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了英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8-35
从文学批评到理论建构是诗学的生成模式之一.刘勰在“宗经”视野下“论文”,尤其重视对《诗经》的批评与阐发,不仅以《诗经》为文体之源头、文学创作的范本、文学批评的标准,还通过化用《诗经》文本语言来陈述其诗学理论.通过对《诗经》阐释,刘勰提出了“雅丽”的文学审美理想,概括出了“为情而造文”、“比兴”、“以少总多”等重要文学创作手法.从对《诗经》的阐释批评到《文心雕龙》的诸多诗学理论形成,刘勰为中国文学理论之“从《诗》学到诗学”生成模式提供了考察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马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5):115-119
《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有80余处,但文学界研究《文心雕龙》与《诗经》关系的文章很少。本文针对这个以往文论界较少关注的问题,将《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的部分摘出,以再现刘勰对《诗经》的高度赞颂和深入研究,并揭示刘勰大量征引《诗经》内容对纠正南朝不良文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学》和《文心雕龙》是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对中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具有理论的和现实的重要意义。就影响、规模、研究的对象、对文学范畴的界定、研究范式、思维方法、批判视角、文体视角、创新程度以及对后来思想传统的启发而言,从学术意义和思想史意义上看,都是值得纵深挖掘的。因此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厘定了一些问题,希望对二者的研究,乃至于中西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在诗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诗学》和《文心雕龙》是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对中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具有理论的和现实的重要意义。就影响、规模、研究的对象、对文学范畴的界定、研究范式、思维方法、批判视角、文体视角、创新程度以及对后来思想传统的启发而言,从学术意义和思想史意义上看,都是值得纵深挖掘的。因此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厘定了一些问题,希望对二者的研究,乃至于中西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在诗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冯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3):71-83
方玉润是清代著名诗经学家,其《诗经原始》一书对后世诗经研究影响极大.在详细考辨方氏生平事迹及著述的基础上,力图廓清其学术渊源,并还原其诗学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4):113-125
在明永乐至弘治近百年间,台阁诗学占据了诗坛的主导地位。在其前期亦即永乐至宣德时期,以杨士奇、梁潜、金幼孜等为代表的台阁诗人将《诗经》从高阁之上的"远传统"转变为切近现实的"近传统",使之成为建构其诗学体系的核心力量,做出了中国诗学史上一次有益的尝试。具体而言,超越唐宋、凌驾汉魏、直追三代的自信心理,造成了台阁体诗人对《诗经》的极端化追捧;"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的公卿大夫心态,激发了他们对春秋赋诗传统的效仿与模拟;教化万民以成就盛世的使命感,引导着他们从"性情之正"发展出"性情之真"与"自然意趣";对"治世之音"的追求,形成了他们"鸣一代之盛"的当代意识。到台阁诗学发展后期亦即成化至弘治时期,程敏政、李东阳等人对台阁诗学加以改造,继承《诗经》的"讽谏"说,从而实现台阁诗学中的美刺均衡;凸显《诗经》相比于其余诸经的本质差别,从而提高诗区别于文的抒情价值;在对《诗经》的尊奉上有所松动,对后世诗格更显包容,从而为复古诗学的出现完成了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毛宣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4):82-91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的重新阐释,有助于《诗经》阐释中读者主体地位的形成;以《诗》说《诗》,重视《诗》的“熟读涵詠”和“兴”的体验方式,丰富了《诗经》文本的文学内涵,也突出了诗歌涵养人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诗经》“六义”的辨识和以“文势”论《诗》,体现出“自觉”的文体意识,影响到后世诗学“辨体”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马昕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2-61
元末明初浙东文人推崇《诗经》的价值,借助《诗经》文本及其相关理论,建立了一套标榜风雅的诗学思想,唤醒了《诗经》的理论活力。其标志有四:首先,他们以《诗经》为最高标准评价历代诗歌,将汉魏诗和唐诗树立为《诗经》的"代言人",却在师其意与师其辞之间出现了纠缠;其次,他们以《毛诗》"正变说"为框架,或以时代政治盛衰解释诗歌变化,或将个人道德修养融入时代政治盛衰之中,或将政治盛衰偷换为文体变迁,从而实现对"正变说"的遵循、突破与背离;再次,他们发扬了《毛诗序》中的"讽谏说",借诗歌批判现实,表现下位者诉求,并与永嘉事功之学和吴中文学传统相连接;最后,他们受"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说的启发,由明道、言情二途追求朴质诗风。 相似文献
9.
