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隋与突厥关系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后,我国西北地区的突厥族强大起来,统东北西域诸民族与中原抗衡,形成两雄对峙的局势。此时,隋与突厥的关系成为诸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影响着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否,而且左右着隋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所以,无论从中国民族关系史还是隋代社会发展史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隋与突厥关系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开皇元年至四年(581—  相似文献   

2.
唐代,西域与中原联系紧密,体现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唐代文学作品不胜枚举.文章以元稹诗歌为例,将其诗歌中的西域名目分为西域动植物、西域人物、西域乐舞、西域地理4类加以探究.元稹诗歌中的西域名目是西域文化融入唐人生活的具体体现,虽然诗人对社会风俗的胡化感到忧虑,但也由衷赞美、欣赏西域文化之美.这些西域名目使其作品更贴近现实,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很多商队、僧人、使者等来到中原,其中有些人在长安开设酒肆,酒肆中有许多歌舞侍酒的城外女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胡姬酒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唐朝在统一西域过程中承袭了西汉开创的以屯田定西域的传统方式。唐代是继两汉以后西域屯田的又一高潮时期,西域屯田是唐朝维护西域统一局面的经济基础。唐代西域屯田分布地域辽阔,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成效卓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唐朝统一西域后,设立伊、西、庭三州,由于汉语文的普及、兴办学校和科举,儒学和儒家文化在这里有了较大的发展,汉文学的也有广泛传播。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对西域文化和中原的汉文化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吐蓄、南诏是唐代在我国西南地区先后兴起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两个政权虽然都与唐朝来往频繁,关系密切,但在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战争的起因及战争性质等方面却有较多差异;虽然都十分仰慕中原文明,但在具体接触中原文明时的心态大不一样;虽然都积极吸收中原文明,但吸收的方式也不一样;虽然都乐于到唐朝拜,但朝拜的动机和特点却不尽相同;虽然都曾多次接受唐朝的册封,但各自均有特点;虽然都非常看重与唐会盟,但会盟的特点却不尽一致。具体考察这些异同,分析其中原因,将会有助于隋唐民族关系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治理西域的基础上,唐朝对西域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从管理机构的设置看,西域实行了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互为犄角的共同管理;从管理的模式看,唐代根据西域东、中、西地域的不同对西域实行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在东部地区实行和内地一致的郡县制度,在中部实行军府管理制度,在西部包括今中亚部分地区实行遥领的羁縻州府管理.整体看来,唐代对西域的地方管理制度模式卓有成效,有效保障了唐代西北政局的稳定和丝绸之路安全.  相似文献   

8.
唐代西域是一个多语共存的社会,当地土著语言逐渐消失,语种数量也逐步减少.汉语、粟特语、吐蕃语、于阗塞语、突厥语依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整个唐代西域地区最具影响的优势语.  相似文献   

9.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极为繁荣的时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进行新长征的今天,研究唐代中国与亚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很有意义的.唐朝与亚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盛况空前的.这种交流的盛况,首先表现在唐朝政府与亚州各国政府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政府间的交往,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对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唐朝政府与亚州各国政府之间的交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使臣的往来和留学生的派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尔雅》《后汉书》等史料考证,中国的狮舞源于西域诸国的驯狮,通过朝贡,引入中原,并与中原“百戏”和“拟兽舞”等糅合,形成了中国狮子舞.狮子舞始于汉代,盛兴于唐代,清代宫廷乐中单设狮子舞——《番子乐》.唐代狮子舞的三种固定剧目《上云乐》《凉州乐》《太平乐》中,乐器(筚篥、揩羯鼓、鸡楼鼓等)和曲风、舞姿(胡旋舞)都有明显的“古西域”艺术元素.河南沈丘回族文狮舞,创始于元代,精髓源于汉唐西域“五方狮子舞”,又吸纳了中原南狮的风格,不断得到传承和创新完善.历经700多年,其舞姿、道具、技艺和乐器(大鼓、铜钹、别里子号)依旧存留着“古西域”风格的文化元素,是完美的中西合璧,充分彰显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曾漫长的交融、演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灵州在唐代始终承担着重要的军事责任,是唐代拱卫关中、连接西域之枢纽,因而成为中原王朝与各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对象。其地理形势的重要性也提升了灵州在唐代的军事战略地位,成为历代的守御重点,建立了以三受降城及新昌军、定远军、丰安军为支撑点的黄河防线。丰安军位于今宁夏中宁县石空镇附近,定远军位于今宁夏平罗县姚伏镇东北三里处。至西夏以后,定远军被称为定远城、定州,由于西北方音的讹化又被称为田州。定远城在唐代以军事为主,西夏时以政治、经济为主,到了清代则完全以经济为主。以定远城地位变化为标志,由于关中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疆域和民族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丰安军、定远城的军事战略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12.
在唐朝,楷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法度森严是其总的特点,楷书在法度化的同时也出现了整饬化的倾向,表现为过于整齐而失之生动。学界对唐楷法度化方面的研究已较深入,而对整饬化的认识却相对不足。探讨唐楷整饬化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对唐楷的认识。从唐代的儒学、帝王以及教育科举制度等方面探讨唐朝社会因素对唐楷整饬化的影响,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唐代楷书。  相似文献   

