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长廊中的“双璧”,随着时代的推移、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剧作所反映的主题却发生变化:《西厢记》的主题是“以情战礼”,《牡丹亭》的主题则是“以情战理”。由于时代思想氛围的差异,杜丽娘与崔莺莺的个性色彩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2.
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被看作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是浪漫主义之父。他的《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真挚的爱情,借此表达了他平等、自由的观念,控诉了不平等的等级观念;而同时,他这种对真实的自然情感的直接表露,直接引发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综合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择取《西厢记》传播史上影响较大的八种版本,从其文本形态、版本特征的描述中,凸显明清《西厢记》刊本演变的大致历程.大致而言,残页本、弘治本年代较早,传奇因素的渗入并不明显,还基本保留了元杂剧剧本体制.徐士范本依循传奇体制刊刻《西厢记》,此后以传奇体制刊刻《西厢记》成风,只有凌漾初本、毛西河本在努力回归《西厢记》的杂剧体制.依循传奇还是回归杂剧不少《西厢记》刊刻者颇感茫然,于是又出现一些既保存有元杂剧体例特征,又带有传奇因素的混合型刻本,如王骥德本、金圣叹本.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戏剧冲突艺术刍论温莉艳“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有了深刻真实的戏剧冲突,才有可能全面而深入地刻划人物性格;反之亦然。杂剧《西厢记》之所以会产生深远旷久的艺术影响,与剧作家王实甫真实深刻再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冲突有着直接的深层次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6.
蒋星煜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4)
陈眉公批点的《西厢记》,是一部具有较多特点的批点本。明代诸刊本都十分强调版本的依据,或注重校勘、注释,或注重批评,极少兼顾注释和批评的。清代诸刊本虽比较重视批评,但是完全忽视了版本依据,任意修改,对注释则往往付之缺如。陈眉公批点本的文字基本上和徐士范刊本相同,注释较弘治岳刻本、徐士范刊本简略而扼要。可以说保存了明代诸刊本的优点。此外,对批评也很重视。评语都有新意。某些评语同容与堂刊李卓吾批点本颇近似,但较具体,观点也更鲜明。晚明的上海已是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这样一部晚明上海的乡土艺术家的《西厢记》批点本十分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批点<西厢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批语自成理论体系和自具理论深度,尤其是他在为<西厢记>辨淫这一点上论述的深度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人,金圣叹以莺莺作为<西厢记>第一主要人物,抓住了理解该剧人物关系与情节开合的关键所在,他在分析<西厢记>的艺术审美成就时能金针度与人,为人们阅读理解<西厢记>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但是金圣叹批点<西厢记>时以文律曲过于案头化,未得场上搬演之三昧,此外他的批点具有较浓厚的虚无与宿命色彩,这是<金批西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自从虔诚、勇敢而善于克制的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不顾狄多的乞求和眼泪,甚至悲怆得晕厥过去,虽“为深情而心碎”,仍然遵从神命,“争扎着把眷恋之情压在心底”,离开这位“容貌无比娟美”的迦太墓女王,去“为我的幸存的亲爱的同胞重建特洛亚城邦”以来,欧洲文学中有关职责与爱情冲突的主题开始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董如龙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2)
一般而言,王实甫为《西厢记》作者,今似已成定论。本文认为《西厢记》原作者问题尚有再探讨必要,并据元明两代大量材料辨析,得出关作说的可信性胜于王作说的结论。首先,王作说仅据书面记载且较单簿,无版本依据,而关作说在明前期甚普遍并有版本根据;其次,推论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实持关作说;最后,将以往未曾加入过讨论的明成化金台鲁氏刻本《西厢》咏词,进一步为关作说佐证,并将其源再推往前进行追溯。另外,根据关汉卿所作之小令及曲辞分析,认为其在创作倾向、艺术风格上,与《西厢记》有非常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恋爱心理描写的辩证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的<西厢记>创造性地表现了崔莺莺和张生复杂而隐秘的恋爱心理,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美、心灵美,谱写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颂歌.王实甫运用心灵辩证法艺术方法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表现的男女恋情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戏曲史上赢得了"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的美誉.王实甫成功运用了具有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特色的真与假、虚与实、冷与热、快与慢等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描写恋爱心理,是<西厢记>艺术成就高于元代其他爱情戏之独特原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近来有机会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的王季思先生校注的《西厢记》,在“重印说明”中说明王先生在这次重印中,又对校注文字作了一些修改。然而我感到在重印本中还存在些问题,需要与王先生商榷。 甲、标点方面: 一,在二本一折中有:“长老在法堂上高叫: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鸳鸯与他为妻”一句。在这里,我认为王先生的标法有失。原因在于王先生可能将“断送”视作动词来标点的。其实,“断送”一词在这里已成为名词,作“赠品”解,与“房奁”一词并列。这在元人杂剧中是个习用语,诸如关汉卿的《王闰香夜月回春园》杂剧第四折:“… 相似文献
12.
爱的悲欢是一个永恒的文学话题,荣格曾把涉及此题材的文学作品划入可理解的“心理型”艺术之列,以有别于他所谓费解的、寄寓着人类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幻觉型”艺术。其实,“即使在爱情题材的作品中,也可以寻觅到荣格所说的原型———人类无数同类经验在心理上的沉淀。”古今中外大量的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那道有形和通过有形影射出来,同现实的墙一样对人物的行为产生巨大障碍的无形的文化之“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有形的物质的墙,大多以土石或竹木筑成,它凝固的形式与建筑的动机,全都集凝于对交流接触的阻隔,以及对某… 相似文献
13.
14.
16.
17.
本文认为,在《三国演义》主题探讨方面,天命观等仅为一说;“善”、“恶”并不是决定中国历史更替的本质力量,在“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大背景下,世袭制往往造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智”与“位”相背离,形成中国历史的悲剧——一个统治集团的兴衰成败演化趋势,实质只是封建社会内部力量的更迭兴衰,缺乏历史大进程的质性飞跃 相似文献
18.
19.
一部《西厢记》天下夺魁,一曲《红楼梦》怀金悼玉,中国文学的双壁成功塑造了两个近乎完美的艺术形象:崔莺莺和林黛玉.她们从不同的封建时代背景下走来,身为女儿,其才其貌深入人心;她们长在深闺,争取爱情的勇气让人击掌而赞.然而,不管是其性格气质还是爱情之路都有着诸多不同.经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更好的解读和定位这两个经典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在语言上存在着大量抄引前代和同时代各类作品的现象,其中以《水浒传》和《西厢记》最为突出。但是,这种抄引是什么性质,有什么文学意义,在现今的文本艺术研究中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巴赫金对话思想为立足点,借助现代语言学、小说修辞学方法,认为文本内与文本间存在着一个多层次结构的讽刺性语义关系,这种艺术关系可用“讽刺摹拟”术语来描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