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敏感既是一种技巧和能力,又是一种素质和修养,它贯穿于新闻业务的采、写、编、评、摄全过程中.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准确判断新闻价值、迅速组织新闻报道的催化剂.本文对新闻敏感的涵义以及它在采编环节中的作用、特点及其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新闻敏感与新闻真实、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新闻敏感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本体就是新闻事实或者表征它的事实信息.规定一种事实信息之所以是新闻信息的属性就是新闻的本体属性.文章对新闻本体属性的来源、特征及其构成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究新闻本体及其属性,意义在于新闻观念的变革,最终仍然要回归到对新闻本体属性的讨论上.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价值主体的构成与认定这一问题,学界一直以来对此存在一个理论缺陷,即完全忽略了把社会共同体作为新闻价值的主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一直影响着新闻业务的变革和新闻理论的创新。从哲学和新闻学理论分析得知,新闻价值除了拥有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这两个主体之外,它还存在第三个价值主体--社会。它既不从属于传播主体,也不从属于接受主体,而是一个与前二者相平行且独立存在的价值主体。这种新闻价值社会主体的认定一方面可以直接促使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把新闻价值深化到了社会价值的层面,把新闻当作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信息力量,突显新闻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了新闻与社会和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的一种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这可以为新闻社会学和发展新闻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是采用"平民化"的视角,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以百姓作为新闻的主角和表现的对象,以百姓的生活作为表现的内容,所报道的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无不包括在内.它所采用的报道语言也是朴实的、贴近大众的.较之传统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等,民生新闻这一种刚刚兴起的新闻模式具有更大的冲击力.也因为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普遍受到受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在检讨当下新闻教育的特点与问题时,多数学者乐于从外部找寻症结.本文则由"问题意识"引导,深入到新闻教育中知识框架的缺憾层面,陈示矛盾,提出相对的现代性解释.文章认为,现代性的新闻教育应当是一种能够涵化各种矛盾的教育,它应当在心灵品质的建构上大有作为.为此,花大力气从事新闻教育知识体系的改造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6.
新闻娱乐化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在新闻领域的一个特殊现象,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涌现了《晓说》《打舆晒网》等一大批新闻娱乐化节目,它们利用网络的全球化传播功能、自由宽泛的选材、主持人轻松幽默的演绎性的主持方式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应该说,此类栏目不是新闻传播的主流,是一种边缘化、非主流的存在,从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和影响看,它也是利弊并存,这就要求对其从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进行把关,放大它的优势,规避它的弊端,这样才能适时、更好地发挥新闻娱乐化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论法制新闻     
法制新闻,是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制新闻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对此略作论述,旨在抛砖引玉.一、广阔的题材和新闻的价值取向法制新闻是以法制生活为题材的新闻,是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发展中的独有现象.它与社会新闻、国外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法院新闻”、“犯罪新闻”等,虽然有某些联系,但它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法制新闻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它的本质是法制活动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新闻话语并不是一种自然透明的媒介,而是在语言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社会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英语新闻为主导的世界舆论每天都在影响甚至操纵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的英语新闻话语意识形态分析模式体现了社会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将为分析和解读英语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提供可操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水,但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必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与传统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否有区别,如果有又在何处?它在当前及其以后该怎样发展,应当承担起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对于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应当与新闻经验相冲突,但当前不少新闻研究往往从抽象理念而不是从实际经验出发,得出一些貌似真理却与新闻实践脱节的结论。有些理论强调新闻的本质是客观性的,这其实是一种规约性理论,而不是符合新闻实际的描述性理论。新闻的主观性、宣传性、舆论性都不是新闻的外生因素,而是内生因素;新闻的专业标准与受众标准是永恒的矛盾,它的最终调和体现为新闻编辑部的新闻框架;而新闻框架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机变的,它与时俱进地把握政治标准的变化。因此,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事实与真实、主观与客观,呈现为各种矛盾、错位、误差,而在深层次上达到有限的统一,这才是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些假新闻、编造的新闻,人们只能对它嗤之以鼻.真实是新闻的价值之所在,不真实的新闻连一文钱都不值.真实是新闻的力量之所在,那些失真的新闻没有丝毫教育人、鼓舞人的力量;倘有力量,也是破坏性的.新闻为什么要完全真实新闻为什么要完全真实呢?首先,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形式.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以此观之,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由事实决定的,或者说,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承认不承认这一点,关系到我们是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关系到我们是作一个辩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吸引受众关注并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新信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媒介是受众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深受大众喜爱,这是与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分不开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媒介行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新闻传播主要有电视传播、报纸传播、广播传播和因特网传播等。文章分别介绍这几种的审美特征。它有大众传播和其它类型的传播。新闻传播是广受大众欢迎的一个媒介。它有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实用价植。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及其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分析,新闻策划实际上存在着媒介与其他行业间职业行为与价值追求的一定区别.既存在着一般组织为谋求更有利生存与发展机遇的公共关系的新闻策划,也存在着媒介自身业务工作需要的新闻策划;既是一种战略性的着眼点,又是一种战术性的把握.也正由于此,在新闻实践中就出现了对新闻策划运用或显欠妥的行为与事件,导致了新闻工作的某种失态.  相似文献   

