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志远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8,(4)
李奎报的“诗以意为主,意亦以气为主”的主气论,包容诸多内涵:或指创作主体之气即作家或诗人的气质、个性、才性;或指创作文本论即气在作品中指称的精神、力度、风格、美感等要素;或指创作过程论,即创作主体在创作思维中的“灵气”、“气机”、“灵感”,也就是“文之气脉”。从这些方面来关注它,无疑,李奎报主气论既是对中国诗歌理论的审美接受,又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
邹志远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1,18(2):70-71
“体”一词 ,是李奎报诗论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体”这个概念在李奎报诗论中有两种含义 :一者 ,指“诗作法” ;二者 ,指“艺术风格”。李奎报的诗歌审美评价 ,对中国当代文学吸收外国文学遗产的过程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庞德从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意境的处理上获得了许多灵感,并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庞德的许多诗歌作品实际上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对某些中国古代诗作的再加工,从中可以看到庞德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多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刘长卿诗歌创作中的“夕阳”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卿诗歌创作有一种很深的“夕阳”情结 ,其诗中仅“夕阳”、“落日”等意象就反复出现达10 0多例。“夕阳”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或象征唐帝国的衰微 ,或象征时光易逝、青春不再、年迈衰朽 ,或象征生命无多、死亡将至 ,或象征怀乡念人等等。这既与其亲历安史之乱、感受到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有关 ,也与诗人迭遭贬谪的坎坷经历有关 ,更与唐代诗风的变化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多年诗歌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诗歌创作的"三重奏"。一是诗与生活。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的土壤。诗人要扎根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把自己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融为一体,才能从中发现、提炼诗的元素。二是诗与人品。诗歌创作要遵循"做文先做人"的原则,在世俗面前,少一些浮躁与贪欲,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三是诗与悟性。诗歌创作要遵循艺术规律,要勤于学习,善于思索,勇于发现。要有深邃的洞察力、感悟力和超凡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作为经学家兼诗人,其诗歌文本与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经世致用经学观的影响,王安石前期将诗歌囿于礼教治政范围,重视诗歌美刺作用,作为抒发政见、维护变法革新的载体;扩大诗歌题材,有社会政治诗、咏史怀古诗、歌功颂德诗等;丰富诗歌语言,大量使用和化用经学语汇、引用经学典故。经学对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发展与王荆公体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佳俊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1,(3)
汪承栋同志是当代一位有影响的土家族诗人。先后出版过五部短诗集、四部长篇叙事诗、一部散文集,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两个电影文学剧本和一些短篇小说。这些作品绝大部分是描写藏族生活的,诗句优美,思想隽永,较全面地反映了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平息叛乱、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在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认真探讨汪承栋的诗歌创作道路,分析他的艺术特点,指出其利弊得失,不仅有利于汪承栋今后的创作实践,攀登新的高峰,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或许也能小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980年刘国尧创作了诗歌《别学我,新来的徒弟》后,就引起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守护神”——谢冕的注意,从此,他便以“新生代”一员的资格,立足于八十年代中国诗坛上。1987年3月,海外版《瞭望周刊》向世界介绍“在探索中发展的中国诗歌”时,把刘国尧划入“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影响较大的”“现实主义派”。这样的归类至少可以说明,刘国尧已然是当今不可忽视的有名诗人之一了。 相似文献
13.
14.
论绘画艺术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画艺术对王维诗歌创作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关系,具体表现在:画家重实践的观点对王维诗歌高度形象化的影响;南宗画派萧疏清淡的画风对王维诗歌境界的影响;绘画着色与构图的基本技巧对王维诗歌景物描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创作中,如何摆正“我”的位置?如何正确处理“我”与群众、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这是诗歌美学研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反对把“自我表现”当作一种美学原则,这并不是反对在文学艺术中,尤其是抒情诗中,可以有“我”在其中。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诗中可以有“我”,诗人可以用“我”的眼睛、“我”的感受来观察和表现现实生活。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不同的诗人常常把“我”摆在不同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空灵”,是中国古典艺术独具之风格,尤其是在古典诗歌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在读诗评或诗论的时候就经常会看到“意境空灵”“空灵超脱”一类的评论…… 相似文献
17.
李岩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5,22(3):67-71
《东明王篇》是朝鲜古代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神话传说历史化和作家文学中"复活"的一个典型例子,具有强烈的幻想和浪漫主义色彩,情节离奇古怪,但有生活依据,偶然中蕴藏着必然性。语言生动活泼,风格豪放雄浑。 相似文献
18.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3,(4)
一 李奎报是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朝鲜(高丽王朝)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清高正直,批评时政,忧国忧民,屡遭贬谪,一生坎坷。然而他创作不辍,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越的才华“名震海外,独步三韩,出入凤池。”成为当世的文章巨擘。 李奎报一生创作了二干多首诗歌,青年时期创作的咏史诗很有特色。其中,他在27岁时创作的《开元天宝咏史诗》四十三首,从其史识和情感,对中国的开元天宝时期有关唐玄宗朝的事迹作了跨域的批评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七月派"诗人绿原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时期的诗歌创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也涉及同时期下放到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其它几位"七月派"诗人的诗歌,及诗人返京后有关向阳湖的回忆录、重返诗坛后的诗歌创作,从社会历史与文本细读的视角探索绿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的创作轨迹与心路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干校文学现象及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现象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