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载体,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创新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妥善治理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在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均衡,同时采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多情景推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热度与网络媒体和地方政府双方的策略选择有着直接关系;若地方政府承受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恶性演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失持续增大,双方演化系统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后,其惩罚力度若高于网络媒体消极应对网络舆情所受到的惩罚和地方政府的监管投入成本时,最终系统会演化至良性状态,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岩 《经营管理者》2013,(29):325-325
随着网络媒体逐渐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在新媒体环境下,舆情成为重要的管理重点。在企业管理中,舆情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冲击力。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尤其是网络媒体有着迅速的传播速度,在企业危机事件中,网络媒体成为企业危机的放大镜,使企业面临着重大的舆情危机。本文就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舆情管理的特点与应对措施,以此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社会舆情热点现状,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社会热点舆情存在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以各类热点敏感事件为切入点,探讨当前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作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立足于长庆油田工作实际,从宏观策略方面阐述当前国有企业新闻媒体舆情应对工作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开放,传播速度极快的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基层供电企业舆情风险点及基层供电企业舆隋控制工作现状,并针对风险点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综合论述了基层供电企业如何强化舆情信息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做好舆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政府"触官"舆情是指由政府官员言行引发的舆情事件与舆论态度。政府"触官"舆情事件中政府回应速度与回应质量不匹配,会影响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政府"触官"舆情回应弹性受到内外部环境压力、舆情注意力分配、多元主体博弈、政府回应能力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政府应通过借助内外双重环境压力、合理配置舆情注意力、完善主体博弈策略、提升舆情回应能力等调适"触官"舆情回应弹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关系到政府形象的构建,是网络时代政府亟须面对的新课题。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相关概念及政府与网络舆情间的关系进行描述,选取7.23动车事故为案例分析政府应对行为对舆情的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危机管理部门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1):I0001-I0012
2012年公共舆情事件和热点话题频仍,舆论监督波澜起伏。微博作为新兴网络媒体继续发挥着推动事件发展的主体作用。对于以微博言论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各级政府更多地采取了倾听和包容的态度,对网上经常传出的刺耳杂音也表现出可管可控的自信。这样的认知和姿态。对今后一个时期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增速惊人。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影响日渐显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与政府形象的重要影响,本文试图简述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9.
政府舆情回应中的信息不对称分为内生型、自然型和主观型三种类型,分别表现为政府视角下有限信息供给不足、媒介视角下有效信息传输耗散、公众视角下有限信息解读偏差。政府在舆情回应方面存在传统管控思维模式,表现为舆情回应能力不足、信息管控边界性强、刚性手段不适应需求等。政府要积极转变舆情回应模式,构建"信息—情绪"政府舆情回应路径,通过舆情信息治理和社会情绪疏导达成政府舆情回应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应该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建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法律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引发社会危机的网络舆情一般源于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与社会需求供需失衡,合理的舆情处置既要平息舆情,也要完善管理服务。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将舆情处置纳入政府常态工作,形成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构建政府部门间舆情处置协调联动机制,设计舆情处置的规范程序。  相似文献   

12.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主要包括信息过载导致用户情绪波动,网络舆情迅速蔓延加剧用户情绪扩散,以及用户情绪不稳定导致舆论偏执化等。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自媒体时代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先阐述相关概念,接着分析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3,(15):22-23
通过对2013年第一季度10大舆情事件舆论和媒体的声音以及政府应对的梳理,本监测中心发现,地方政府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从一季度来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强弱变化的过程。往往是起初轻描淡写或者理直气壮欲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期群众群情激昂,后期政府寻求妥协。政府在舆情的错误应对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更需要警惕的是公信力的流失。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决策,政府需要了解、掌握舆论舆情。网络环境下舆情形成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政府主管部分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广州在舆情监测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鸿莹 《管理评论》2022,(9):158-169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给高校声誉、大学生价值观、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作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中的主要参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将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演化。据此,构建了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四方博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四方博弈主体行为策略对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数值算例,利用Matlab编程对其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检验,分析了各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事件演化的方向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博弈系统均衡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的监管力度、网媒报道的意愿、高校对舆情事件的关注度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等,通过引导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的行为策略,有助于妥善处置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蕾 《秘书之友》2013,(3):14-1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也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形成多元、发展迅速,对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影响巨大,如何应对处置已成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办公室作为单位上传下达、综合协调、文稿撰写和参谋辅助机构,  相似文献   

20.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一要确立政府部门主体地位,明确各级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二要把握网络舆情管理原则,建立完善各级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三要明确网络舆情管理分工,科学制定舆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四要持续监测网上舆情活动,实时掌握网络舆情热点动向与动态;五要统一指挥部署应对预案,有效掌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变化;六要建立网络舆情评估制度,切实做好舆情统计分析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