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集中体现在郑和下西洋的明初海外政策,其核心是朝贡制度和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既是为了营造"万国来朝、四夷咸服"天朝"的气势,也是中央集权政府打击东南沿海民间贸易和海上流民的措施.其结果是"倾国力"进行的"下西洋"活动因国库告罄而无力继续."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随之烟消云散,宋元时期国人方兴未艾的海外拓殖也为之中断.明朝政府也因此背向海洋,继续维持海禁政策.中央政府对东南沿海人民的海外拓殖事业的敌视,是明清时期国人海外贸易与移民扩张的最主要障碍,它使中国多次丧失向海洋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朝贡体系"论是当今海外学术界诠释古代中国对于东亚贸易体系所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理论。东亚贸易体系最初形成,滥觞于安史之乱后淄青镇节度使的经济利益驱动,由于他握有唐朝对新罗和渤海国交往的涉外权利,以登州港为中心,地跨唐朝与新罗、渤海两国间的走私贸易开始出现;在淄青镇李氏割据势力被平定后,张保皋所主导的登州与新罗、日本间的海运贸易也渐成规模;五代十国以及宋元以后,随着以市舶司制度为核心的"互市体制"的确立,东亚海运贸易网络也不断发展。从历史的长时段观察,"朝贡体系"论既不能作为东亚贸易体系之表征,也不能说明前近代东亚贸易体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秦汉以来,中日就相互之间就有了各种往来。从历史发展上看,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政治制度方面,宋元时期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宗教文化方面,明代的中日交流则主要是在经济贸易方面,且主要体现在官方的朝贡贸易,且主要以日本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勘合贸易形式进行。这种朝贡贸易虽然促进了中日双方文化交流,但日本获益更大,明廷虽然通过这种贸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东南沿海的侵乱威胁,满足了“天朝上国”的虚荣心理,但不计经济效益的赏赐却加重了国力负担,激发了国内矛盾。  相似文献   

4.
国民革命时期湖南商民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商民运动在兴起阶段的特点,首先是对待商会的态度与策略方面,与国民党中央商民运动决议案所确定的方略明显不同.其次是在湖南一些地区商民协会建立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发挥了比较突出的作用与影响.湖南各地广大商人以商民协会为依托,踊跃开展了各项活动,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积极支持国民革命,参加反帝爱国运动.许多商民协会也积极承担组织商人支持革命,以及保护中小商人利益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任务,从而使湖南商民运动获得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北商民协会是大革命时期商民运动中在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共同领导下兴起的一个商人组织.它既是国民革命的产物,也是商民运动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它的存在及其主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和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同时,它所受到的政治熏陶对此后商人团体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商人摆脱“在商言商”的传统束缚,促使商人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西域回回入明朝贡,更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通过"贡"而获得"赐",以小博大,以少博多,有的则是通过朝贡获得贸易的机会,而明朝对这些西域回回的朝贡活动,则从政治角度予以考虑,为了达到怀柔远人的目的,不计成本,"宁厚无薄""厚往薄来"。虽然明廷和史官对西域回回入贡的经济诉求远逾政治目的心知肚明,但在国史《明实录》中,仍然通过"成对书写"的写法,将西域回回的活动塑造成"归附天朝"的行动,以形成万国咸宾和天下归心的历史印象,烘托明朝的盛世形象和无上地位。同时,《明实录》也客观地反映了西域回回大量归附明朝、附籍中原的历史事实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入主三江平原的勿吉(沃沮)多次朝贡中原王朝,形成了一条自三江平原至和龙(今辽宁朝阳)的朝贡道。之后勿吉的活动地域进一步扩大至松花江上游,终形成了勿吉七部。唐朝政府通过设置黑水都督府,用以统辖黑水靺鞨并管控自渤海上京龙泉府而北的黑水靺鞨道。黑水都督府的建置是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实行羁縻统治、节制渤海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将唐文化远播黑龙江中下游。渤海国则通过营州道和朝贡道,全面系统地吸收和引入了盛唐文明,使渤海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均呈现出与唐朝"疆里虽重海,书车本一家"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通海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禁是明朝的一项基本国策,而明代又是商品经济日趋活跃,萌芽资本主义的时代。私人海上贸易在重重困难之下缓慢发展起来,海上商民也形成了一股相当的势力。一方面,他们公然违抗朝廷的禁令,私自出海贸易,甚至不惜勾引“夷人”,诉诸武力;另一方面,朝野上下许多人呼吁政府改变海禁政策。在通海论者之中,有的是从维护封建政权的安定、繁荣或自身的享乐出发,有的则是从事海上贸易的商民的代表。特别可贵的是,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某些经济规律,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患,站在更  相似文献   

