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错位──兼论当今中国文化的选择易小明自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就十分激烈。从国格或横向地域的角度而言,这种文化交流是平等的,但从社会发展纵深角度来看,这种交流却存在着巨大的时代差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市场经济形成始,就阔步...  相似文献   

2.
西方逻辑学东渐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对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当时没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其中原因之一,是作为纯学问的逻辑学并不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本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关于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的论争,凸现了问题的各个方面。本文旨在探析发生这场论战的文化原因,以此说明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一)社会的需要影响着学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着中国的独立与富强,许多仁人志士探索着救国救民之路。洋务运动、维…  相似文献   

3.
<正>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冲突和碰撞,引起近代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问题之争,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中西传统文化的比较。中国固有的心理构成、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知识结构和认识定势飙转豹变。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这个大变动的巅峰。他与其时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对西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经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中西文化观的基础,同时在青年毛泽东身上,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心理沉积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学术界虽没有专门设题阐发,但在论述曾氏的洋务思想与实践时则有诸多方面的论及。比如曾国藩能够正视鸦片战争后的现实,勇于承认中国文化有不如西方文化之处。又如,曾氏首次设译馆,翻译出版了数百种西方近代科技等方面的书籍,为中国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再如,曾氏首次奏用清廷选拔幼童出国留学,开了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先河,由此诱发了对中国旧式教育体制的发难,使中国旧式教育与近现代教育的接轨成为了必然,如此等等。其实,这些观点无一不说明曾氏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邬国义 《学术月刊》2012,(8):128-147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士最初简单的介绍,至国人的初步反应,进而至日本教科书大规模的引入,报刊传媒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读者层面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其人其事愈来愈广为人知,从而成为传媒中的一种公共知识。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接受及其逐渐扩展的途径与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样貌。它既反映出其在中国早期的反响,也为此后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对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播的双向性与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中西文化之融合已经先在地把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设定为对立的双方。由于西方文化在现时代所具有的某些优势,因此使人们在讨论中西文化融合时较多地看到西方文化向中国扩展的一面,而忽略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然而,世界文化史的许多实例表明,文化传播的途径往...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的冲突自利玛窦登陆中国就开始了,传统中国的华夏中心主义观在西方文化的现代性还没有充分展露的前现代世界可保统治者“安然无恙”。鸦片战争以降,西方列强血与火的扩张、征服、殖民,使华夏中心主义观在回应现代性挑战中步步退守,从器物文化退到制度文化,最后据守观念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整合的经验和教训无疑给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之冲突,几乎使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使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中西文化的不同认识,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对西方殖民侵略和学习西方文化。反对封建主义和维护民族主权的双重选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于中西文化的认识正是在这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进,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根据孙中山先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可将其文化思想演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辛亥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10.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7,27(4):101-104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差异甚大,要真正融合创新是相当困难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寻求到一个合理、有效的对接点。一般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不大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难以持久,必须以相配套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变革为基础,并逐步衍生出融合中西的新知识群体。随着新知识群体知识系统的变化以及民族知识体系的融合中西,就使中西文化的对接渐渐落到了实处;而知识体系的更新又带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国人在选择中西文化当中自然就提升了档次,使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沈晓敏 《学术研究》2004,(7):112-116
《知新报》与康有为关系密切 ,基本上秉承了康有为等对中西文化的看法 ,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知新报》认为现阶段中国文化在诸多方面不如西方 ,应向西方学习 ,但同时认为中西文化具有共通性 ,把西学解释成为中国文化所固有 ,企图以此来减少引进西学的障碍 ;又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最新最先进的文化 ,大量翻译介绍西政西艺西学 ,成绩斐然 ;认为天下公理本质上并无中西之别 ,中西文化最终必然走向融合之路 ,西方文化并非完美无缺 ,中国文化也远非至善至美 ,只有互相融合 ,取长补短 ,才能使中学发扬广大和西学行之无弊。  相似文献   

12.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对外与西方逻辑对接,进而触及到西方近代哲学与文化,成为连结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使西方近代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可能,并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环流频繁出现,其结果必然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文化。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和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显然是不对等的,东方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以东方文化为主;反之亦然。由于时空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多种文化的共存已能持包容的态度。本文拟就当今中西文化多元化的持久、共存、文化相对主义的极限和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环流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人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成为困扰中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点。从此核心出发,方能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本源性;方能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其他一切差异。因此,通过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这一本源性差异,以寻求新时期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从未间断的文化史,它的时间之长,底蕴之厚,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然而,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几千年的国门,导致了西方文化的传入,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两种文化的相遇,也产生了激烈的文化冲突。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表明,文化衰败,民族灭亡;文化繁荣,民族兴盛。那么,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如何利用西方文化中的进步因素来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在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的今天,怎样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文化精神的冲撞与近代审美观的诞生自鸦片战争起,中国历史就存在着一个深刻的悖论:一方面,西方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文化思想领域则是先生与学生的关系.肇始于鸦片战争的西学东渐的潮流,激起并加剧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对抗与交汇,由此引发了中国传统文化前所未有的蜕变与中国近现代文化艰难曲折的生成.一位外国学者说得好:“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评介牛济《人文杂志》编辑部中西文化在近代才开始大规模地接触.那么,中国人所认识的西方文化究竟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认识?这种认识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胡滨先生在其主编的《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中...  相似文献   

18.
王明前 《学术探索》2005,(5):106-113
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均有所继承,实为中西文化共同熏陶的产物。太平天国制度并不尽法周礼。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太平天国领导人不可能去追求君主专制制度以外的政治思想。尽管太平天国酝酿、发动与进行正值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但这一背景特别是所谓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应被强调。太平天国发源于广西客家山区,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心态深刻影响了太平天国政治。  相似文献   

19.
中西两种文化是两种类型的文化系统,前者是实践理性精神,而后者则是理论理性精神。1840 年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并与中学发生了冲撞,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学其技术,后学其制度,再学 其科学方法和价值观念,直至从哲学思维的深层上试图融合中西两种文化。在此方面.现代新儒家的诸 种努力是颇有借鉴意义的。本文在评判诸种文化会通方案的基础上,指出中西文化的会通是一项艰巨和 复杂的任务,首先必须淡化和消除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和观念;而要真正实现中西文化会通,还需 要作长期坚韧不拔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西文化经历过先器用,后制度,再思想文化的三次交汇与融合,与此相应,湖南近代以来出现了三次人才群起的局面。分析中西文化融合与湖南近代以来人才群起的奇特现象,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时间序列,看思想的剧烈跳动和观念的不断演进,追踪思想文化发展更替的历史痕迹,进而把握思想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理论逻辑和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对于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并建立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的新文化体系,同时造就熔世界文明精华于一炉的一代新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奇特人才现象——近代中西文化三次融合与湖南的三次人才群起鸦片战争后,在西方船坚炮利的武力胁迫和比军舰大炮更有威力的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木的冲击下,使以“中央大国”自居的中华民族在自我陶醉的幻梦中惊醒,开始了曲折坎坷地向近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