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狐》一诗,三叹其“忧”,深忧“之子”无衣。而“无衣”所指向的是战争、行役。《诗经》中写狐的诗歌,“狐”喻指征夫。故而《有狐》为征妇怀远之诗。而“征夫无衣,征妇送衣”这一母题一再被摹写。  相似文献   

2.
孙丽华 《社区》2013,(14):15-16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曾这样评价过清代文人蒲松龄。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连自己的著作也无钱印行。种种痛处,只印证了一句古话:“穷愁著书。”  相似文献   

3.
舞席歌场时有击碎唾壶之意──论姜夔词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肖向明(娄底师专中文系)姜夔号白石,南来一大词家.他的词风早有千秋定论:深知白石的张炎概括之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杨慎在《词品》中亦称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  相似文献   

4.
“身”是贯串《老子》第十三章的一个关键字。章首的两个命题应句读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后一命题是以“身”之为祸患来例证“贵”之为祸患。紧接着,老子转出无身即贵身的思想。无身之“身”特指贪欲,贵身之“身”则指生命。从群己关系看,贪欲的扩张(此即“有身”),结果是人我两损;只有少私寡欲(此即“无身”),才能人我两利。易言之,无身始能绝患,绝患便是贵身。章末,老子又开显出无身以为天下的境界,作为执政的准入门槛。他认为,人君若能把“为身”看得比“为天下”还重,就不会把天下当成满足自身贪欲的工具,这样才会乐意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公共事务中来。此时,天下皆蒙其利而不受其害,如此方可托之以天下。这种道家式的内圣外王思想非常可贵,且颇具现代意蕴。理顺这些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打消老子究竟主张无身还是贵身、为身还是为天下、利他还是利己等疑惑,并理解老子的辩证智慧与公共关怀,从而避免一些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5.
偶尔听到有人诵读《敕勒歌》,诵曰:“敕勒川,明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初整不解“野”何以要读为“ya”,翻看1993年版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该诗下的注解,才知道自己以前读野为“y6”竟然全是错误。然心中颇不以为然,查《广韵》:“野,羊者切,”今音应当切为“ye”;另外还有“承与切”,今音应切为“Shh”,是为“墅”字音,《玉篇》云:“墅,田庐也。”《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请书,“野”字均无“ya”音,始语中学语文教材盖沿用古代“叶音”之法,以求与上句的…  相似文献   

6.
梅园,子姓,商王之后,封为梅伯。纣王时,因忠谏而被纣王杀死后,剁成肉酱。一、梅国的来源《楚辞·天问》云:“梅伯受醢,箕子详狂。”柳宗元《天问》云:“醢梅奴箕,忠咸以丑厚。”洪兴祖《楚辞补注》:“《淮南子》曰;,醢鬼侯之女,直梅伯之骸。”朱惠《楚辞补注》:“言梅伯忠直,而数谏纣,纣怒,乃杀之,菹醢其身。箕子见之,则被评发狂也.”刘梦鹏《屈子竟句》:“圣人即梅伯、算子。梅伯以死谏,甘受范前;箕子以奴谏,佯枉受辱。其忠爱之忱,虽无不同,而用谏之道,则未尝一复也。”丁晏《楚辞天问筹》:“《春秋繁露》,封…  相似文献   

7.
汉置徒河县,展辽西郡。多年来史学界关于徒河县的位置一直存有几种说法:1.在营州(今朝阳市)东北。2.文锦西市女儿河北岸的邰集屯汉城址。3在锦县《今锦州市》西北。4.在锦州市。决于梁平说。。用V汉书;地理志》狐苏条载:“唐就水至徒河入海”。可见徒河县起码应近于人海口处,而《太平衰牢记》谓在营州东北,不可信。关于第二说,《读史方舆记要》及《通典》均载:“徒河城在营州东百九十里”。尽管我国历史上记方位有着。“东包括东南”的特点,但就锦西邮集屯汉城址的地理位置已超出了以营州作参照的东向的最大范围,说它是南向…  相似文献   

8.
释“介”     
许慎《说文》:“介,(画)也,从八从人。”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介,象人著介(甲)形。”《汉书·五行志》:介者甲,甲,兵角也。《左传》:“或梦伯有介而行。注:介,甲也。”《诗·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毛传》:“介,甲也。”等等众说纷坛。根据字形,“介”的本义应是披甲之人,即披坚执锐之士兵。于是,许多与此有关的字或解释渐成为“介”字的引伸义,“介”字便有了多种意义了。 1.介有疆界之意。《说文》:“介,■也。”徐灏注笺:“古疆界字只作介。”《诗·周颂·思文》:“无此疆而界。…  相似文献   

