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绿色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以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科技金融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机制分析显示,科技金融通过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科技人才集聚水平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而对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尚未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区位价格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评估因为存在着重现状、轻预测等问题,导致了其价值不能完全显化,阐述了城市土地区位是城市土地价格的度量衡.城市土地区位对地价的影响度呈辐射递减,反映出土地用途上的空间布局变化,因此城市土地区位地价是城市规划的导航仪.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02-2021年我国8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国家级新区设立后对城市创新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但是,国家级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效果优于东部地区,对北方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效果优于南方,对创新水平较低城市的提升效果优于创新水平已较高的城市。此外,国家级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整体上随着距离的增大逐步衰减并在局部形成集聚阴影区,距离国家级新区264千米以上的区域不再受此项政策的影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国家级新区通过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2006—2019年2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强度,且具有稳健性;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智慧城市建设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路径;政府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有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和国家高新区建设是中央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但现有研究多关注于国家高新区政策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尚未考察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就不能为其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政策合力缩小城乡不平等提供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利用中国2005—2016年1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多种政策协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的设立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该作用在中部地区最强、东部次之、西部最弱,在中小城市较强、大城市较弱。为此,强化中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建设,并相对增强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建设力度,能够更好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目标战略时代背景下,探究低碳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的溢出效应,对于加快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低碳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采取倾向匹配得分、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低碳政策会对家庭农场新增创业数量造成冲击,该影响主要受到调整产业结构、制约经营规模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政策的冲击效应对种植业区、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尤为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低碳政策的环保规制压力有利于弱质家庭农场的有序退出,助力“以量换质”目标;低碳政策若与电子商务试点共同实施,则会削弱其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提升乡村创业韧性。  相似文献   

7.
大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产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已成为城市科学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将大连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的城市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注重城市产业政策体系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通过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充分发挥城市的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大连科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复杂自适应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导向型项目进化二维动态模型,分析创新导向型项目之间的知识共享作用过程,给出创新导向型项目之间的知识共享动态模型,对创新导向型项目之间的知识共享进行分类(观念型知识共享、实践型知识共享),再结合社会网络中的强联系与弱联系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得出:对于观念型知识共享采用弱联系;对于实施型知识共享采用强联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7—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该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效应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东、中部城市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相较于中部城市,政策对东部城市的正向效应更大,对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统计学意义上尚不明显。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量”与“质”、优化产业结构等渠道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整理了包括产业政策激励在内的政府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相关文献,旨在为学术界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基础性概要分析,也为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导向性视野,内容涵盖了政府政策激励(包括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对政府激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研究评述、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研究框架探索、产业政策激励与企业研发投资后续的研究方向。尤其是试图将产业政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等纳入一个理论框架,并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给予某种程度上的理论解释,以弥补现有文献在研究系统性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产城融合要以“产城人”互动为基点,构建产城人互动的有机体系,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城市功能为载体,以产业高级化为动力,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城镇发展模式。政府推动产城融合的政策措施需要重点关注:积极推动产业向高级化转型;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11—2015年(十二五)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产业激励、专利分别作为一种外部推力和竞争潜力在企业风险承担中的作用,以便检验政府政策、创新和风险承担的联系。数据检验表明:(1)产业政策引导依赖于财政利益刺激,对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存在着非线性属性的区间效应:即在适当财政激励强度范围内,政策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有促进效果。(2)在对高技术行业与非高技术行业分组考察后发现:高的政策激励强度,有利于提升高技术行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高的政策激励强度,则有弱化非高技术行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态势。(3)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财政手段激励下,那些受产业政策支持具有更多创新产出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尤其表现在实质性创新之中。这为产业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和风险承担提供了新的见解和研究视野,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产业技术创新对深圳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效益深圳,关键是要增强产业竞争力。对提高深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角度展开,以对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历程的实证分析为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与深圳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的机理。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得出,产业技术创新与深圳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了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深圳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解决资源缺乏问题的必由路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创业板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核心竞争能力,结合市场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采用建模的方式,分析政策对创业板企业绩效影响。选择2018年~2020年近三年内的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二类股票市场内发展与成长速度较快的行业指向企业样本。在完成企业市场发展变量的统计描述后,构建创业板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提出税收优惠政策对创业板企业绩效影响的假设,并分析对应解释变量可行性,通过回归分析的方式验证提出的假设,证明税收优惠政策对创业板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最后,通过实例应用的方式,证明了构建的分析模型在分析创业板企业绩效影响时,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创新圈是创新要素的高聚集、高密度的创新系统。本研究尝试将产业集聚和数字经济同时纳入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2005—2020年26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GMM模型实证检验相结合,讨论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产业集聚均对城市创新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效果顺序是制造业集聚大于协同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排在最后。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中,南方地区城市均表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北方地区城市则只有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只在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中均发挥出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城市创新生态的概念及结构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结构和状态两方面建立了城市创新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对国内大中型城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收集相关指标数据,运用集对分析法,对我国19个样本城市的创新生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往往也是创新生态比较好的城市,并且被评价的19个城市可以划分为状态-结构均衡型、结构劣势型和状态劣势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扩展的Romer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果,得出产业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的结论.文章还选用我国1997-2013年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不显著,即产业集聚虽然提高了本省市的技术创新水平,但并没有对临近省市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集群创新研究的方法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群创新体现了现代互动性创新的系统特点,是现代创新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集群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运用了定性研究、案例分析、统计研究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此本文从方法运用角度回顾了相关研究,并从研究问题、研究结果、管理涵义等方面对主要文献做了比较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以及未来方法综合运用的趋势,供相关研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产业政策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尚少有研究给予理论关注。由于市场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政府在执行产业政策时必须把握一些关键细节:把私人部门的主动性纳入到公共政策框架中,发挥政府政策的战略引导和协调作用;政府在施策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施策过程变得更为合理,并加强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一起合作来解决生产领域的问题;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必须保持适当距离,力求使腐败和寻租最小化;为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最优的政策是对新的、非传统产业的投资进行补贴,并将事前补贴与事后监督相结合;获得补贴的项目必须明显具有提供外溢和示范效应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