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ayannis在十多年前提出了技术超学习的概念,认为技术学习是一个涉及多个层次的过程,包括操作层、战术层和战略层,各个层次侧重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传播、升值的方式。技术超学习从纵向上对企业的技术学习进行了解构,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而Chesbrough之后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无疑为技术超学习研究打开了一扇门。开放式创新意味着企业的创意与知识源不仅来自组织内部,还来自外部的用户、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产学研连接等主体,这种模式从横向上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有许多学者从创新源、知识流动方向、机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本文则创新性地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考察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即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进行基于三个层次的技术学习如何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综述、实证分析以及结果讨论与研究展望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于飞  蔡翔  董亮 《管理科学》2017,30(3):97-109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        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        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成长内在机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创新推动组织演化与变革。根据知识创新来源,推动企业成长不外乎存在两种动力:一是组织内部知识的推动力;二是组织外部知识驱动力。企业成长是一个开放的知识创新系统行为,本文首先运用组织知识演化模型分析了企业成长的非线性特征和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模型探索了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成长内在机理,并借助于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运用算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4.
技术多元化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创新环境下,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文章以2014—2019年A股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多元化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高技术企业内部的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创新环境作为门槛变量时,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三重门槛效应;我国各省份创新环境有显著差异,导致技术知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不同,应当发挥东部高技术企业的带头作用,形成东中西跨地区的技术联盟,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土代工企业产品研发体系构建理论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工模式是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的主要方式,也是本土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整合组织间学习理论和组织内学习理论,分析代工企业构建产品研发体系的理论过程,建立代工企业从知识获取到研发能力提升过程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以鸿海集团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代工企业产品研发体系的构建取决于企业外部知识的获取、内部知识的消化和知识创新等过程,代工企业通过建立学习机制提高合作双方的互动程度,通过建立互信的合作关系以及内部知识的共享、转移和创新机制等措施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主体层次中组织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主体层次中组织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假设,采用向每个样本企业发放三份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相关的数据,进行深入地实证分析发现:需求-激励-联系是影响组织知识转化的最主要因素,信任和学习起到一种调节及保障的作用,而我国企业的组织知识嵌入程度不高;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在组织知识转化影响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各主体层次中的知识转化过程差异性显著;需求-激励-联系和学习对各个主体层次中知识转化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对个人层次知识转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团队和组织层次知识转化没有显著影响,嵌入对各主体层次知识转化都没有任何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活动及产生的贸易利益。笔者根据开放条件下创新活动引致的贸易利益及其影响机制,对国外最新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一是创新活动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内在生产率,提供新的贸易利益源泉;二是创新决策是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大体上通过出口市场规模扩大效应、采用先进技术与否的二元决策、投入创新活动的强度差异决策等不同影响机制来实现;三是异质性贸易理论的企业创新与出口行为的研究成果,对深入认识对外开放、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微观联系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荡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与不同组织进行研发合作,企业合作研发伙伴的多样性特征随之凸显。作为伙伴多样性的重要维度,伙伴类型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并且缺乏从企业内部知识网络整体凝聚特征的视角探讨伙伴类型多样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开放式创新理论,基于合作研发主体的组织类型,研究伙伴类型多样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分析企业内部知识网络整体凝聚特征(知识网络聚集度和知识网络密度)的复杂调节作用。选取中国361家整车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UCINET 6.487构建样本企业内部知识网络,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运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伙伴类型多样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形关系,伙伴类型多样性较低时,提升知识网络聚集度会削弱伙伴类型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而提高知识网络密度则增强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伙伴类型多样性较高时,提升知识网络聚集度会削弱伙伴类型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而提高知识网络密度则增强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理论层面,厘清了伙伴类型多样性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通过引入知识基础结构特征为伙伴类型多样性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整合视角,深化了对知识元素整体整合模式及其对创新作用机制的理解;在实践层面,启示管理者在与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伙伴进行合作研发时留意“过犹不及”的风险,并关注技术知识基础在企业知识整合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知识网络凝聚特征调整开放式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翁春颖  韩明华 《管理学报》2015,12(4):517-521
知识、信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加速流动有助于我国制造业通过接受国际领先企业的知识和技术转移来提高核心能力.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入手,对全球价值链下的知识转移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价值链驱动模式下我国本土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取来自领先企业的知识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其技术进步与升级路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