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汲古阁刊一卷本《宋遗民录》 ,先后两次为《四库全书提要》所著录 ,从文字内容和刻印版式来看 ,乃从嘉靖初刊刻程敏政编十五卷本《宋遗民录》胡乱摘割接凑而来 ,纯系伪书 ,并非明初何人所撰 ,考察历史上一代遗民事迹撰录之始 ,不能以此为据  相似文献   

2.
北京白云观出土战国陶罐上的陶文"■"应释为"喜"字,误释为"蓟"字的原因在于陶文著录中的倒置,类似的情况在《陶文图录》、《古陶文字征》、《古陶文汇编》、《陶文字典》等书中均有不少。  相似文献   

3.
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 ,鲜于绰《传信录》是记载“元丰后朝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的一部史书 ,而杭州大学 (今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图书馆所藏题为鲜于绰所撰的《皇朝中兴传信录》则是记载南宋绍兴初年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通过对鲜于绰生平的考订、对历代《传信录》引用、著录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一书内容、引书的分析 ,断定《传信录》与《皇朝中兴传信录》无论从体例看 ,还是从内容看都是两本不同的著述 ;《传信录》确有其书 ,今已失传。鲜于绰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 ,不可能撰写南宋时期的历史 ,现在传世的《皇朝中兴传信录》不是鲜于氏的原著 ,纯系后人伪作。本文还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相关卷次进行比较 ,认为《皇朝中兴传信录》全篇抄自《三朝北盟会编》 ,而且抄袭手段十分拙劣 ,所抄内容也没有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展开 ,抄袭者不过偶然将它们凑在一起 ,草草成书。论文最后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传世诸版本进行对比 ,发现其内容与《四库全书》本最为接近 ,由此推测它可能是清人伪作 ,而假托从《永乐大典》辑出。  相似文献   

4.
一、《诅楚文》刻石的历史背景 《诅楚文》就是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的秋天,秦楚大战于兰田(今陕西兰田县),秦惠文王诅咒楚怀王的文字。因为文章的目的是诅咒楚国,是希望神灵降祸于楚师,所以世人通称它为《诅楚文》。  相似文献   

5.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订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朱保炯、谢沛霖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出版。以下简称《索引》) ,是载录明清两朝进士的工具书。书中以明清两朝进士题名碑录为依据 ,既按科分顺次 ,分三甲编排 ,又按姓氏采用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排名录 ,对其科分、名次、籍贯一一著录 ,实为查检两朝进士科分、名次与籍贯最为方便的一部工具书。然而著录亦有误处 ,兹订正如下 :(1) 38页高进孝条 :河南获喜 (直隶宁山卫 ) 明万历14 / 3/ 15 1(2 0 )。按 :依《索引》编例 ,此注表明高进孝为河南获喜县民籍 ,直隶宁山卫人。查明代河南无获喜县。核之《进士题名碑录…  相似文献   

6.
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上、中、下)三册有43件写本附有题跋129则,其中王树枏先生的题跋已有研究成果,还剩赵惟熙、张培恺、成本璞、白坚、孔宪庭等人的题跋有待释录。本文对王树楠先生题跋之外的10件写本共17则题跋进行全文释录,并对朱玉麒释录部分进行核对与订正,以期完成《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三册题跋的全部考释,为中村不折藏禹域墨书的研究者提供比较准确的校录文本。  相似文献   

7.
《隋书经籍志》系点对贞观见存书,参酌损益"旧录"而成,"旧录"可分作两类:一是官修的秘书目录,一是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等私撰的解题、叙录型目录。官修目录自荀勗《中经新簿》起就有据藏书写卷过录篇目的特点;而《七志》《七录》叙录则每就史书为撰人立一小传。与过去一般的认识不同,《隋志》著录撰人衔名以终官故衔(含赠官、征召官)为主,与解题、叙录关系更为密切,更基础的来源则为史书传记;同时《隋志》也存在题著书时官的情形,与直接或间接从写本过录结衔这一来源关系更为密切。区分《隋志》著录撰人衔名题终官故衔或题著书时官,可为补证撰人官阀仕履、推定著书时间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8.
《天鉴录》与《闵忠录》在《山东通志·艺文志》中著录有李希佐编《天鉴录》(又名《鉴忠录》,一卷)及李仲华编《闵忠录》(四卷)二书,它们辑录了李毓昌查账时被贪官暗害前后的有关事实和文件。李毓昌,字皋言,即墨县(今即墨市)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  相似文献   

