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2009—2017年中国28个样本省区市的相应数据,运用网络SBM-DEA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系统过程,包含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最终输出商业价值。本文以高新产业为例,通过DEA模型测算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比较我国31个省市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存在的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整体技术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效率偏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效率处于领先水平,我国西部偏远地区技术转化效率非常低。为此,从科技中介服务、专利保护、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四个角度针对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两大趋势.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进而抑制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则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并可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来"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采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模型...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59-66
稀土后端产业竞争力决定了我国能否将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而产业效率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以中、日两国的稀土后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中日稀土后端产业的综合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且呈扩大趋势;中国的纯技术效率表现出水平低、波动大;两国之间的规模效率差异极小,中国大部分稀土后端企业尚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与日本相比,中国存在发展方向不明确、研发投入规模小、研发资金效率低等问题。可以通过转移产业政策扶持重点、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研发资金国家投入比例、扩大后端产业利润空间、稳定稀土原料价格等策略,提高中国稀土后端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PSR模型确定旅游目的地生态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并借鉴综合指数确定旅游目的地的生态创新级别,可以比较旅游目的地生态创新水平。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生态创新进行评价可知,这些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生态创新能力总体上较差,没有一个地区达到较高和高的创新水平;绝大部分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处于低水平的旅游生态创新层次,而北京和上海处于中等创新层次。  相似文献   

6.
江西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药制造业是江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企业的平均规模偏小、成本费用利润率不高等不足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西医药制造业即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上升等带来的严峻挑战。本文认为,加快江西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带动作用,增强创新意识,增加R&D的投入强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中药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开发农村市场和非处方药市场。  相似文献   

7.
西部装备制造业是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相对滞后。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主要缺陷有:总体竞争力缺乏,综合效益不高,技术研发体系不完善,组织协同效率低,且始终面临恶性竞争的束缚,技术发展滞后是其产业集群缺陷的内在原因。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化,对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大力扶持技术进步;优化产业集群技术研发体系;提升其组织协同效率,防止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以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等核心生产要素在价值链不同环节的配置效率为逻辑原点,构建基于价值链循环视角的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DEA模型对其进行综合测度。测度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水平低、波动小、上升缓慢等发展特征,综合效率低于0.35;价值链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品牌建设等环节核心竞争力低于0.4,并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东部强、中西部弱”等结构特征;区域间、产业间、环节间核心竞争力差异显著;“市场换技术”的逆向发展方式阻碍高技术产业在价值链上合作或独立构建内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制造业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实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本文从规模、效率和运营等三个方面 ,对南京市制造业的现状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南京制造业在江苏省内和国内都具有相当的规模重要性 ;南京制造业中的加工装配及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 ,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不高 ;烟草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印刷业等行业的赢利能力较高 ;南京市制造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高。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 ,本文就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提升南京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在全国的竞争力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2004年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总体上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排位第五,在研究人员和研究经费投入方面位居第四,论文产出和被引数排在第五,研究人员人均和研究经费万元均论文产出和被引数在全国位列第八,论文篇均被引数的影响方面居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第四位。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逐步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利用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29.6317;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11.4741,直接效应为11.5540;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西部省份之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差距正在逐渐收敛,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还有较大的结构性红利空间;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明显大于政府财政支持和固定资产投资。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重塑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对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研发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制造业集群。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2.
日本认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拥有与世界上某些国家差不多大小的面积和相当的人口,由于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不发达,经济上的自立程度比较高,日本企业在和中国打交道,发展经济关系时,将以特定的地域为对象。为此,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从1980年起就对我国进行地域经济研究。他们做了“中国各省经济地理”和“中国沿海11省、市经济”的研究之后,1984年完成了对我国地域经济的综合评价。评价以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利用评价目标和评价指  相似文献   

13.
贵斌威  徐光东  陈宇峰 《浙江社会科学》2013,(2):50-61,31,157,158
本文在借鉴与拓展Rajan and Zingales(1998)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0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业和制造业数据,确认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融资依赖效应:融资依赖程度越高、国有比重越小的行业,从金融发展中获得的好处越大。作为上述研究的前提,我们还对"各国行业融资依赖程度具有同一性"的观点进行了验证,并构造了更为有效的地区金融发展指标。  相似文献   

14.
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负,转化前沿面倒退,行业间差距缩小,规模效率改善。不仅应该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应该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主要有四个途径。其一,要控制科技成果与高技术企业数目的虚增,政府应形成配套的认定标准和体系。其二,要实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协同增长,协调发展多种产业,形成横向配套产业及纵向产业链;其三,针对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后的问题,我国应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重点开发新药特药与先进仪器设备。其四,科技投入应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协调好各项投入之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提高创新水平为基础。通过对我国1991-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创新集聚与收敛检验,发现我国省域创新集聚与收敛均呈先发散后收敛的态势,但收敛过程中不同省、市、自治区作用不同。利用倍加统计标准误逆推的动态随机冲击模型对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冲击效应进行比较,发现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省市冲击效应显著,创新产出增长速度较快。我国空间上呈创新初始区域、创新加速区域、新兴创新区域与深度创新区域四层次并存格局。科技强国建设中要根据区域所处的创新阶段分层合理确立不同省市创新功能,协同推进区域创新,为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奠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建立国内大循环的产业基础,然而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仍呈现出"大而不强、聚而不集"的特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尚不明显。根据经济学家埃格特森提出的社会技术与生产技术范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问题在于组织方式、研发活动和市场分割(社会技术),以及创新方式(生产技术)等因素的路径依赖所带来的制度障碍,这四个方面路径依赖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系统,形成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网络结构。不仅每个单一路径会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且在网络结构内部各路径依赖之间还存在多层次相互递进的作用关系,共同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要想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实现上述四个方面路径中主次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郭伟  闫绪娴  范玲 《东岳论丛》2022,(7):155-164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运用“PP-EM”模型对2011—2020年间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时空测度与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下: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向高质量转型的快速增长期,全国半数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维度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省域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基本呈现由东南到西北依次递减,华东地区为龙头,西北地区垫底,中部和南部居中的态势,存在空间集聚性;经济发展活力平均指数南北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效率平均指数分布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创新驱动能力平均指数分布极为不均衡。驱动因素上:R&D经费内部支出对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最为明显,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东部的促进作用显著,国内技术购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在中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研发经费投入欠科学、专利成果质量不高、专利成果转化市场不健全、专利成果收益分配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专利授权量虽然迅速增长,但专利成果转化水平依然低位运行,对此,要提高专利成果转化水平,应当围绕专利成果市场化这个核心,着力促进专利成果的有效供给,释放专利成果的有效需求,加强专利成果转化的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佳 《东岳论丛》2005,26(4):168-170
科技创新系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技术支撑。科技创新系统可以使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可以加速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限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攀升,虽然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较深,深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趋势在不断上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右偏V"型发展趋势,国际分工地位表现出向上游攀升的特征,但分工地位仍相对较低,制造业行业间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效应,盲目地深入全球分工体系不利于制造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分工地位来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制造业整体升级。中国制造业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节点转移的过程中,需转变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的思路,构建以技术进步主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制造业价值生态体系,在多个价值环节与全球伙伴进行水平合作,增加中国国内间接附加值率,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