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木刻.抗战时期的重庆木刻版画作为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以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木刻版画艺术家聚集重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木刻艺术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战的作品.他们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他们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为后来的美术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这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木刻家及其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延安木刻版画艺术在民族特色方面的执著追求。延安木刻家们将西方木刻"拿来"时,"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木刻版画创作新路。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对新中国美术产生过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确有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美术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特殊篇章,而以进步的木刻运动为主流的“陪都美术”又是抗战时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八年,重庆木刻运动蓬勃兴盛,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象。由于战时陪都特有的社会环境,使其木刻运动与解放区木刻运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代表着战时国统区木刻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色。本文将通过对战时重庆木刻运动兴盛的原因,分期及各阶段特点,理论建设和木刻运动特点的分析,从宏观上观照中国新兴木刻运动这特殊的一页,进而肯定其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钟曦教授     
钟曦,1963年10月生,现任师范学院副院长兼艺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校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副主任。曾获深圳市政府"优秀教师"、广东省文联"先进个人"、校"突出贡献"奖等称号。近年主要学术情况:曾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金奖、全国"鲁迅版画奖"、美国加州"首届国际小型版画展"创意奖、"第十二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铜奖、"首届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铜奖、"第七、八届全国‘三版’作品展"优秀奖、"第17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优秀奖、广东省美术50年经典作品提名奖等。在国家级美术核心刊物《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版画》、《艺术家》、《美术文献》等发表作品、论文三十余幅(篇)。  相似文献   

6.
大后方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战文学特殊风貌的典型代表.《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刊物.本文从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文学期刊《抗战文艺》入手,将全面抗战时期的文学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1942年以前)和后期(1942年以后),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小说人物塑造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内迁到重庆的广大艺术院校师生和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抗战主题宣传画,主要包括简易直白的木刻版画、幽默机智的漫画,这些作品以选题的战时性、艺术语言的战斗性和作品刊发传播的战地性展现出直观夸张的表现力、生动通俗的叙事性和对妇女儿童等全民抗战的感召力,成为揭示日军暴行、鼓舞民众团结抗战、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思想武器。通过战时重庆宣传画研究可直观地感受到战时的美术工作者等艺术界人士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深厚的民族大义,及其执着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乌江流域桐油资源丰富,包括了四川与贵州两省的乌江流域产区,是我国桐油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大轰炸、"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等的研究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对于曾在抗战中起了同样重要作用的乌江航运、川湘公路以及在抗战中成就中国达成第一笔借款的桐油资源却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将以抗战时期出版的相关书籍、现存的部分档案资料为基础对乌江流域的桐油资源及其与抗战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析。通过简单的探析,突出乌江流域桐油资源及与之相关的乌江航运在抗战中的作用以及抗战对此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版画,不同于国画,也不同于油画,它那犀利的刀锋,直面现实。从题材来说,它更多的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因此,这个门类的艺术更具有战斗力和影响力。就百年温州版画来看,温州的版画力量在中国创作版画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版画界的耕耘者陈旭海,属于"70后"一代,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科班出身的版画家,如今是温州大学美术老师。他那一米八几的个  相似文献   

10.
重庆率先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抗战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同时,高度评价了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与重庆文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就今后如何展开抗战文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学术思路,以推动抗战文学研究在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中走向全面而多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泽义编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以下简称《美术》 )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吸收了近年来西方美术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尼德兰、德、法等国的绘画、雕刻和建筑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阐明,比较详细地阐述了 14-- 16世纪三百年来西方美术的发展、主要成就、艺术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因此这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作者力图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成就,深入浅出地介绍和分析这个时期的美术名作,书中还附着精选图片,以便帮助读者鉴赏。   《美术》的出版对西方美术史的…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时期(以下简称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以下简称国民党)不仅认为抗战领导力量是执政党的理所担当;而且围绕着以"三民主义"为根本思想指导的抗战建国国策和根本任务,在党的建设、对外关系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处理、组训民众、战时计划经济体制等方面,对体现其抗战领导地位和发挥抗战领导作用方面也有着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 1867—1945),是现代世界美术史上以自己的全部美术生命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革命版画家。一九三六年,鲁迅先生在斗争极端复杂,又疾病缠身的境况下,自费出版了大型精印本《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这是鲁迅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种画册,也是遗留给我们最可珍贵的纪念品之一。鲁迅先生是把凯绥·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一九三一年九月,鲁迅先生把凯绥·珂勒惠支的《牺牲》,作为第一幅介绍到中国来的版画,有着深刻的含义。它是对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战士的深切的悼念,是对杀害革命战士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强  相似文献   

14.
吴泽义编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以下简称《美术》)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吸收了近年来西方美术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尼德兰、德、法等国的绘画、雕刻和建筑作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阐明,比较详细地阐述了14——16世纪三百年来西方美术的发展、主要成就、艺术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因此这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作者力图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成就,深入浅出地介绍和分析这个时期的美术名作,书中还附有精选图片,以便帮助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中国水印版画艺术研究中心、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联合承办的"2013中国现代水印版画文献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媒体发布会暨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为提升民族凝聚力、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增强抗日斗志,昆明史家以昆明报刊为平台,利用史学进行抗战宣传。昆明报刊的史学研究一度呈现繁荣之势。这时昆明报刊的史学研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爱国主义思潮贯穿于史学研究之中,一切为抗战服务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支点,重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史研究是抗战时期昆明报刊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昆明报刊的史学研究工作,书写了20世纪学术史上很有意义的一页,同时也给抗战大业的最终完成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的文学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然而对于抗战时期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界缺乏细致地考察和明确地界定."抗战文学"及其"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大后方文学"、"沦陷区文学"等这些概念内涵外延不清,表述上有些混乱.这势必将影响抗战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入.从现代文学三十年整体来看,重庆和北京、上海一样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心,从重庆之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来看,也_一样可以命名一个文学派剔"渝派".笔者就是在考察并指出现存的抗战文学研究诸多概念的缺陷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概念,希望基于此能展开对抗战文学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增深我们对于整个现代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力地配合了党领导的各项抗战任务,成为这一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其在抗战中的作用试作如下探讨。 第一,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抗日决心。 抗战爆发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尚处草创阶段,在史学界及普通人们的思想认  相似文献   

19.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暨中国抗战文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9~20日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80余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大会从抗战文学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抗战文史的区域性研究、抗战文学比较和译介及传播、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艺理论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在抗战期闻的学术成果是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冯友兰不仅写成了"贞元六书",而且写成了大量的时论性著作,对历史、传统、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构成了这些时论性著作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国家观念、民族情节、文化意识与人生追求,表明了抗战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与普遍价值.今天,重读冯友兰这些著作,将有益于我们更深刻地领悟抗战文化的内在精神,更具体地感受抗战文化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