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博弈论视角下的制度变迁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博弈论的视角,制度变迁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非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和博弈论的研究方法。非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新古典"理性—最大化—均衡"分析框架、演进主义(早期)的分析框架、权力分析框架和宏观动态的分析框架;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博弈论和进化博弈论。由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与制度分析有着天然的共性,因此该方法应是制度变迁的主流方法,其中传统博弈论更适合对诸如规范、契约和治理结构之类的正式制度安排的分析,而进化博弈论则对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分析有着天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的关系上,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都失之片面。由于媒介技术的演化,媒介政策会随之调整。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介形态演化出来,加剧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之一。新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过滤成本发生改变,也能够影响到媒介的制度安排。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国际和国内这两种制度体系的比较与交流变得更为明希和迅速,其溢出效应同样会影响到媒介制度变迁。从长远来看,人们有理由对媒介新技术与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保持  相似文献   

3.
用博弈论的眼光看问题 ,我们就会发现个人的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 ,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 ;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因此 ,制度是N人博弈的均衡解。当一种经济中还存在外部利润时 ,说明博弈尚未找到最优解 ,还可以进一步剔除严格劣战略 ,就是说非均衡的制度结构必然导致制度变迁 ,从非均衡到均衡的制度结构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单位制度变迁——一种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历史制度分析视野下,单位制度在短期内是一种自我实施的制度,而从长期来看却是一种自我削弱的制度.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等重要环境变化时,单位制度这种自我削弱更显著,接近崩溃.但是由于路径依赖,单位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尚未结束,仍然影响着社区制度的建设,致使目前存在着单位制度和社区制度并存的格局.尽管社区制度最终将成为城市社会的现代整合模式,但其仍然会遗留着某些原有单位的制度要素.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基于演化博弈论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会计信息披露会演化为投资者监管、企业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两难境地.在没有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只有部分企业会自愿披露会计信息,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通过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可知,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有外界的监管,即需要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如政府)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有效的管制机制下向投资者传递充分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考察中国宗法社会制度演进路径,依托博弈论分析工具,认为基层宗族社会的重复博弈自发生成礼,并在礼的指导下进一步形成哈耶克式的礼治秩序;源于维持宗法社会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格局的需求,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创造了在法约束下的人造秩序。礼法并举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发现其在变迁模式、变迁路径与变迁过程上呈现出三重变迁逻辑,而制度环境、制度系统、观念与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则构成其变迁的动力机制。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制度变迁轨道,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征地思想、确立依法征地的制度原则、融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制度变迁——一种历史制度分析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历史制度分析视野下,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教育制度在短期内是一种自我实施的制度,而从长期看却是一种自我削弱的制度.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等重要环境变化时,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教育制度的自我削弱更为明显.虽然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还在继续,但由于路径依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在深刻影响着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工业体制变迁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石油工业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以及当前体制变革的现实状况,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揭示了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着重对WTO背景下我国石油工业体制创新的轨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进化博弈论与非正式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博弈论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它较好地克服了新古典经济学及经典博弈论中理性假定和多重均衡的困难,正逐渐被应用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本文在阐释进化博弈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它对非正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法律制度的生成、演化和变迁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以相关法律制度资源最优配置为核心的动态平衡过程,即法律制度总在均衡--非均衡--均衡的循环中不断优化和变迁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现实社会中,均衡是相对的,非均衡是绝对的.本文探讨了法律分析中博弈理论的基本内涵,在运用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采购法的制度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现实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影响独立董事制度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和独立审计制度的效率;内部因素主要是独立董事的声誉、薪酬、法律责任和职权。美国会计危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其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全失效;我国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过程中,相关的规定还比较散乱。因此,既要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又要与外部相关制度协调。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偷、漏税现象日趋严重。在考虑个人风险偏好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税收征稽机关之间以及税收征稽机关人员与政府执法机关与社会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处于相同地位民营企业在不同偏好下的最优策略选择,税收机关对民营企业经营者不同偏好施以查处概事策略选择,税收机关对政府执法机构与社会查处监督的反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博弈论角度看会计制度和会计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博弈论的角度,设计出会计内部及外部监督的模型并进行分析,解释会计违法现象的理论根源,并提出会计制度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制度视角下的政府与国有企业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度不完善和相对滞后,是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为此在制度演进的视角下,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分别就分权化、市场化和公司化改革进程,审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互动关系。提出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尽快确立利益主体,规范、约束和激励政府和国有企业行为,推进法治化建设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博弈论视角下我国粮食储备主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粮食储备承储主体的农户和地方粮企在粮食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常在自身利益驱动下进行储备粮的逆向操作,严重影响了政策的调控效果。针对不同粮食承储主体分别构建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农户主体的储粮行为有着极大模仿性和趋同性;农户对未来粮食价格的非理性预期是导致其逆向操作行为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引导农户形成对未来粮价的理性预期,并通过实施满足一定条件的储粮补贴政策来影响农户收益水平最终影响农户决策。对于粮储企业主体,证明了其逆向操作行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必然选择结果,无外界干预下的博弈最终会导致粮食储备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政府应鼓励中储粮发挥"领导者"作用去影响粮企预期或引入外部政策补贴来影响博弈收益,对粮企形成正向引导和激励,使执行粮储调控政策成为企业人收益最大化目标下的最优选择,从根本上规避粮企逆向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博弈论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工具.在"辛酉政变"中,对阵博弈的一方是慈禧与奕訢领导的帝胤贵族,另一方是以肃顺为首的的宗室贵族;前者是君权的化身,后者是相权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国介入"辛酉政变"参与博弈,并且在其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甚至起到指导性的引领作用.因此,"辛酉政变"在国内,表现为君权与相权的博弈;在对外关系上,则是妥协与固守的博弈.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由于慈禧、弈訢集团与西方列国的利益共存,使双方最终走上妥协与合作,从而达到晚清政治格局博弈的一种纳什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网约车出行市场规制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必要考虑所涉及的主体对网约车出行市场的规制策略进行研究。在系统分析网约车出行市场多方主体构成的基础上,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约车出行市场规制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仿真分析了政府管理部门、网约车出行平台和司机三方的演化路径及稳定策略。结果显示:政府、平台和司机单方的演化策略会同时受到其他两方主体策略的影响;政府采取"规制"策略需要考虑政府成本、出行者及司机社会福利、网约车行业稳定和社会公正等因素;平台企业采取"积极管制"策略需要考虑企业收益及成本、平台用户规模以及政府惩戒等;司机采取"合规经营"策略所考虑的因素包括司机收益及成本、用户规模、政府及平台惩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