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日韩两国的经济实力在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两国经济的发展与它们的社会资本是分不开的.日韩两国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不论是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与日韩两国有着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在某些方面拥有相似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因此,分析日韩两国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印经济改革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情相近的中国与印度,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两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内容与结果有诸多共同特征,但两国经济改革的力度、路径等方面的差异性,却导致两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两国经济改革模式,分析两国不同经济发展的成因,揭示两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韩两国自上世纪90年代正式建交,在经济贸易合作领域获得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贸易逆差和贸易争端,出口反倾销等问题。对于中韩两国之间如何扬长避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合作,解决争端,获得两国经济交流和发展的共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在充分考虑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中韩两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影响,探讨中韩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减少纠纷和经济摩擦的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俄两国是邻国,两国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两国旅游经济关系大体处于相邻而有序,相交相知的。中俄两国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有着进一步的了解、深化和升华,这个过程与历史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和连接,在其中孕育、发展并壮大。它作为一个侧面反映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发展关系,同时折射出未来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韩农村经济改革经验: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韩两国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也是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国民经济高增长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韩两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背景下,认真总结和比较两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经验,深刻分析和解剖两国改革进一步深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去年五月,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两国领导人进行会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今年四月,中同总理回访苏联,双方签署了《中苏关于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发展纲要》等六项重要协定,为今后两国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中苏是邻国,两国的经济有较大的互补性,各自经济的潜力很大,可供两国发展经济贸易的领域很广阔,可以采取经济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经济科技领域的相互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对促进两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巴西是拉美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资源体量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长期稳定的中巴经济合作关系是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国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巴西是中国全面实施拉美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产品及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目标市场,也是重构国际经济秩序及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支持力量,与巴西在农产品、资源及能源领域合作对中国未来增长尤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中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与巴西的经贸合作关系。继续巩固和加强中巴经贸合作关系是中巴两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内生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印两国经济都以较高的经济速度增长,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实现共同繁荣。做好经济结构调整、资金利用、银行管理和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等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中印两国发展共赢的条件。龙象共舞不可战胜,中印共赢是21世纪中印共同崛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两国的经济存在很强的联系 ,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本文从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的角度 ,分析了现状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说明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国的经济存在很强的联系,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本文从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的角度,分析了现状并对前景进行展望,说明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中韩FTA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签订的贸易额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贸易协定,其正式签署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中韩两国贸易近几年的发展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中韩FTA背景下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将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两国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韩经济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已互为对方重要经济合作伙伴。本文从贸易、直接投资和人员交流合作角度分析了过去20年来中韩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中韩之间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两国在增强政治互信、推进民间双向交流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特别是促进中韩FTA早日签署将为双边经贸关系深入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张培刚先生说过,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进行工业化。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显然对工业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针对中印两国的基本国情和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印度在发展信息产业方法、人才培养机制、面临问题方面给我国的启示,最后得出中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中日两国经济关系不断加深,已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尤其是近几年,在两国政治遇冷的情况下,经济却依然火热,这说明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的依赖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然而,随着双方贸易增多,贸易摩擦也显著增多,贸易摩擦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远东开发与华人华侨(1860—1941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华人华侨社会的形成过程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的发展状况。研究经济开发时期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的历史,对于研究两国经济关系的相互影响,研究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历史交往问题,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俄两国在远东地区的合作,建立远东开放、包容的移民文化,营造国际化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印度人口控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伟  李宝玉 《南都学坛》2003,23(6):117-122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形成都经历了曲折历程。两国人口控制都以国家调控为主,家庭计划为辅;都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杠杆来控制人口,充分发挥传媒作用;都加强宣传教育,将人口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决策。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两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效果影响不同。中国的人口控制基本成功,而印度则不太成功。只有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才能最终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优先发展引致决策最大化项目,即发挥主导作用的项目.自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和日本均实施了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但两国实施这一政策获取的经济绩效却迥然不同.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最终完成了其经济发展的赶超目标,而中国却因为推行这一政策出现了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衡.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大原因固然存在于两国经济体制差异方面,但两国在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对待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政策上的差异则更是造成两国产业发展政策实施效果出现较大差别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相似的原理与不同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这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在长期停滞后重新实现经济增长,证明了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有利于世界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因而有着多方面的世界意义。由于制度环境和初始条件不同,中印两国的发展模式也不同,这表现在市场化路径、开放模式和增长道路的差异。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挑战。两国共同的问题是坚持通过创造财富来消灭贫困而不要搞平均主义。中国还需要深化以农民土地所有权、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私人财产所有权为重点的产权改革,印度则需要改革其限制社会流动、压抑经济活力和削弱人力资本投资的种姓制度。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介绍了中越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发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围绕木材加工产业,阐述了中越两国各自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并就中越两国在人造板生产和贸易方面的合作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哈两国共建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库,既是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的革新。信息库建设包含信息库的数据组成、信息库的软件架构、信息库功能特色三个方面,对全面深化中国与中亚地区战略伙伴的关系、提升两国旅游合作和旅游产业水平、促进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