13.
西域界说史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3000年前西域与中原已有密切联系,西域之名最早出现在《史记·骠骑列传》。唐代西域始有广狭之义,历代所指地理范围不同。清以新疆称西域,进一步确立其由地理概念为行政单位。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是饮食文化交流之路。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具体体现在西域各民族饮食文化间的交融、西域与中原饮食文化的互动及西域与中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间的交流。探析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史、社会生活史乃至经济史的研究,并能促进对西域多元文化的认识,使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和理解丝绸之路文化,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在西北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领域的成果可谓异常丰硕。由于中国西北地区涵盖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所有地域,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迹和遗产,使得今人拥有极大的研究资源。研究内容涉及汉唐时期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经略、佛教传入中国并在西北地区的发展、粟特入华、波斯"三夷教"以及中亚、印度、伊朗、地中海文化的交流等。相关材料包括敦煌写本、敦煌汉简、吐鲁番文书、佉卢文写本、黑水城文书、敦煌吐鲁番龟兹石窟等。由于无法面面俱到,只择其要者从五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中国古代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流、新疆石窟艺术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敦煌石窟艺术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入华粟特人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活动、"三夷教"入华与西北丝绸之路等。  相似文献   

16.
自汉代以来,柳中就是西域重要的屯田基地,唐代柳中所在西州成为唐朝经略西域的后方基地。此后,至少自清代以来包括哈密、吐鲁番在内的整个东疆是新疆最为安定、经济最为发展的地区之一。柳中是东疆社会的缩影,研究柳中社会稳定与屯田的关系,对于今天维护东疆地区乃至新疆的稳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有着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隋唐时期,高昌首领麴伯雅的"变夷从夏"思想、麴文泰的"各得其所"主张、普通民众对高昌与唐朝关系以及高昌最后结局的预测,基本反映了高昌民族关系思想的大致情况。麴伯雅的"变夷从夏"思想,既与高昌与中原地区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有关,也是高昌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冲突的产物,还与麴伯雅娶华容公主为妻以及在中原地区的生活经历有关。麴文泰之所以胆敢按照"各得其所"的思路向唐太宗的权威地位进行挑战,主要因为他做出了三种错误的判断:第一,与西突厥签订了"共为表里"的盟约,误以为得到了西突厥的支持;第二,误以为唐朝没有出兵高昌的实力;第三,误以为高昌距唐朝遥远,唐朝无法到达;即使到达也不堪一击。高昌很快被唐所灭,在很大程度上与麴文泰的错误判断和决策有关。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至天宝元年(742年),康国、安国、俱密国、吐火罗、石国、西曹国及箇失蜜等列于《新唐书.西域传》的七国国王纷纷上表,或向唐"乞兵救援",或请求内属,或希望得到唐朝的册封。他们的上表虽然比较简单,但都突出反映了他们以"赤心奉国"为核心的民族关系思想。西域诸国对民族关系的反思和认识,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唐代长安歌舞戏服饰深受西域歌舞戏服饰的影响,其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戏剧服饰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唐代长安歌舞戏中的大面、踏摇娘服饰为例,根据唐代长安与西域歌舞戏服饰艺术特征的对比结果,运用文献结合考古图像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唐代长安歌舞戏中大面、踏摇娘服饰的形制特征及其与唐人日常生活服饰之间的关系,阐释丝绸之路上唐代长安与西域在歌舞戏服饰方面的文化交流以及其传递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认为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之间长期保持通贡关系表明,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清朝继汉、唐、元诸朝之后,再次统一西域,对西域进行有效的行政管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纠正了唐代陇右道不是官吏贬谪地点的观点,指出,唐代西域有一些贬谪官吏,并对这些贬谪官吏遭贬的原因及时间进行了分析考证。学术界有关贬谪官吏败坏了地方风俗的观点也不完全正确,唐代贬谪到西域的官员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养和治国安邦的才能,对唐朝经营西域及地方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还对唐代有关贬谪官吏"量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