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在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垄断,从而损害民族工业利益,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当前反垄断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才可以对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进行反垄断规制,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反垄断认定程序、建立反垄断执法机构等。  相似文献   

2.
贾小龙  王祎敏 《社科纵横》2005,20(5):106-106
在反垄断领域,由于缺乏国际统一法的规制,国内企业的大型兼并或企业的跨国收购往往处于一种法律真空之中。各国大都借助于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来进行管辖,但其裁决往往难以执行,而且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还会造成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违反。因此,在中国反垄断法的制定中,赋予其域外效力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收购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其也有许多弊端.因此,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上市公司收购实行法律监管.由于我国即将加入WTOY,且证券市场尚不成熟,加强和完善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监管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日本公司法对股份收购的规制及其借鉴意义范启其方铮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企业一旦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公司,在其运作过程必然会出现收购。如不对公司股份收购...  相似文献   

5.
廖丹艳 《社科纵横》2006,21(1):64-65
2003年4月12日生效实行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被认为是中国首次以法律形式对反垄断问题进行规制,但关于反垄断的规定只有4条,立法上显得过于单薄。本文在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反垄断程序规则的现实意义后,从这4条入手,对中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程序规则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并结合了中国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就如何完善这些不足的地方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对垄断持有不同态度,影响了反垄断的倾向和措施.如果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垄断与反垄断进行系统的、动态的分析,不但能够解释经济学家对垄断态度迥异的原因,同时还会从管理学和系统科学角度对垄断和反垄断的作用及意义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处理垄断与反垄断问题时,耗散结构理论给予的启示是:垄断和反垄断对形成耗散结构有积极的作用;反垄断时要妥善处理垄断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反垄断时必须制定完善的反垄断计划;掌握反垄断时机和提高反垄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规制过程中,污染企业通过俘获环境规制机构或通过俘获其他政府部门来对环境规制机构施加压力,其结果有可能降低治污成本、获取竞争优势,也可能会导致环境规制失效.因此,研究环境规制中的规制俘获问题,揭示其影响因素,降低规制俘获可能性,有助于完善环境规制制度,提高环境规制效率.  相似文献   

8.
徐振华 《社科纵横》2006,21(1):75-76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具有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激励的功能,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并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为此,国务院国资委于制定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规制管理层收购。本文对该《暂行规定》第三条进行了理论解析,以期对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反垄断法实行以国家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国家在反垄断过程中居于统治地位.如果说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有限政府的观念更接近于"无为",强调政府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更接近于"有为",那么我国反垄断法强调国家以"有为"的方式干预经济.这是因为反垄断的目的是限制市场权力的集中,这一目标只能由国家来实现,国家在反垄断中的主动作用是当然之义.反垄断法律的这一特点正好与我国传统社会中权威主义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相暗合.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虽然反垄断存在的基础是对竞争的干预,但是反垄断的目的也是维护自由竞争,这就要求政府与市场之间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既不能单纯的"有为",也不能单纯的"无为",而应在"有为"和"无为"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儒家的中庸学说在某种意义上为此提供了一个支持点.  相似文献   

10.
代高洁 《创新》2010,4(3):86-89
商标平行进口问题不仅仅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反垄断法的规制。用消尽论和默示许可论解决该问题存在诸多缺陷,应按照合理原则对商标平行进口问题进行反垄断规制。  相似文献   

11.
刘晓琨 《社科纵横》2006,21(7):86-87
公司制度和证券市场日益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收购已经成为广大公司谋求外部扩张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上市公司收购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个完善的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体系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目前来说,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实现上市公司收购功能的前提,是防止收购中欺诈和权利滥用的保证,是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张华 《社科纵横》2003,18(4):49-50
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最典型的普通企业法律形态.相对于普通企业法律形态而存在的特殊企业形态,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产物,但在我国对其缺少相应的法律支持.因此,特殊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有相应的特殊立法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规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特殊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上市公司数量少,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价低.应该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老字号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企业在主板市场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积极扶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积极为企业在"创业板"市场融资做好准备工作;支持企业在B股市场或境外股市筹集资金;积极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同时,要考虑上市成本问题,慎重选择融资渠道;尽力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底中国开始对电力产业进行拆分重组,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变了原来的电力产业市场结构.在竞争与规制并存的历史背景下,以"R-SCP"理论分析框架为依托,针对我国发电市场的产业组织现状,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发电市场的产业组织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在放松规制的今天,仍有必要对发电市场进行以促进竞争为目的的规制,并提出了对发电市场进行规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收购所在企业.由于它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过程中大量出现,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作为收购方式的一种,管理层收购的特点在于其特殊的资金来源和收购主体,是公司管理者通过负债方式进行的公司收购.管理层收购的特点使其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可以使特定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趋于统一,降低该公司的代理成本;它给公司的股东和员工提供了一个重新选择自己角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王睿 《学术交流》2012,(6):56-59
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与技术标准紧密结合,使研发实力强、掌握某领域核心技术或必需技术的企业能够协议联合组建专利池,借助技术标准"锁定"专利使用者,这时专利权的专有性被成倍放大,对市场竞争产生威胁。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为强制许可使用制度调整专利垄断提供了法律依据。该制度规制垄断的优势在于其只是削弱了专利权人的优势地位,使他人减少了获取技术信息的成本,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权利人的地位。强制许可的使用实质上是国家公权力对私人行为自由的干涉,故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关应审慎适用,应用现代反垄断法的合理性原则可使反垄断审查更加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某些大型企业开出的“天价罚单”并不是反垄断法的代名词,其并不能反映中国反垄断法的真正实施状况.中国六年来的反垄断法律实践表明,反垄断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从分析实证主义的视角来看,这种不确定性是由反垄断立法无法限定反垄断案件的司法适用所导致的,但这种分析路径忽略并遮蔽了垄断行为的复杂性.事实上,是垄断行为的复杂性导致无法通过立法规则制定来达致司法适用的确定性.立足于此种复杂性,从社会功利主义视角来分析,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与作为生成其背景的多元利益变动和多元价值平衡不可分割.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指引反垄断判决充分面对各种利益、各种价值进行衡量和选择,以达至实质的合理性.由此,中国反垄断法的未来应该更加关注法院的作用,构建全新的立法和司法关系.  相似文献   

18.
激励性规制尤其是价格上限规制是当今西方国家运用最为普遍的的规制方法.虽然传统的规制理论在定价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是并没有直接的涉及激励问题.规制目的在于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激励性规制理论下的价格上限规制取代了传统规制理论下的回报率规制,从生产效率、成本效率、投资三个角度归纳总结激励性规制的实践效果,尤其在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家电产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企图阻碍企业向价格竞争的共谋行为(即卡特尔),日本反垄断当局对相关案件进行了处理.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反垄断政策的作用和做法正在被人们重新审视和认识.总的来讲,企业间竞争是维持市场经济活力的基本条件,而反垄断政策作为维持竞争政策的根本意义也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因为其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是从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也是在没有"循环经济"概念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经形成了由基础法、综合法和专门法等组成的完备的法律规制体系.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进程中,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体系,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