9.
姚人为 《老友》2012,(4):17-17
革命前辈徐特立有一首五言励志诗十云:“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徐老本身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革命生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蔡庆璋 《老友》2013,(11):45-45
去年7月11日,景德镇市政府机关老年体协发文通报了喜迎十八大“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征文竞赛评比结果:市人防办李西林同志撰写的《老人赶时髦》一文获得了三等奖。与其说是征文获奖.不如说是给这位耄耋老人刻苦学习和掌握电脑知识的褒奖。  相似文献   

11.
唐代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为胜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写景名句.清人赵殿成在其《王右丞集笺注》中,关于“孤烟直”作了如下注释f应信诗:“野成孤捆起.”《碑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针.”或调过外多回民,其风迅急,朵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赵氏于“落日”一句元注.这一注释实际上为后来的注释、解说、赏析等定下了一个基本的调子:①一联两句分争写二景;②以上句为主;③“抓烟”为烽火台发出的烽烟;④写景真切,在于用字之佳,如“直”字、“圆”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哲学界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由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因果性”札记中的思想有所误解,导致了仅从现象层面、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来规定因果关系等诸多缺陷。通过重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因果性”札记,结合恩格斯其它经典论述,笔者概括出不同于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因果观:(1)探讨因果关系的客观前提是物质世界中“事物”之间的普遍的相互作用;(2)只有从"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出发,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才能揭示出因果关系的本质;(3)因果关系在本质上是原因系统向结果系统的转化,即因果的系统转化;(4)因果关系的系统转化是客观的,有规律的;(5)因果的同一性是这种因果系统转化的必然体现,只有从因果的系统转化观出发才能科学合理地解释因果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莘雯 《社区》2010,(9):8-10
单亲家庭的孩子总会因失去一方关爱,而受到额外关注。而同样失去一方关爱的“单亲老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或丧偶,或分居,或远离子女,或身在异地。在生理衰退期,在精神寂寞时,能给予他们照顾与慰藉的,并无他人。长期独居使单亲老人倍感孤独,作为子女,除了一些金钱和有限的时间。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复除制考略张仁玺复除,简称“复”,指依据法律或国君的临时诏令,免除人们应纳的租税和应服的徭役。它是伴随赋役制度而产生的.对赋役制度起一种补充和调节作用。复除最初称“施舍”或“舍”,《周礼》载:“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  相似文献   

15.
尹卫国 《社区》2011,(9):5-5
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对此,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明确了相关的保障。(2011年1月5日《山东商报》)  相似文献   

16.
《今日南国》2008,(13):43-45
性感小黑裙:淑女必备万能裙 在时尚世界里的黑色是?A.利落简单的;B.一种品味;C.百搭的衣着颜色;D.舒服、力量而富有表情的。其实,穿黑色对每个“她”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一次拥有上述四个“暗码”的LBD(1ittle black dress,小黑裙的流行说法),令女人们深信:就算衣柜有10条大同小异的小黑裙,夏季也不介意多买一条“傍身”。  相似文献   

17.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佛教中国化的起始阶段,亦是“中国佛教哲学”因果学说初步形成之早期酝酿阶段,而中国佛教哲学早期的因果学说既不完全等同于“印度佛教哲学”的因果理论,亦同样有别于隋唐时期及后世佛教哲学的因果学说。本文在深入具体分析《弘明集》与《广弘明集》等文本的基础上,对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作出了新的诠释:其一、东汉末年苍梧太守牟子所撰写的《牟子理惑论》至晋代孙绰所作《喻道论》的完成即可被视为其理论建构之第一阶段,即“被动调适阶段”,以“善恶报应”为其基本主张;其二、慧远之“三世报应说”的提出,可视为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理论建构之第二阶段,即“主动调适阶段”;其三、李师政之“因缘果报说”的建构完成,可被视为第三阶段,即“调适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楚骚精神实质,一方面化于屈子宏文骄行于人世,另一方面则以一种活的形态流布于民间文化之中,其潜流依托于楚地乡民而世代相传,于是.一群当代湘西作家,得以以其出神入化的妙笔来描绘家乡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勾勒出一幅幅纯情、扩悍、奇丽而又有些野蛮的“化外之地”的奇幻图画,它们重现楚地巫现文化神韵的同时,也展示着自然人性被文明教化所吞噬的民族忧患意识,这些作品中就有丘陵女士的《野女》。《野女》是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苗家姑娘野女40年经历为线索,展示了一系列极具神秘色彩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尽管野…  相似文献   

19.
小小的善     
李惠 《社区》2010,(11):29-29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那份平易近人的和善态度。攀谈数小时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我下了几级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客气地说:“太冷了.赶紧回屋吧。”老人一笑,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事过典故”即超越了过去利制所规定的旧例、常规.后人对“典故”一词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指典章、制度.如南来郑樵《通志·总序》云:“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认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二是指诗文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故事、传闻、词语.我们所说的典故,一般是指后者.典故,就其来源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主要是指来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如唐李白《赠崔待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