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灾害社会工作组织困境主要表现为从非持续性向持续性、从职业质疑向社会认同、从非专业性向专业性、从社会主流观向原住民在地观转变等问题,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困境则有从边做边学向专业培训、从非均衡性向均衡性、从恢复重建向发展预防、从受灾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变等问题,而灾害社会工作制度困境主要包括从制度排斥向制度接纳、从平稳机制缺乏向民非企业建构、从监督缺乏向服务评估、从社会救助向公平政策转变等问题。灾害社会工作发展需要考虑是以嵌入发展还是自主发展优先、经济增长还是永续社区优先、外在嵌入还是在地深耕优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政府让渡空间、专业自主发展”的健康发展轨道,同时推动社区重建迈向“永续社区”发展。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服务成功标志是外地社工撤离后介入效果仍然能够长期持续,当地居民能自主推进社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影响其介入救援的功能与作用发挥”的假设,通过对灾区群众、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及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收集资料,分析了当前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的内容、状况、特征及不足,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的构建原则、内容及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由体制外逐渐走进体制内,与体制的融合成为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而融合的最基础专业服务场域就是社区。文章针对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居委会动态关联的分析发现:(1)居委会承担着管理和服务双重角色,采取综合管理服务方式,与追求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存在不同的服务逻辑;(2)借助项目综合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居委会的综合管理服务融合起来。两种常见的融合方式,一是注重社区整体能力提升的社区社会工作;二是关注专项服务延伸的社区的社会工作;(3)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是“双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的项目综合社会工作服务的场景服务逻辑,有别于西方七八十年出现的注重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开展的综合社会工作服务逻辑。  相似文献   

4.
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改善基本民生、服务弱势群体、促进乡村社区发展是其基 本任务。农村社会工作面对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社会工作的服务和干预也相应地具有综合特征。农村 问题和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呼唤“大农村社会工作“,即坚持专业理念、灵活运用专业方法,对社会工作任 务进行综合考虑和界定,直接服务与增强权能相结合,专业方法与本土方法相结合,协同多方资源服务 农村居民和社区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切实实施相关制度和政策,也需要社会工作者能 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成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有力举措,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关键人群——农民工也成为社会工作者开拓服务的重要服务人群。如何在体制框架内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取得最佳的效果,如何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开展过程中确定自身的专业位置和发展方向,是任何开展农民工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都需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但是,目前社会工作者所运用的传统的、静态直接服务——个案、小组和社区,却无法在制度内的服务中给出满意的答案。文章跟进某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农民工社会工作的开拓过程,探索社会工作者如何在具体的实务场景中转变传统的静态直接服务方式,从动态视角出发,把社会工作视为建基于服务人群社会支持之上并且带动社会支持关系改善的专业服务。这样的动态关系服务借助的是一种崭新的、以挖掘和运用农民工服务人群的社会支持为核心的项目技术,以保证最充分运用服务群体的资源,并取得最佳效果;同时,社会工作者也由此确定自身的专业位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在寻求科学化的慈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与志愿者保持着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在社区的场景中把个人改变和社会改变结合起来。但是,在成为政府提供直接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专业之后,社会工作把专业地位的寻求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专业内部,出现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冲突;在专业外部,出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平等合作关系的断裂。全球化带来经济竞争的加剧,改变了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促使社会福利服务从政府为主转变成多方参与的多元服务模式。80、90年代西方社会普遍认识到政府和市场机制的限制,鼓励非政府组织加入社会福利服务系统。这样,在全球化处境下社会工作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专业位置,它不仅是政府多层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与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合作的政府代言人,只有通过与志愿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才能在社区中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符合本地需要的专业服务。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经验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帮助中国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项挑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助人自助的应用性专业,社会工作运用多种实务方法,通过采用系统视角、优势视角、社区为本视角、关系视角、嵌入视角,积极有效参与中国灾害社会服务工作,重点关注群众的身心发展,灾后社区生计建设、灾后社区关系的恢复和重建等核心议题。研究特点表现为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服务主体的多元性、服务方式的多样性、服务内容的丰富性。针对灾害社会工作研究中面临的制度支持不充分、专业人员匮乏、服务期限短、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应该加强灾害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促进其合法地位的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自身能力提升;注重培养灾区群众的生计发展与着力解决灾害发生的社会根源,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本土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S市四家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深度的调研与访谈,分析了S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基于技能/技能形成理论,本文构建了“行政吸纳—教育引领—职业培育”的分析框架,发现当前S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呈现一种“未完成的技能形成”的技能样态。