9.
近日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阅读明清曲籍,得睹稀见明代戏曲选本三种,即《曲选》、《词珍雅调》、《万锦清音》。前二种为历来治曲者所未曾著录,实为孤本。后一种虽为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附录《引用书目解题》及齐森华等《中国曲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著录,但或言之有误,或录之未详。故撰此稿,略加考述,以公诸同好。一、《曲选》不分卷明抄本,抄者未详。二册。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至二十七字不等。此书收录袁于令(1592—1672)《西楼记》传奇散出,该剧约作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左右,①然则…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除编辑创作了《三言》外,还编辑创作了另一部为世罕见的小说集——《三教偶拈》。《三教偶拈》合三种小说而成:《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和《许真君旌阳宫斩蛟传》。《三教偶拈》原本在中国大陆早已亡佚,很少有人见到。原本现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纪堂文库。原书中《许真君旌阳宫斩蛟传》的“旌”误刻为“旗”字。对《三教偶拈》,前人很少著录研究。对《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却早有著录,董康在《书舶庸谭》卷一著为:“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三卷,墨憨斋”;1932年,容肇  相似文献   

11.
(一) 刘时中(约1310——1354),江西南昌人,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佚名《录鬼簿续编》著录。生平事迹不详。他的《代马诉冤》套曲[新水令]的首曲是“世无  相似文献   

12.
《七录》著录图书六千多种,又有解题,阮孝绪不可能在普通四年这短短一年之内编撰完成。它所著录的《刘缓集》,最早编于大同二年,足以证明其直到阮孝绪去世前才最终成书,约在大同二年夏秋之间。  相似文献   

13.
贾谊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五十八篇,贾谊赋七篇”;《隋书·经籍志》著录“贾子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贾子九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新书十卷”。应劭、颜师古、司马贞等称贾谊作品为《贾谊书》;《崇文总目》说:“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这些材料说明,北宋以前贾谊的著作已有《贾谊书》、《贾子》、《新书》三种名称,9卷、10卷,10卷录1卷、72篇、58篇等记载。而《新书》的真伪问题,历来就存着怀疑和争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由吴海林等编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81年出版。笔者在参编《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时,曾参考此书,发现《年表》对清朝前期少数重要人物有的该收而未录,有的生卒年、籍贯,字号,著录仍有舛错,特订正如下,并分析了造成错误之原因,以便读者翻检和作者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士嘉先生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以下简称《综录》),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我国41家主要图书馆所藏的地方志七千多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然美玉亦偶有微瑕,《综录》也难免有万一之误。文章仅就笔者所见,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文字刻石年代长、数量多,气象万千,凿刻技术也极为高明。绵延数千年的文字刻石,以其材料的耐久性,保存了大量古文献、古法书,成为中国文献和书法的一大渊薮。文字石刻形制颇多,摩崖即其一。《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语石》谓:“碑之有文字,始于秦汉。而周之‘吉日癸己’即摩崖刻矣。推而上之,海东之锦山古字,黔南之红崖古字,远在商周以前,亦皆摩崖也。则碑为后起矣。”所传夏禹、周穆王、孔子等撰书的刻石皆难凭信,但无论是碑刻还是其他形式的石材雕刻,都必须先  相似文献   

17.
《十翼后录》是黄以周经学研究的代表著作。综合诸家公私藏书、书目著录与有关著述之记载,《十翼后录》主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七卷本、唐文治所见八十卷本、国家图书馆藏二十四卷本等三种版本。清华藏本作为母本,具有重要的版本和学术价值,对其版本详细叙录,势必极大地推进学界对《十翼后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一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善,从《德行篇》至《仇隙篇》,分36门类,共1130条,记录汉魏至晋宋间人物的遗闻轶事和社会风尚,历来被誉为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 该书的作者,《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均为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然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中却提出异议:“然《世说》文字,间或与裴郭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录》《宣验记》然,乃纂缉旧文,非由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由汉徂唐,诸宗蜂起,高僧辈出,译经撰典,日益骤增,撰写经录,蔚为大观。自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玄琬撰《唐众经目录》至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前后160余年,见存者约13部之多。其中成就之高,影响之大,莫过于开元年间西崇福寺沙门智昇的《开元释教录》。 智昇撰录概述 唐释智昇“早预释流,志弘大教”,于佛学“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开元年间,于崇福寺,主司藏经,精研经录,辑《叙列古今诸家目录》,著录历代经录40余家,予以校定,并加评说:“近阅藏  相似文献   

20.
《隋书.经籍志》和《隋书.经籍志补》的体例和著录方式一脉相承,延续了其四部分法和按书名、卷数和作者的顺序著录图书的方式。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同之处。《隋志补》依据其它史书中的作家本传,进一步完善了《隋志》的内容,同时又对所增书目进行了考证。《隋志补》中并没有《隋志》中的众多序录,其学术价值也不及《隋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