14.
吉登斯提出的“脱域”概念,描述了其作为一种生产机制通过时空转换组合所形成的社会关系重构.互联网为“脱域”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它本身就是脱域的条件和动能,它成为今天新闻生产的现实背景.互联网技术使新闻生产的链条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脱域性主要体现在:新闻生产的主体多元化、新闻生产的客体多元化、新闻生产的范式互动化.针对当下新闻生产中的脱域之困,媒体将作出媒介全球在地化的策略选择,即型构本土媒介社区新闻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人作为社会公正的承当者,历来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可随着大众传媒的新闻浪潮的"波澜壮阔",这种信念受到强劲的挑战.一种取向是以大众的话语权为神话,另一种是对大众作无聊和贫乏的拼命填充.新闻人人文关怀的失落由此表现在人文理性与人文激情的双重淡薄.这实际上是生命感的麻木,是人格的卑琐怯懦、精神的萎缩软化.  相似文献   

16.
新闻作为文化和信息的一种主要传播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文体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新闻英语文体学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研究新闻英语的文体学特征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和读者更好的理解接受。从新闻的"when"要素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动词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动词在新闻语体的特征和作用,可以更好的理解新闻是怎样达到它特殊的文体学功效。  相似文献   

17.
从传媒分众化看新闻接近性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演进,传媒出现了分众化趋势,新闻价值要素之一的接近性,它的传统意义已随文化多元化和受众的细分而嬗变.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有的人还固守老观念,片面地把新闻接近性的内涵定格在地理距离上,一味地强调地城的接近性,而忽略了信息和人的感情、兴趣带来的新闻传播分众化需求,这是一种误区.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工具使用的一种文体,一种手段。如何认识和把握它的特点,写好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很有必要加以探讨。 新闻评论的概念 要探讨新闻评论的特点,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评论。 那末,什么是新闻评论呢?对此,说法很不一致。解放前,我国出版的一些新闻学理论和业务的书,对于报纸上的评论,仅是一般地提及,作一些解释,没有下过定义,更没有对新闻评论进行专门的论述。比如,1933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由郭步陶编写的《编辑与评论》一书,对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教育。它除遵循一般共同的教育规律外,还必须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新闻教育既是专业技术教育,更是素质教育;新闻教育既是理论教育,更是实践教育;新闻教育既是专才教育,更是通才教育;新闻教育是开放教育,而非封闭教育;新闻教育既是一次性阶段教育,更是终身教育。以指导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新闻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们早就注意到了。例如,人们在论述有关新闻的本质、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价值、新闻的党性和人民住、新闻自由和新闻的社会责任以及新闻批评与舆论监督等问题时,几乎都会将新闻与社会联系起来加以探讨。但是,在新闻与社会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可以说,至今人们还没有对此作出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能够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描述。而这正是在新闻理论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因为,只有首先正确认识新闻与社会的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才能逐步深入地展开对新闻、新闻活动、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