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宋六种古文选本《古文关键》《崇古文诀》《文章正宗》《妙绝古今》《古文集成》《文章轨范》,秉持与程式化的应试“时文”不同的文章理念,选编历代散体文章中的名篇,唐代主要选韩、柳文,宋代以欧、苏、曾、王之文和理学家文章为主。这些选本和批语直接酝酿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史概念,确认了一批经典作家和作品,表述了南宋文章家对文章之立意、结构、文势、“曲折变态”之法、“活法圆转”的理解和提倡。  相似文献   

2.
孟伟 《船山学刊》2014,(4):57-63
《续古文辞类纂》、《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晚清著名学者王先谦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续古文辞类纂》表达了王先谦以儒家义理和考据学问为核心的古文观念。湖湘学风的影响和晚清社会现实的触动是王先谦形成其古文观念原因。《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王先谦编纂的两部骈文选本,其序文、例言集中反映了王先谦的文体学思想,王先谦还对骈文创作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词气兼资"的骈文审美标准。文章选本的编纂反映了王先谦"骈散并重"的文章学思想。晚清时期,骈散兼工并重的文章创作现象,以及汉宋学术之争趋向缓和是王先谦"骈散并重"文章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3.
选本是从一人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选出精华篇章而编成的书。鲁迅认为《文选》与《世说新语》是古代流传至今最为盛行的两部选本,前者作为选本没有任何争议,而后者则不同。《世说新语》共1130则故事,既有完全摘录于前人作品的内容,也有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润色与加工。《世说新语》在组织结构上首创三十六门,并成为《世说新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世说新语》的这些特点既有符合选本的地方,也有违背选本之处,因此《世说新语》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选本,也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比较分析吕祖谦<古文关键>对曾巩文编选甚少,而后世同类作品却编选甚多的原因,认为前者从文章创作角度选文,而后者从文章科考角度选文.后世古文文选对学子们发生着重大影响,从散文创作角度来看,这种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5.
《墨子》在古文《尚书》考辨中扮演重要角色,考辨者或据《墨子》以辨其伪,或据《墨子》以辨其真。对古文《尚书》真伪的考辨由来已久,但是直到清人才开始用《墨子》来考辨古文《尚书》的真伪。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辨伪者运用的方法有区别;二,各个时代墨学发展的兴衰不同。  相似文献   

6.
代智敏 《船山学刊》2008,(4):103-106
《西湖拾遗》是选编有关杭州西湖故事的小说选本,通过对选本与原作比较分析可知,经过选者对所选作品重新编排和修改,将话本小说体制补充完整,小说回目修改为上下两卷对偶整齐,对韵文部分进行改动,特别是在诗词方面的改动使诗词和小说融为一体,增强了小说的魅力。《西湖拾遗》的选编表现了失意文人寄情山水,“西湖”故事与选者心态契合;原作中表现出的“忠”、“孝”观和以道德说教来实现小说的“劝惩”功能得到选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新学术》2007,(1)
南宋学者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编选《左传》的散文集,按辞命、议论、叙事共选133篇。选文以“明义理,切世用”为文学宗旨,宣扬《春秋》的“微言大义”,注释文字自始至终贯穿了理学家的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选本重视《左传》文章的编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5):97-104
清代文章学批评以好谈文法为特点,且文法内涵范畴包罗宽泛,立足高远,视角宏观。虽然文章之学发展之清人手中几近乎极致,但其中很多文章学观点,无论是抽象理论还是具体操作,无论是古文时文的相济为用还是积学养气,无论是文成法立还是死法变活等种种理论建构与发展,都可以上推至宋代的文章学建构之中。其间,章学诚作为清代文史理论研究与建构集大成者,正可作为绾合自宋至清文法论发展演变脉络的代表人物,并可从中寻绎出其间的传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9.
吴承学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138-156,208,209
关于中国文章学成立时代的讨论,不仅是对成立时间的不同判断,更涉及对中国文章学的基本内涵、理论体系、总体特色与历史演变的理解与认同。魏晋南北朝中国文章学的基本内涵已经明确,理论系统初步建构,并且产生代表性成果,可以视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文章学以诗赋骈文为中心。宋代以后,散体古文占据文坛中心地位,古文之学的兴盛引发中国文章学中心发生转移,并导致文学批评的一系列变化。不能以古文文章学的成立等同于中国文章学的成立,文话也难以称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标志。文章与文章学应视为动态的、有弹性的历史概念,中国文章学系统兼具开放与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由古文经学的渊源再论《诗论》与《毛诗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林昌 《齐鲁学刊》2002,(2):100-108
以战国至秦汉的古文经学流传情况为背景,以子夏、李 克、吴起以至《毛诗序》的流传情况为线索,以上博简《诗论》、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与《毛 诗序》的对比研究为依据,可以进一步证明《诗论》与《毛诗序》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加入WTO前后,国内期刊界为了抵御新的市场风险和国际期刊业带来的冲击,纷纷竞相改版、扩版和发行新刊,力争把刊物做大、做强.但在国内文化综合类期刊内容大多趋同、重复,市场潜在空间已经比较小的形势下,期刊改版必须通过对市场和读者的调查找准期刊的文化切入点,准确定位,追求特色,并通过切实有力的举措使改版后的杂志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较高的品位.实践证明,追求特色是期刊改版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吴慧 《殷都学刊》2020,(3):104-109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不同于小篆形体的古文、籀文作为重文列在各字之下。在《说文解字》中标明"古文"的有479个,其中用"省"加以说解的有32个,主要术语有"古文省""古文某省""古文从某省""古文省某"等。参以甲骨金文等出土文字对《说文》古文言"省"条目进行考察分析,对《说文解字》的体例研究、许慎文字学思想研究、相关汉字字形研究等方面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姜云鹏 《理论界》2013,(6):132-134
唐顺之是明代评点古文的大家,其选评的作品有《荆川先生精选批点〈史记〉》十二卷、《荆川先生精选批点〈汉书〉》六卷、《唐会元精选批点唐宋名贤策论文粹》八卷、《唐荆川批点〈文章正宗〉》二十四卷、《文编》六十四卷等。其中《文编》是唐顺之古文评点的集大成之作,最能代表唐顺之古文评点的成就和特色。现以《文编》为中心,试对唐顺之的古文评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童岳敏 《兰州学刊》2009,(4):195-199
唐代古文运动,提倡儒学复兴,致力于文章的经世致用。《春秋》学派则摒弃章句之学,主张学以致用。就文化导向而言,两者皆有相同的批判精神。文章从群体构成及学术思想等角度来探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早期古文家的崇儒重教就为《春秋》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学术契机,而《春秋》学派经陆质发扬光大后,其致治之学又深深地影响到中晚唐古文家的学术风格及其古文创作。  相似文献   

