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世炎是中共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用马克思主义来理解列宁主义,使自己哲学有了文化哲学的品格;他以全球性、现代性视野来分析中国革命的的一系列问题,显示出强烈的时代问题意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强调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共同本质,又把握二者不同的时代内容,从而提供了一种对列宁主义的独到理解,对今天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哲学"是安东尼奥·葛兰西为躲避法西斯监狱当局的检查而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别名,同时也是他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所作的概括。如何评价他关于实践概念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决定意义的思想,一直是理解葛兰西哲学乃至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尽管葛兰西的确希望用实践概念来超越传统的心物之争,同时也陷入了某种夸大个人主观性的片面性之中,但他思想中的积极方面却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与马克思一样,他特别强调人的能动的、革命的实践活动在认识特别是改造世界过程中的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追溯逻辑主义与直观主义的哲学渊源.逻辑主义源于柏拉图:他提出了化数学为逻辑的思想;他的实在论、唯理论和分析方法,成为从逻辑演绎数学的技术性工作的哲学依据.直观主义源于康德:他提出了用时间、空间直观构造数学的思想;他的概念论、先验感性论和综合方法,成为用时间直机构造数学的技术性工作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于广松涉哲学的关注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维度的寻找、思索和批判.“物象化”是广松涉思想体系中一个核心词汇,他对思想史中近似概念重新界定以明确物象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始.他进一步阐释了物象化论的现实意义和战斗姿态,即它超越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窠臼,又在实践中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相连结.广松涉对物象化概念的高扬,实质是他用关系主义本体论替代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轨迹.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方国家无产阶级应该如何革命的问题,葛兰西在借鉴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东西方情况的差异并结合本国国情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阵地战”为核心的一整套策略体系。同时,通过以“实践一元论”为基本特征的实践哲学的论证,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逻辑严谨而又自成一体。这是葛兰西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尽管葛兰西强调通过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由于他的理论设想所具有的超然性和独立性,使这一理论在面对现实时难免出现不足与局限。葛兰西对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思考,体现了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探索精神,对于已经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一理论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葛兰西在民族理论方面也是一个创新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及阶级分析方法基础上,在领导意大利无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的实践中,葛兰西创造性地从文化层面来寻求民族国家建构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路径。葛兰西以文化霸权为着力点构建民族国家、增进民族认同的战略思想和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实践中对当今民族问题的解决仍有指导性意义。对葛兰西民族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可以为中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的国家理论及其形成原因王旭丽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937)是意大利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反法西斯主义的英勇战士,列宁逝世后最富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其主要著作《狱中札记》,内容广博,涉及哲学、历史、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他的理...  相似文献   

8.
发表于1941年的《理性与革命》是马尔库塞的主要哲学著作。这部著作论述了黑格尔主义的革命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的相互关系。对这两个问题,他都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看法。对此,本文将予以介绍和评析。(一) 针对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理论家轻视黑格尔主义,把黑格尔说成是“贵族思想家”、“复辟思想家”的倾向,马尔库塞竭刀论证黑格尔主义是革命的哲学,字里行间进发着革命的火花。马尔库塞强调,黑格尔哲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就是法国革命,可以把黑格尔哲学视为“法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进步作为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在正统科学哲学中存在着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两种进路,形成了证实、证伪和历史主义等不同的模式,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科学内部到社会历史领域的转变。后继模式对先前模式的批判不断地丰富着科学哲学理论,恰当地借鉴种种模式的合理性有助于更好推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理性主义     
与目前哲学中使用的其他语词诸如“历史主义”和“主观主义”一样,“非理性主义”也是一个极不精确的术语,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意义和内涵上使用它。因此,任何想要在明确而严谨的表述范围内阐释它的意义的尝试,都立刻碰到重重困难。例如,可能有人说,把一位理论家说成非理性主义者,就等于说他否定理性的权威性。可是,怎样理解“理性”这个概念本身呢?究竟  相似文献   

11.
