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产业对于四川省建设中国西部经济强省 ,成都市建设中国西部战略高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非均衡发展 ,在成都市建立完善的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带 ,是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火炬计划成都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是完善成都市信息产业西南高技术产业带的基本环节。本文对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成都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的条件、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成都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辽宁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高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创新机理为依据提炼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归类验证以确定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包括辽宁等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状况,通过比较分析辽宁高技术产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代制造业是建立在高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的基础上的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其价值实现必须以巨大的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拉动为前提.理论研究和各国的经验表明,实施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步并举的战略不仅可行,而且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应确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同步并举、互动发展的战略,并依据地方生产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同步建设的新思路,迅速搭建以提升企业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基础条件平台和制造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归纳分析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其缺陷与成因,构建了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中介和金融机构为沟通桥梁和资金保证、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研究支撑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同时提出在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创新体系的构建要考虑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布局等基本要素,以揭示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台湾吸引海外人才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台湾高技术产业近 2 0年来发展迅速 ,已成为继美、日、韩后的世界第四大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台湾当局注意吸纳海外人才 ,特别是留学人员 ,参与高技术产业发展 ,台湾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与海外人才回归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正反馈 ,使台湾经济呈良性循环发展。台湾延揽海外人才发展高技术产业起步早 ,方式多样 ,成效明显 ,支持强度大并以法令、法规确立下来。其主要方式有 :制定《加强培育及延揽高级科技人材方案》 ;创办新竹科学园区为海外学人返台创业提供理想环境 ;发展关键产业依靠海外学人参与咨询 ,规划及建设 ;向祖国大陆和前苏联各国延揽人才。参考台湾的某些作法 ,结合祖国大陆实际 ,提出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归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加快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长江流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剑桥大学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特征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从路径依存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角度 ,对剑桥大学城高技术创新环境形成、演变的动因与机制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 ,成功的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除了发展高技术产业所需的关键因素外 ,还必须允分重视历史事件与个人努力在创新环境形成、演变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增强作用 ,以及国家政策所提供的机遇环境对高技术发展的制约。最后 ,以此为基础 ,指出了对我国建设高技术园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高技术产业具体生存的区域环境为立论基础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与高技术产业系统的互动关系 ,指出环境是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必要条件。然后对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成长环境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相关结论 ,并剖析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园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各国主要以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形式发展高技术产业。通过对“硅谷”等国际及有关地区高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的分析,阐述了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与西部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是影响西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从高技术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先导性作用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析了高技术产业有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具备和应当具备的主要法律机制促进、引导、平衡和保护机制,并以此为树引,针对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在促进、引导、平衡及保护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孕育和发展对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依赖性最强,该文的剖析主要以这两个领域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2006-2009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了创业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但逐年不断提高;创业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业投资和政府科技投入的交互作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技术是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讨论高技术产业内涵的基础上,研究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贡献及贡献率的测定方法,测定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贡献率,并就高技术产业如何持续提升陕西经济,提出坚持用高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投融资力度及加快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和实现方式。客观分析辽宁“十一五”规划执行以来的产业发展状况,总结问题和经验,针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判断辽宁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立足国家建设和东北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辽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国家新型原材料核心基地,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领先区,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示范区,指出产业发展重点应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辽宁“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战后美国东北部高技术产业发展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美国东北部的高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世人瞩目。美国东北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优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其提供了所需的人才和技术,是高技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联邦政府巨额军事开支的投入为东北部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外,东北部各州政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雄厚的风险资本,也是该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区域品牌的概念及其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通过介绍嵊州领带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品牌梯队,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关联带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技术产业增长的乘数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通过高技术产业间的关联效应,阐述了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突破性带动作用机制,并以产业关联的纽带作用为依托,提出了加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概况、优势及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为迎接西部大开发,促进西安市发展高技术产业应采取的重大措施及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构思了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吉林省科技平台建设不仅包括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的6大重点领域,还围绕五大产业发展,重点加强高技术产业化研发平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研发平台、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吉林省五大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互联网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理论框架,在理论研究互联网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基础上,结合200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边际报酬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互联网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环境约束机制,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倒U型动态特征,但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将削弱互联网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提出加强互联网建设,推动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与高技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有序推进金融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