这种技能形成样态具体表现为:政府对技能的吸纳与异化、教育未能对技能进行有效生产,以及缺乏良好的社会工作职业环境。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深层机理在于,外在制度环境与体制强大力量使得高校、职业与政府之间未就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形成这一议题达成共识,缺少跨界整合的实践机制。基于此,本文提出迈向“技能为本”职业技能形成的生产转向,包括可信承诺、互构生成、战略构成和精神气质四个理论命题,具体而言包括营造职业技能长期积累的稳定环境、推动社会工作专业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建设、强化技能证书体系的质量建设、弘扬职业技能中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研究社会工作者对灾害中受伤的民众如何进行救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灾害救助的特点及目前中国重大灾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专业社会工作者在重大灾害救助中应充当支持者角色、需求反应的角色、个案管理的角色、资源整合的角色及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在灾害应急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和社区减灾等三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职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最为深层次的接触,是一种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者,社会工作者最有意义的资源是社会工作者自己。结合教学实践,文章探讨在专业教育中强调学生自我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途径,具体阐释《自我探索与专业成长》课程的教 学实施模式,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自然灾害的知识力量,不为自然科学所独专,还包括社会工作知识.自然灾害的影响有特殊的社会性质,社会工作者能通过专业的方法服务于灾民和灾区,承担起多种功能性角色.在灾害救助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等六项原则,同灾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经典灾害社会学、社会脆弱性到社会建构主义,这是灾害社会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也是其发展的主要学派和阶段性特点。基于对这三个学派基本内涵梳理和比较研究,文章认为经典灾害社会学学派适合灾害防备与应变研究,社会脆弱性学派适合灾害预测和评估人们如何适应或加强能力面对灾害风险威胁的研究,社会建构主义学派则适合公共风险和灾害形成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这三个学派关注的重点不同,都有自己特定的解释边界和限制条件,一旦越界解释力就会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判断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的观点曾经对社会工作产生过巨大影响。社会系统理论作为一种研究社会工作方法的视角,强调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而非心理学层面的内容;同时社会系统具有互动性。主要集中于个人对他人的影响,而非内在的思想与感觉;这一视角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统一及其整体性,即所谓"人在情境"中,包括为个人、小组、社区服务。而系统理论为我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特别是在理解和研究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至少有三方面启示:第一,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者行动互动构成了一个系统;第二,社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互动领域;第三,社会工作不能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而必须以更宽广的知识与技巧来协助服务对象。特别是在社区工作过程,社会个案工作与社会小组工作常常与之交叉使用。因此,社会系统更加关注人们之间在社会情景下相互交往和全面描述事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我国灾害社会工作开始系统化发展,在短时期内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等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其效力的发挥。为此要着力进行制度、组织、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打造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5.
香港社工以政策倡导者、决策参与者、服务提供者、中介者的角色,全程参与拆迁的整个过程,服务环节相对系统完整。大陆地区社工主要在拆迁执行阶段介入,以拆迁执行人和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参与工作,较少参与决策和政策倡导。基于德金行动研究模式理论所建构的拆迁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型包涵工作系统、介入周期、核心任务、身份路径四个维度,旨在将以社会工作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有效嵌入现有一元主体的工作格局中,以实现拆迁社区中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加速期,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服务、引领与教育正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功能拓展的必然选择。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路径依赖与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制约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高校学生工作亟待理念的转变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学校社会工作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在价值理念、功能领域、服务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亲和性关系,这是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嵌入式发展的理论前提。而在实际工作中所展现出的专业的服务方式、优良的服务效果和不断普及的专业知识又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提供了现实根据。学校社会工作必须从制度层面和服务层面嵌入到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中发挥服务作用、扩展专业空间。  相似文献   

17.
“灾害”作为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其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特质形塑了灾害多学科交叉研究现状。学界对灾害的定义和认知多从自然科学视角出发,而基于社会科学视角的灾害概念研究尚少。对灾害概念进行社会科学解读,可以将关于灾害概念的认识划分为“事件-功能主义导向”、“脆弱性导向”、“社会建构主义导向”、“不确定性导向”、“权利资源分配导向”,并以“危险源-关系链-结果”为逻辑架构结构化灾害概念,从而廓清社会科学领域关于灾害概念认识与研究谱系,并揭示出灾害社会科学的整合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研究:功能、路径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机构作为凝聚社会工作人才资源,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传递社会福利的平台和载体,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起步较早,领域广泛,整体呈现出"政府强力推动、社会自主运作、多方合作促进"的特征,但也面临着资金、人员、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支持与服务,以促进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