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治理秩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一种必然,而机制创新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应包括四个维度——权利、利益、互动、价值。理由有五点,第一,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必须保证公民权利;第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离不开利益分析法;第三,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第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需要群众价值认同;第五,四个维度辩证统一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但目前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面临一些矛盾和挑战,如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政府主导与公民参与的矛盾、政府推动与群众认同的矛盾等。对此,必须严守法治底线,从四个维度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即权利的维度:以公民权利为前提,推动社会组织及公民依法参与治理;利益的维度: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引导社会组织及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和维护;互动的维度:以互动协商为基础,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秩序;价值的维度:以培育法治文化为目标,增强群众对依法治理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新时代下,基层社会面临的矛盾、风险和隐患越来越复杂。本文通过全面剖析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网格治理、维稳管控等典型业务场景存在的难题,创新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并针对矛盾纠纷化解等典型业务场景提出应对策略,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的速度、精度、温度。  相似文献   

4.
正4月15日,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在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会治理大会上强调,必须围绕打造贵阳社会建设工作升级版这个目标,做到紧扣一个核心,把握三个关系,健全五大体系。紧扣一个核心,即把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打造社会建设工作升级版的核心;健全五大体系,即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并明确提出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已在从单一社会管理向多元社会治理转变上探索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但距离社会治理创新的高标准、新要求还有不小距离,必须进一步审视现状、厘清问题,积极探索更精细、更科学、更富效益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路径,需要着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法治对于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大价值和作用,因此,必须大力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为此,坚持依法治理社会的理念,不断加快社会治理领域法制建设,不断健全法治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坚持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对待、处理和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使社会治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贯穿社会治理的始终。破解社会治理难题,要优化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体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管理以及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内容,有过极具历史意义的科学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这些观点又被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富含社会管理的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管理又被提升为社会治理,这是对马克思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升华.深入研究马克思社会管理学说,对于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与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还相对较低,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总体规划缺乏,整体推进进程较慢;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资源整合不力,"信息孤岛"问题突出;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专业人才不足,技术支撑相对薄弱;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机制建设滞后,治理效果有待提升。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应创新社会治理思维,做好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规划;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夯实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技术,强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支撑;优化社会治理机制,加强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0.
"热搜问政"可以实现问题剖析的精准化和矛盾治理的迅捷化;凸显政府的高关注度,并借此完善良好形象;提升政府治理速度,避免危机扩散;提供民众参与治理的新方式,提升治理决策的民主化水平。"热搜问政"折射出新的治理短板:复杂网络环境裹挟多元社会诉求,加剧政策供给与民众诉求间的冲突;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并交织多元诉求,加剧治理集中度与问题覆盖面间的冲突;民众意识觉醒却遭遇素养危机,加剧治理措施与政策解读间的矛盾。解决"热搜问政"新矛盾,要规范化"热搜问政"的形式与内容,主动化"热搜问政"的效用挖掘,优质化"热搜问政"的回应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社会学家萨姆纳曾说,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唯一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思维的批判性习惯要成为社会常规。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激化。很多领导干部缺乏批判性思维,在社会矛盾面前思维固化、方法简单、力不从心,不仅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反而经常导致矛盾的升级和蔓延。因此,领导干部有必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升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环境和内容都有重大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是我国社会管理适应新形势的重大创新。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基层社会  相似文献   

13.
秦中春 《管理世界》2020,(2):1-6,16
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对治理问题的分析必须尊重治理规律。现阶段探讨我国的乡村治理问题有特定的背景。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已进入历史新方位。乡村治理的关键是要解决人的精神思想问题、人的社会管理问题和人的公共服务问题等三大问题。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责任重大,它的紧迫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最终目标是要在乡村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实践中,要应对城乡人口流动,扩大乡村治理主体的范围,实行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治理框架;加强村庄人员管理和服务,了解乡村居民现状,健全联系机制,完善登记制度;引导乡村居民的进步,改造人的精神思想,推动人的现代化,夯实善治之基;调控乡村居民的矛盾,重视改革"三有结合",完善治理体系,保证社会稳定;服务乡村居民的需求,强调分类分级施策,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疏导乡村居民的转变,正确解释人的差异,支持社会流动,搭建转变阶梯。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制度化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石,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近年,我国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不断扩大,公众的参与热情日渐高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从静态上来看,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缺乏制度规范的支撑;从动态上来看,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不畅通;从个体来看,公众制度化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从整体来看,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对此,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筑牢公众参与的制度基础;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公众制度化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提升公民主体意识,提高公众制度化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李光全 《领导科学》2012,(29):30-33
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风险社会背景下城市风险有效防范和管理效能全面提升的关键.文章从一个案例模式管理的现实绩效出发,反推体制创新的过程和绩效提升重点,以社区警务社会管理为切入点,对风险社会背景下城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进行审视.在对宁波海曙区警务e超市对社区社会管理绩效改善重点和有益启示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应该是立足问题导向,强化社区基础地位,依托信息手段并强化理念创新的实践指引.未来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从能力提升的角度坚持一个涵盖治理与权利实现的核心,具体思路需要在五个方面进行转变,以外在推进机制和机构改革促使新型管理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殷民娥 《决策》2014,(12):10-11
<正>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但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缺乏活力,并没有出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社会组织参与当前,社会治理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基层民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公共利益,防止僭越边界需要从根本上维护、尊重彼此之间的边界并求得最大共识。新时代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在本质内涵上实现从元意识到边界意识的转化,在现实路径上实现从工具性、技术性治理到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治理机制的转化,在政策选择上实现从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创新是十六大以来受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且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共鸣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在社会发展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重要转型期严峻形势,才能处理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需要将其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从2011年以来,在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根据其特色、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也在不断夯实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从而使得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蓬勃发展。本文以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为例,介绍同仁县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成效,并对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化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刘海燕 《科学咨询》2023,(10):94-96
为了将家庭教育环境建设融入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提升实效性,笔者首先在界定家庭教育环境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家庭教育环境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随后,笔者将当前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教育过程中家风家教培养的问题相结合,探索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笔者把家庭放入基层管理的总体架构中,尝试在现有研究领域做出新的发现,为推动社会管理方法和形式的创新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秩序,群体性事件频发需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社会参与扩大需要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把"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为基层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群体性事件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一、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政治及行政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