9.
论郑和下西洋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明初的海外贸易及其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在十五世纪初期的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与东南亚、印度等国的关系,大都建立在所谓“朝贡贸易”上面。十四世纪中期,亦即明初,在对外贸易方面,官方的“朝贡贸易”和私人的出海贸易,二者之间,为着争夺国内、外市场而经常开展激烈的斗争。一方面,是官方想要以“朝贡贸易”来独占整个对外贸易的市场;另一方面,是私人出海贸易为了反对官方的独占对外贸易而进行海上走私贸易的激烈斗争。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明代朝贡贸易多有关注,但其中大多是从中外交通史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而少有通过外来进贡使臣在中国的活动来认识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及其变迁的成果.明代中叶法律文书汇编--<皇明条法事类纂>对成弘时期外来进贡使臣在中国的生活有诸多记载,通过对明成弘时期外来进贡使臣在中国的生活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出,时至成弘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外来进贡使臣频频来到中国进行所谓的"朝贡贸易";在中国境内生活期间,与中国社会展开了充分地互动,表明整个明王朝正进行着一次深刻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1.
雍正朝进折人员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政治需要,而光绪朝折件人员增加除了和雍正朝一样的原因,还在于专折言事规定的实行.在折件内容方面,光绪朝与雍正朝相同的地方比较多些,只不过有细微的差别.在批阅折子方面,雍正朝运用外官与部门一起商议处理折件,而光绪朝却稀少.在奏折的存储方面,雍正朝具有比光绪朝更强的秘密性.以上比较说明:奏折制度与当时政局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翰林学士始设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738) ,掌重要诏令的起草并参内议。这一重要职官历经玄、肃、代宗三朝发展 ,至德、宪宗时 ,因集中皇权和动荡的局势的需要以及朝中权势斗争的影响 ,翰林学士的职权得到显著发展 ,导致其政治影响在唐后期日渐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帝谱系的形成和演变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帝三王同宗共祖的黄帝谱系是在先秦诸子竞言先王的文化氛围下出现的,由于后被收入了《世本》和《大戴礼记》,司马迁又据以写入《史记》,影响颇为深远。通过对黄帝谱系的形成和演变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一元谱系是中国古史的主流,作为族谱仍有其合理性。一元谱系的形成与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北帝(玄武)崇拜与佛山祖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山祖庙供奉的是北帝神 ,几百年来它都是作为佛山人的象征而存在的 ,并发展成为佛山社区的至上主神庙。佛山北帝崇拜的起源与北帝为“司水之神”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古文献关于帝舜故里的记载分歧井不大,只是由于对古地名的解释不同,才产生了分歧。以濮阳独 有的地名负夏(瑕丘)为坐标,可确定帝舜故里在溪阳。根据舜为东夷人、冀州人的记载,可排除舜故里在 山西、江南的可能性。至于帝舜故里的山东鄄城、河南范县(濮州)说,乃是历代区域变化产生的误解,实 际帝舜故里姚墟、负夏及历山、雷泽、河滨均在今河南濮阳县境域之内。  相似文献   

16.
光绪末年,为应对内外交困的政治局面,清廷先后宣布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两项改革均以官制改革作为重要内容,相应地带来了官制立法的较大变革.历经七年,传统官制的形武特征逐步淡化,机构设置和职官选任均有较大突破,但是,受自身既得利益的羁绊,清廷的官制立法改革多流于形式,官吏选任当中的等级特权、中央集权以及民族歧见仍然未得改变,...  相似文献   

17.
炎帝部落早期图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帝是炎帝部落的首领称号,炎帝又称神农氏.炎帝部落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道路.根据文献记载,宝鸡是炎帝部落的发祥地.炎帝部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半坡类型早於庙底沟类型.北首岭仰韶文化是典型的半坡类型仰韶文化,而北首岭遗址又早於半坡遗址.在北首岭和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一种"人面鱼纹"图,这应是该文化部落居民的图腾标志.根据<古本山海经图说>中的<海内南经>和<大荒西经>所载,"人面鱼身"是氐人国之形像,而氐人乃炎帝之后.由此可知,"人面鱼纹"图是炎帝部落的图腾标志,故宝鸡是炎帝部落的发祥地,得到了考古学上的证实.  相似文献   

18.
黄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为北狄的一支。轩辕为“合汗”“可汗”之异译。黄帝族团最早活动于大西北与大北方,甘肃、青海一带的昆仑山即其早期的中心。其东迁路线是沿黄河北上到内蒙境内,沿阴山之阳向东而至河北北部。因草原干旱而南下,与农耕民族炎帝神农氏在今之长城脚下的涿鹿相遇。炎、黄之战,是一场农耕民族抗击游牧民族的保卫战。战争之所以在北塞长城脚下发生,就是因为长城一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黄帝三战而胜炎帝,随后以涿鹿为根据地,越燕山而南下,开始活动于燕山之阳的河北平原。  相似文献   

19.
20.
晚清咸丰年间,太谷学派北宗领袖张积中在山东黄崖山聚众讲学,自保自治。黄崖山聚众的规模在数千人之间,聚众者主要来自于乡绅官宦、本地村民及流民杂类。山东民间军事化环境下灾荒与民变频繁使黄崖聚众有了最基本的吸引力。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宗旨是黄崖山聚众得以实现的依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