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本文浅析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理念,指出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教育是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并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脑机接口技术是用计算机、电极、芯片等外部装置设备代替神经、肌肉等常规中介来实现大脑与外界信息交互的新型控制技术.若广泛应用于人类,将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对用户个人而言,可能造成身体安全隐患,产生情感心理问题,致其自主性被削弱、创造力逐渐消蚀等风险;对群体或社会而言,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动摇或分化既有的治理权力,出现失业群体"极化"现象,致使犯罪事件和公共安全危害增多、战争概率上升等风险.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对脑机接口技术风险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探讨应对与治理之策,引导脑机接口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认知增强技术利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来对大脑神经系统进行非医学目的干预,从而增强人类认知能力,然而,这一技术却打破了人体的自然状态。随着神经科学的深入发展,认知增强技术已在某些领域运用到我们人身上,那么该技术将会引发哪些伦理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一先进技术呢?  相似文献   

4.
健康码、行程卡及场所码等数字化防疫技术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的产物,深化了科技与人的联系,使得技术具身化愈发现实,“技术身体”与“文化身体”相互建构,相互影响。技术的形变效果在推进防疫精准化的同时,也造就了数字鸿沟中的治理困境。对于技术的离身把握或将发觉技术整体主义所导向的虚无,反思数字技术可能将人持存化的可怖前景。密切关注技术与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对于数字技术进行审慎使用,推进技术具身的积极发展,是推动技术赋能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国内外人类增强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进行合作、共引和关键词共现,分析了人类增强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区分研究的主题与热点议题及近20年人类增强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演变和前沿趋势。结果表明:一是人类增强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集中在认知增强、道德增强、情感增强与汇聚技术下的人类增强四个主题。二是此方面研究出现过三次转向,即从疾病治疗研究转向普通人增强技术应用的社会考察;从认知增强的医学考察转向道德增强与情感增强的伦理研究;从人类增强的技术研究转向汇聚技术下的增强技术风险的人文评估。人类增强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涉及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未来研究将聚焦多种技术、多个主题、多种领域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非传统安全"的实质及其伦理向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安全范畴,它们各自的内涵取决于两者所依凭的不同的价值定位与伦理向度.传统安全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国家中心主义的伦理向度,非传统安全则主要体现的是全球中心主义的伦理向度.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正是在适应安全伦理向度的时代转变中,以"顾全本土、优态共存"为安全方略的价值设定,努力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的迅猛发展引发了诸多人文思考,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资源提供了不同于西方人文主义的新视野.从儒家文化看,HET的发展应该融入"仁"的内涵,实现"仁爱万物"的和谐;从道家文化看,HET的发展需要循"道"而行,尊重生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墨家与法家文化看,HET的发展需要遵循"兼爱"与"法度"的技术规范,追求在现实层面助推个体及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的更好发展.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更强调类似于"道"之类的人文规范对技术的规约功能,强调"德福一致"的人文取向.中国传统人文主义可以为HET构建更具合理性的"技术-人文"关系,为HET提供基于人文主义的更健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身体到精神的自我解构、自我重组、自我增强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一种诉诸药物、神经刺激、基因编辑以及人工智能等用以增强人类道德的新兴技术手段——非传统道德增强技术悄然到来.新兴技术革命为德性论的复兴创造了新的契机,却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将会引发传统德性论的多重困境:颠倒道德根基、稀释德性价值、偏离德性育养路径、导致德性评价错位.在新兴增强技术背景下,应当倡导技术与德性的良性互动,使德性与技术共生共荣,从而推动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9.
技术发展在于生活世界中物质属性与人类需要之间的结合,技术发展既浸透着创造者的知识、情感和意志,又凝结着自然界的规律.它的结构和规律与人的意向性和意志相互撞击的结果,体现在人造物活动之中,体现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弘扬以及人本主义趋势之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逐渐加大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来促成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并形成了自身特点,其中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大陆高职院校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 ,具有教育理念的一般特性 ,并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加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扩散和推动作用。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在人文知识的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2.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其所蕴含的宽泛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奥运精神,对广大民众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及影响,同时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把举办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奥运文化之中,使其传承为今后举办奥运会永恒主题之一,扩大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是一种近代化思维模式的产物,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属于现代发展观,二者有本质区别."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中心主义发展观是两种不同价值导向的发展观,前者以人为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后者以物为本,以生态(自然)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物质的层面,高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丰裕的生活,可是高技术的物性规则有可能与人性相冲突.高技术负效应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危害,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人的精神困扰及人性异化,即从物质问题过渡到人文或精神、价值问题.而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不能保证其应用方向的正确性,所以人们应该在更高的层次上关心高技术的善用,关心高技术在促进人类幸福中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高技术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从人文角度对技术进行评价是技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的人文主义学者曾从道德、人的自由与主体地位和人的本质等维度进行过批判性的评价,这构成了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一大特色。由于技术的人文评价可以转化为技术发展人文影响力,所以需要超越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悲观看法,用积极的人文关怀去促进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时期杂传创作十分兴盛,究其原因,这不仅是先秦以来杂传由孕育、萌生而走向成熟的自然结果。同时,汉魏六朝时期的时代环境也为之提供了适宜的人文氛围。也正因为如此,汉魏六朝杂传才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独特品格。本文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投射自我、搜奇记逸、道德劝诫、崇道弘佛、显扬家统郡望。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通过对科举制和儒家知识体系的纵向疏理,分析中国课程价值取向与文化品性的历史演进与特点,以及对当代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与借鉴,从而提出:当下教育所最为迫切的需求是中国课程的人文再启蒙。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人有着须臾不分的关系.现代社会,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在探求"现代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的过程中,极富人文特征的中国古代技术彰显了它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其核心是一种价值取向.它立足于人,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与需求,要求关心与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它所关注的始终是体现和维护人的价值权利与价值选择.因而,人文精神是个历史范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其具体内容含义也各异.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态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文关怀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维度。加强人文关怀,创建一个有利于沟通和共鸣的人性化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人文素质,倡导、实践人文关怀,回归工作重心,润滑连接纽带,延伸工作的内容和手臂,建立多维评价体系,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绿色走廊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