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基尼系数作为分析我国地区间税负不平等的工具和量化指标,以2004年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地区间税负不平等的程度。结果显示,在我国各省间的税负差异明显,并且西部地区各省间税负差异小于中部和东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我国地区税负不平等的原因,主要包括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贸易结构差异,省际间税收竞争,税收制度以及税收优惠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首先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视角,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我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能源效率存在着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我国能源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区则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扩散效应在逐步增强,极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区域R&D投入与GDP增长关系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迟迟未能转型,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1998年至2003年我国各省的R&D经费投入以及GDP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GDP与R&D投入稳步增长,但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反而在逐步扩大;GDP与R&D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统计线性关系,GDP随着R&D投入的增长而增长;中部地区R&D投入的边际产出最大,西部次之,东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4.
筹资公平性是WHO于2000年提出的卫生事业三大目标之一,在我国实现卫生筹资公平性过程中面临区域及城乡不平衡、卫生资源有限等难题,短期不易实现筹资公平。本文试图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的卫生筹资公平性作出评价,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各省参保职工问有较好的公平性,但大多数省市的个人支付比重仍较高,各省市之间的筹资构成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部分省市的增加财政投入和调整筹资构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特征,从生态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制度等五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熵权——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评价,发现我国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当前生态经济建设贡献度最大,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存在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各省域在生态环境和生态制度两个方面建设差异性不明显,且各省域建设水平都相对较低。并且在空间格局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纵向上是中间高,南北低,横向上是从西往东依次递增;总体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呈现出"东部居首,大西北居尾,中部居中,两翼偏低"的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6.
省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对于推动我国各省的城市化科学、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spss17.0软件对各省城市化水平做因子分析,其结果如下:各省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性比较大,各省份内部发展不平衡。所以,各省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高城市化水平,最终实现我国城市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岳鹄  康继军 《管理学报》2009,6(9):1182-1187
根据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2007年的创新活动面板数据,以专利的授权数量作为创新产出的指标,实证检验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解释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30个省(区、市)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是由于各地区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的投入差异,也是由于各地区以FDI、市场化程度、累积知识存量和知识流动能力等因素组成的创新环境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克服其"瓶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收敛性的协整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57-2006年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内部各省经济差距存在收敛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却不存在收敛趋势,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在长期都受到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我国三大经济带之间以及经济带两两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到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利用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对要素禀赋、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结构对银行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省要素禀赋结构、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结构的差异能够有效地解释各省银行业结构的差异:赶超越严重的地区,银行业结构越集中;经济结构越偏向于重工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银行业结构越集中。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提出的分析框架提供了较好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要看一个国家的实力,不能不考察其教育;要看其教育,不能不从基础教育看起。因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教育,很多地方已经从“有学上”进入到“上好学”的阶段。然而.由于各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今天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就是要让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阶层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享受相同或相近的公平的优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均衡”的内涵就是让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平等分享教育资源。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面对我国这样一个现状,假如要强调教育质量的公平,就要强调区域内的公平。就要从区域内、校际间的公平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