《诗经》文本编辑之初即伴随着目录学的研究方法,“目”与“录”的结合。至孔子以《诗》教授弟子,则综合运用了古籍整理与研究的诸种方法,如搜集校对(文本、音律)、论定编次、发明文义、语言雅化、理论总结等,经学的、文献学的、文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比较全备。根据历代《诗经》著述体式的产生与演变及其所反映的研究风尚,我们将历代《诗经》著述与研究粗略地分为三期:汉代的原生期,三国至隋唐的守成期,宋及宋后的新变期。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一切文本都是意指表征系统,拥有特定的诠释空间。不同性质的文本具有不同规模的诠释空间。相对于其他文本,文学文本的诠释空间较大,诗歌文本的诠释空间更大,因为诗歌的意指表征颇类似于梦的文本,有着高度压缩的诠释空间。中国古诗由于其特殊的文言形式和赋比兴的表达方式,其意指表征机制使文本转化成一种自我生成的书写机器,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诠释空间,形成了一种堪称开放场理论的内在逻辑,该逻辑在中国诗歌之源《诗经》中有着集中的体现。使用现代诗学的研究方法,对《诗经》已有的阐释和可能有的新阐释进行探讨,分析一些名篇的开放性意指和表现方式及其文本机制,有充分概念性根据提出中国古诗的开放场理论,以建立中国古诗阐释的开放诗学。 相似文献
11.
12.
张叔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24-128
《文心雕龙》这个书名,既概括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又揭示了该书形式上的特点,总起来说就是,以雕刻龙纹般的华丽的文采和精致的结构去阐述有关文学的理论问题。《文心雕龙》的结构可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论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今本《文心雕龙》的某些篇章次第与原貌是否相同以及这些篇章的原来位次应在何处产生了歧义,其中分歧较大的有《物色》、《总术》等篇。但因为缺乏版本依据,迄无定论。纪昀对于《隐秀》篇补文真伪的考证奠定了基调,其为明人伪撰基本上为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岑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112-115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艺生态思想,以及古代文人关于生命理念的内在察觉.本文力图从<文心雕龙>中的生物学暗喻、文学本体论中的生态学含义以及美学理念中的生命意识等角度探询其丰富的生态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4.
张思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3):50-57
徐复观是一位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成就卓著的当代中国学者。徐复观的《文心雕龙》研究在文类学方法的运用、文章的体貌与风格、《文心雕龙》的内部结构、中国文化的基型和基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与他的比较意识具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具备了国际比较的眼光和世界文明史的视角,徐复观实现了《文心雕龙》研究方法论上的突破,推动了学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刘文忠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7
汉代的诗学,基本上是《诗经》学,而《毛诗序》就是汉代《诗》学的纲领与津梁。“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毛诗序》融合以后,“四始”、“六义”,“美刺”、“比兴”,“风雅正变”,“吟咏情性”,“发乎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等重要的诗学范畴,形成了汉代《诗》学的体系,并对汉以后的诗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心雕龙》与汉代《诗》学有极深的渊源关系。刘勰的诗乐观与《乐记》和《汉书·礼乐志》的关系紧密。受《毛诗序》的影响,刘勰弘扬了“四始”、“六义”。在美刺比兴方面,刘勰发展了《毛诗序》及汉儒各家对比兴的解释。另外,《文心雕龙》还继承和发展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6.
岳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3):74-78
<文心雕龙>与<文选>在汉大赋的选择上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在"情"赋的选择上也显现了文学观念的共同性.二者取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关"哀伤"一类的赋及有关"志"类的赋.总的说来,刘勰选取的抒情性作品在数量上远远少于萧统,在质(情感取向)上也迥然有异.在文学的边界有些模糊的今天,更多包容地看待他们彼此的差异也许会有益于我们对文学的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1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11
《文心雕龙》之所以体大虑周,离不开"述""作"两端的卓越成就。就"述"而论,极其重视知识储备的刘勰以整理佛典为契机,继承、借鉴了《汉书·艺文志》在目录文献学上的杰出成果,提纲挈领,温故知新,运用提炼学术的手段和眼光形成创新思维,在《文心雕龙》的内在思想和外在框架上将刘向父子由重经学到重诗赋的文章学观念转变进一步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其文章文体学、文体史学等观念亦深受《汉书·艺文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上来看 ,对《诗经》的解读方式共有过三种 ,即政治解读、历史解读和文学解读。政治解读是传统解读方式 ,体现了对现实政治的观照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历史解读是一种过渡 ,把“五经”当做历史典籍 ,但是并未真正与政治解读划清界限 ;文学解读是近现代以来的解读方式 ,体现了对人生与个性的重视 ,反映了对文学独立性的思考。政治解读与文学解读应该结合起来 ,从而更全面地解读《诗经》 ,形成中国自己的文学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余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55-58
《文则》是宋代的第一部文章学理论著作,和《文心雕龙》一样,其文章学理念也具有鲜明的宗经特征,但二书的宗经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文则》宗经偏重于理,推崇文句的简洁自然,《文心雕龙》宗经偏重于情,注重文章的辞采。这些差异既与其各自的时代思潮有关,又是文章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张振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161-164
本文在<文心雕龙·物色>基础上,分析了"物色"的涵义及其演变,凸显了"物色"概念"富有情趣和生命力"的特质和内涵.从中国古代"气化"生成理论和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观点入手,认为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感物"、"心物交融"以及物色描写等过程都不离生命的场域,是生命自身的言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