作为批判理性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卡尔·波普尔,其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的历史决定论上。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驳斥,即他的“历史非决定论”思想从总体上讲是站不住脚的。但他的这些错误思想在世界上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人们中间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同。究其原因,我认为这首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严重问题有关;其次与他批判的特点有关——用貌似纯科学的方法作纯学术的批判;三是其批判锋芒所指虽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但主要是指17—18世纪历史决定论,特别是指被教条化、庸俗化和曲解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更深层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在实践中运用辩证逻辑概括出来的,而波普尔的批判主要运用的是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这样的逻辑和方法是人们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在特定的时代境遇中孕育成型。较之于马克思,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更强调上层建筑和阶级意识,在理论基调与历史使命方面既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传统保持一致,又独创性地推进了马克思由经济基础规定市民社会的认识思路,展示了切中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是表征葛兰西独创性思考的重要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一再反思和探究.葛兰西对市民社会概念出场语境的思考,说明了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思想是一种立足现实形势,在吸纳马克思实践哲学、列宁政党学说、克罗齐教会理论乃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后的"综合创新说",其思考方式为今天的市民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家对历史发展和史学自身发展的认识起始甚早,并在历史评论和史学批评的实践中,总结出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和史学自身发展理论与方法论.在清代乾嘉时期史家中,章学诚对历史与史学的认识以及对史学批评原则的认识,包含着关于社会历史进步、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尊重前人史学成果、知人论世评价史学牙(弊得失诸方面内容,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导向,致力于全新解读贝娄的杰作——《洪堡的礼物》。贝娄对大众迷恋物质的描绘以及他对艺术和现代艺术家命运的关注使他与新历史主义的"文本的历史性"不谋而合。这表明贝娄的文本一方面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的产物,另一方面,作为历史话语的功能性组成部分,贝娄的文本还在建构现实,唤醒美国大众意识上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波普把历史决定论作为一种方法进行批判,他用以批判的武器是假说法;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以事实、价值的分野和科学分类为基础;理论科学关注普遍规律,历史科学关注独特事件的解释。他认为历史决定论错误地使用了物理学的概括法,历史只是价值领域,历史没有规律,历史科学的方法是零点法。然而他的批判形而上学性明显,不能驳倒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主义在德国的兴起中始终与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兰克及其普鲁士学派就表现出了这种倾向。狄尔泰进行了历史理性批判,其实质是以历史意识取代形而上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历史主义越来越深地陷入相对主义危机。梅尼克为历史主义进行了积极的辩护,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海德格尔对古典历史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生命在本源上就是历史性的。历史主义的兴衰表明了西方文明的困境。海德格尔把二战之后的世界称为"世界的黑夜",这是因为源于西方文明的现代技术潜藏着毁灭倾向,而这种毁灭倾向又可远溯于古希腊哲学的宰制倾向。世界的出路在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主义凸显文本与语境的互动关系,即“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同时也提出了文学文本“颠覆”与“遏制”的政治功能。细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可以发现该小说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意识,哈代在小说中试图对社会的中心意识进行“颠覆”,但其在“颠覆”过程中却又受到历史语境的“遏制”。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通变历史观在<史记>中似乎自相矛盾.一方面,在理论上,他明确宣扬"循环论",宣扬"三王之道若循环"、五德终始、天运呈周期性变化等内容;而另一方面,由于其宣扬的循环理论之循环周期太长、循环对象无具体内容作参照,因而事实上无法在汉王朝以前的具体的历史撰述中体现出循环,使<史记>所撰述的具体历史内容没能体现出循环.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矛盾"使司马迁研究者在理解其历史通变观时产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韦伯政治评论文章与社会学理论论述,文章分析了韦伯思想对现代国家经济功能的论述,即一方面要以民族最高利益为考量做出最终的决策,另一方面要提供某种社会正义的前提。文章认为,韦伯的国家观不仅建立在民族或文化的概念之上,也不仅强调了国家垄断暴力手段的强制性方面,而且建立在一个历史演进的视角之上,即现代资本主义所带来的自由、独立、创新等经济心态和道德规范,以及志愿性的社会组织原则,从而在韦伯有关国家与经济发展的论述中提出了"社会"这一层次,为进一步建立韦伯的国家社会学或者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的某种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