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唯物史观和现代科学的一些成果,重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文章认为,严格决定论完全否定偶然因素的作用,主张绝对的因果律,它的这些缺陷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已受到批判。马克思主张的历史决定论根本不同于严格决定论,它既反对非决定论思想,同时又反对机械决定论思想。历史决定论是包括因果决定论、统计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的辩证决定论。  相似文献   

2.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文化并不是经济的附属品,认为文化对于工人阶级及其革命意识的形成、对于战胜资本主义、实现人类解放都具有积极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反对经济决定论而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从而使他们的文化构想具有了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两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马克思主义与超越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及在当前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的主要理论与政治后果进行对比。本文支持的超越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继马克思之后,再次将消灭阶级剥削(从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力的角度出发)提上左派社会变革议程。同是以消灭剥削为目标,传统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并赋权于工人;而超越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却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进行重组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解释二者同归却殊途的原因。本文试图说明,为了实现一种新的阶级民主,超越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缘何有利于重建社会,以及以何种途径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叶建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毛泽东曾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一生阅读和研究过大量的历史典籍,他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作出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历史、革命史和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7,(6):17-24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类现代实践进程的历史科学,具有统一于实践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因而是一个内在于现代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阐释和构建出现了背离这一历史科学实质的倾向,这主要是:一方面形成了过多强调必然性的"经济决定论"和公式化、僵化的旧教科书体系,导致对现实的封闭性解释;另一方面,在反驳这一封闭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主体性解释逻辑和"实践哲学"构建的抽象理论范式。对此,我们应充分理解作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在深刻把握社会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侯云灏 《学习与探索》2002,3(3):115-120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是与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问题的凸现息息相关的。五四运动以后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注重社会现实的改造和革命 ,并从社会历史的运动中汲取经验教训 ,成为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史学正是在现实社会运动的激荡下 ,顺应着史学发展的方向 ,肩负起社会改造的历史使命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因而迅速崛起并成为史坛主潮。在中华民族寻求独立解放的历史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史学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管淑侠 《学术交流》2006,(12):11-15
历史研究领域存在两大对立派别,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马克思主义主张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波普主张历史非决定论。分析评价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批评,阐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历史决定论的理解。真理和价值是有区别的,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从历史发展的原因———价值选择———结果机制能更清楚地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马克恩主义者最近关于资产阶级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问题.葛兰西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决定论,他着重强调阶级斗争在政治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资产阶级控制文化及意识形态工具的西方,强调这一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7):22-25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纲领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中国和苏联由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导致两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也迥然不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其次要恢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历史科学的本来面目,反对教条主义;再次应当尊重社会实践,吸取新鲜经验;最后还应该在自由的学术竞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史学区别于传统史学的主要标志,就全球范围来讲,恰如哈里·狄金森教授所云,是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革命。不论是史学危机论者,抑或是反危机论者,都不能不承认,当代史学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方法论变革。欧洲史学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方法论变革,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价值观念的转换,中国史学也面临着这一变革的严峻挑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时代都将产生而且能够产生自己的史学家。这是不言而喻的。不论是日渐消沉的阶级分析法、历史动力分析法、历史合力分析法、历史决定论的分析法,还是风  相似文献   

11.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强调应该立足于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断裂点,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他们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一种以“实践”和“历史”为基础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他们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哲学理论问题,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现;主张历史发展多元论,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一元论和决定论;认为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三大领域,分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发展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存在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3.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徐浩当今西方史坛可谓流派纷繁,学术观点各异。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各流派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解剖其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就可以大致把它们分成马克思主义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史学两种大的类型。西方职业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虽然大大...  相似文献   

14.
揭示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瞿林东教授的《中国史学史纲》一书值得注意的特色之一。作者通过对中国史学发展历程的考察 ,以事实说明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和史学对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等问题 ,强调史学家应该具有关注社会的治史宗旨 ,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史学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些认识对史学史学科建设和对我国史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传珍 《社科纵横》2013,(5):125-128
英国新左派思想家们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化思想基础上,批判性地考察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他们提出"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是整体的斗争方式",强调在社会与文化的总体性联结中认识文化的物质生产意义,注重对工人阶级大众文化的社会政治实践意义的探究。在批判经济决定论和庸俗唯物主义基础上开创性地构建了"文化唯物主义"这一崭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16.
李三虎 《探求》2003,25(1):37-45
本文主要讨论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社会互动论和社会技术整体论四种技术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从中注意到一种强调社会技术整体进化的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理论正日趋成熟,认为这一理论对我们完整地把握技术与社会的整体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转换的未完成以及史学理论研究中过度的去意识形态化倾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呈现出一种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思想文本,重新阐释马克思史学思想,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真正阐明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基础说”、“过程说”、“实现说”三个层次来揭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所有制概念的基本涵义,分析了“劳动论”、“决定论”、“剥削论”等学术主张;强调了公共的“资产收入”对于制约承包者的“经营收入”的作用与意义;着意阐述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难点在于妥善寻找井切实保证公有制实现的具体形式这一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是苏联前不久去世的一位研究法国历史的史学博士.这篇文章所谈的国外,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对国外历史著作影响的增长谈起,介绍了国外史学界一些原属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向右的转向问题,并以他们的历史著作为例,作了分析和批判.这些材料,对我们来说虽然是经过苏联研究者提供的,但在了解国外历史研究情况方面,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以下4个方面赞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是起点;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本身就是历史的,也惟有基于此历史科学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现实的、实际的个人就是在不断地变革着自身和世界的个人,历史就是运动、活动;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的历史性蕴涵着人的有限性。海德格尔在《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本质性一维",实际上有两个方面:对不断革新自身及其世界的本真自我的无尽追索;对人的有限性以及由之而致的历史决定论的深刻体验。他在该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赞同主要是就第二个方面来讲的,这一点同时就决定了他必然要评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