地把握其思想实质、现实基础与哲学使命,阐明相关哲学观及其变革,揭示二者的内在契合性,澄明会通的连续性与时代超越性。只有在“马中会通”的基础上,才能憧憬当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文明境界与塑造新的“哲学自我”。  相似文献   

3.
管理哲学是介于哲学和管理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是对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管理哲学,并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努力实现哲学和管理科学的四个有机结合,使之更好地指导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哲学是我校2004年确定的首批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法学院2002年获准的云南省第一个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该学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在校攻读学位的硕士生43人。该学科建设依托学校强大的理工背景,围绕科技活动中的科技伦理与生命伦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技方法与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开发与科技管理、产业技术进步与特色经济、地方科技史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和探讨,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学术成果。出版了专著10部,发表论文250多篇…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框架,这是科学整体化发展方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钱学森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大成智慧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具有大识、大德和大功的大成智慧者,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的科学大师和思想家。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和生活世界是历史和具涔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符号为主要存在方式的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的符号本质进一步凸现,人与外部现实世界的互动表现为信号互动基础之上的强烈符号互动,人类实践的本质是符号创制活动,生活世界的本质是符号世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实践哲学转向分别是符号实践转向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符号世界的凸显必将推动两种转向合流,并催生出符号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义对阿拉伯商业运作影响深刻。这一文化背景构成阿拉伯商人独特的心理和行事方式。本文以阿拉伯商人经营、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典型事例,从商业哲学、管理哲学、商业道德三个层面阐述当代阿拉伯人的实践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是一切哲学体系或理论都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传统哲学本体论期望有一个终极的事物推动万事万物的发展演进,结果找到的总是一个个具体的可被替代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世后,以现实人的实践为出发点来构建自己的本体论大厦和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最为深刻的哲学变革,具体说来就是实现了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由结果本体论向生成本体论的转变;由抽象本体论向现实本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解释学到实践哲学 ,是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的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与第一次转型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与哈贝马斯等人的论战是促成这次转型的重要契机 ;实践智慧则是这次转型的牵引者  相似文献   

10.
实践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生成的“开山斧”,“实践──社会─—人”之间的内在的辩证关系是这一文化哲学的理论根基和理论特质。从“实践的批判”入手,探求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是:“人的感性活动”和人的“感性世界”;“人就是人的世界”和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人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前后图书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原始型图书馆与现代化图书馆之变,图书馆专业与非图书馆专业之变以及从图书馆员到学科馆员的出现,正是这些伟大实践在不断演绎着图书馆哲学。而"图书馆人"是图书馆哲学的最基本问题,在这一最基本问题中,存在着"破坏性背离"现象,背离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必然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图书馆哲学必须以图书馆实践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去研究和探讨图书馆的最基本的、最敏感的、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时代精神所决定,哲学理应以科学现象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为此,在继续以传统方式开展哲学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开展诸如管理哲学之类的部门哲学研究,这是科学高度发达时代条件下哲学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开创了现代实践哲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哲学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是何种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只有回溯到实践哲学的源头,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劳动为核心,研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宗教、政治等活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没有否定和抛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和伦理维度,而是既包含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自身即是目的”的实践,又包含了手段性的劳动。只有看到马克思将劳动提升为实践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才能驳斥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质疑。总之,将劳动作为实践的主要形式是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解释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实践”概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之核心概念 ,而且与 2 0世纪西方哲学之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连 ,因而探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就有着深刻的意义。从“劳动”与“实践”两个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入手来考察 ,马克思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发现了传统处于对执状态的劳动与实践概念之内在关连 ,并将劳动引入实践概念 ,由此而带来了实践概念之融入现实生活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5.
差异,交往实践或生活中的差异,一种管理的新视界。这里的差异有三个基本含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差异的历史过程;主体或个体自身存在着差异;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或个体与个体存在着差异。差异既是管理的本质,也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新视界,当然也是一种境界。一方面,管理必须存在差异或造成差异,这是绝对的,不管这种差异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差异越大越有效;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又是相对的,只要存在差异就会产生管理,而绝对大的差异,就难以形成直接的管理,也因此管理才形成不同的层级。  相似文献   

16.
管理理论与模式的根基——管理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和组织效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构建管理理论和模式的根基则是管理哲学。文章对中西方管理哲学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对中西方管理哲学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并从绿色理念的角度提出了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一个根本性变革就是科学地解释了实践,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从而去理解一切相关哲学问题,最终创立了马克思的新哲学——实践唯物主义。150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指导着亿万人民的革命实践,自身也在不断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本质的要求,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与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办,《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协办。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家行政学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它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当代实现形式的观点,认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践的整体性、可持续性、人文性和实践过程的和谐共生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20.
从模式管理到实践管理:管理思想哲学基础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体人性论为哲学基础的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是一种模式管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人性论为哲学基础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实践管理。模式管理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见物不见人”、“重利轻义”等局限性。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管理是超越模式管理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当前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