16.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07,28(1):59-63
《诗经》、《楚辞》是两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早期诗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承继《诗经》精神,尤其深受《诗经》大、小《雅》贵族士人忧国忧民思想之影响,其忧患意识约有八端:自修之忧恐,不遇之忧思,育才之忧患,颓风之忧叹,遭诬之忧愤,疏放之忧怨,民瘼之忧伤,国难之忧戚,而其忧患之焦点则在于“忧国忧民”。《诗经》与《楚辞》忧患意识的本质相似,而其内涵与形态则有差异。《诗经》表现为:人称多样,无主名,集体性,句短情促,多用复句与赋比兴手法,个人、家庭、社会忧患层面丰富,多呈平民化色彩;《楚辞》表现为:诗人直抒胸臆,有主名,独立性,句长情婉,多用香草美人比兴象征手法,集中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属贵族阶层身份。《诗经》、《楚辞》共同奠树了我国文学忧患意识的里程碑,对后世影响甚大。在21世纪,我们应当继承忧患意识优良传统,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维护世界和平等伟大事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古文《尚书·说命》历来被认为是“伪书”,因而它所记载的商朝武丁时期有着“圣人”尊号的一代名相傅说的事迹和思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通过深入论证,可以看出古文《尚书·说命》是先秦流传下来的真古文献,有着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说命》所载傅说的治国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商朝的复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说命》记载的一系列言行来看,傅说不愧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圣人”。  相似文献   

19.
在北宋儒学复兴与“崇韩”思潮的时代背景下,《新唐书》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着意将韩愈树立为有唐“一代文宗”,对其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与提升。这种建构性书写与同时期古文家们对韩愈的推崇一样,本质目的乃是借“崇韩”来重建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秩序。但在文学评价层面,《新唐书》主要称颂的是韩愈“陈言务去”的创新精神,对其古文并未多加措意,不宜作为北宋古文家文学观念的代表。受列传撰者宋祁个人求新好异之文学观念的影响,《新唐书》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评价,实可视为其时另一种“崇韩”声音,与所谓“古文运动”共同构成了北宋文坛儒学复兴主题下的复调交响。  相似文献   

20.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划分作为一种理论框架是清末学者建构而成的,它深深地渗透到现代《诗经》研究中。现代《诗经》研究界认为《毛诗》属于古文经学,《鲁诗》、《齐诗》和《韩诗》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它们在汉代斗争激烈,处处立异。由于这种理论过度强调对立性而不能对汉代经学做客观的描述,对《诗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诗经》研究应该超越这种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