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国志·国渊传》的一段记载,对于我们了解史书中所记“斩获”人数的真实性问题,很有帮助。这里,先将原文摘引如下。  相似文献   

2.
《吉林师大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刊载的熊融同志《鲁迅与辛岛骁》一文,钩稽、阐述了鲁迅与辛岛骁(兼及盐谷温)的文字交往,为批驳陈源之流当  相似文献   

3.
河南者驻马店师范学校魏民铎先生:来示读悉.辱承奖饰,殊不敢当,大耋之年,待悲老大!拙作《橘颂解》实谈不上"多所发明",能使先生"一读为快"?我不过对于当代几个学者疑此篇为伪作,非出屈原之手,加以辨驳而已.尤其是驳刘永济《屈赋通笺》提出的几个疑点,今天再自检查,尚觉有一点遗漏亟待补充,藉以说明论学之文尽管元元本本,全面总结,总有不照处.刘先生说到古无好名著书之人,请问立言不朽之说从何而来?刘先生硬要说屈原决不好名,不象今之文人学者好名,当是受了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故乡》中提到过“猹”,初中课本作如下注释:鲁迅在1929年5月4日给舒新城信中说:“猹字是我根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现在想来,也许是獾罢。”据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章贵同志回忆,獾是一种四足动物,善于掘土,常在地下打洞住,解放前,曹娥江边的沙地成了穷人的坟场,那里阴森凄凉,人迹罕至,正好方便獾在其间潜伏出没。獾喜瓜果,常常是  相似文献   

5.
“史书”考     
序这里所提出的“史书”,不是现在一般使用的“历史书”的含义。“史书”以及“善史书”与汉代的下级官吏“史”有关,是与隶书或者篆书等文字相联系的一种词语。“史书”及“善史书”说的是什么?这是在本稿里所要阐明的问题。在西汉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武帝时期是汉帝国的基础业已巩固,内政、外交两个方面大  相似文献   

6.
列宁曾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0页)后来,列宁又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相似文献   

7.
略论《国语》体例对后世史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编者在处理各国史料时,创造性地把各国所记国史以及记言体史料汇合编排在一起,对后世史书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国语>这种分国叙事的编写方式,后世史家模仿者众多.<国语>分国叙事,但又不是简单的国别,而是以周统领全局,其下以诸侯国分列详述天下大事.<国语>在编纂时已在不经意间比较完备地创造和运用了后世记事本末体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应该是张衡《思玄赋》末的系诗,而不是晚了百年之久的曹丕的《燕歌行》。关于这一问题,拙文《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辨》(见《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已作简论。张衡的这首七言诗,明冯惟讷《诗纪》曾予收录,可见他也确认它是一首诗。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南北朝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逯先生的辑校完备谨严,比起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可谓“后出转精”。但在该书中,逯先生收录了《思玄赋》的一首歌(四言),却未收那首七言系诗。他颇不以《诗纪》收录《思玄诗》(即赋末系诗,题目为冯惟讷所加)为然,在按语中,他认为那是“《思玄》系辞”,  相似文献   

9.
《论述(上)》(《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在《殷周关系》中所引周原甲骨“彝文武帝乙”语,仅据《光明日报》报导。最近看到一九七九年第十期《文物》上,发表“彝文武帝乙宗”骨版全文,这一骨版对说明殷周关系极为重要。根据这一片骨版,并不是帝乙亲临周境,周文王要在自己国内以隆重的典礼招待殷王,而是周人要在自己都城内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语文》八○年第三期刊载的马锡鉴、周梦江同志的《“行李”词义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在标点和引文方面,似有不妥之处。《商榷》引用了晚唐李匡义(济翁)在《资暇集》卷上的一段话:“遂俾今见远行结束次第,谓之行李,而不悟是行使耳”,以这条唯一的有关唐代的材料作为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即“正因为‘行李’这个新词义(即“行装”)出现于中  相似文献   

11.
刘凡 《金陵瞭望》2005,(21):46-48
本刊今天选登秦淮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凡的法国感受文章。她在法国培训考察期间,思维的触角瞄准了法国古文化及法国政府对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并有针对性地谈及了对古都南京相关专题的见解,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子·滕文公上》有云:"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其中的"得",《马氏文通》认为是助动字,与"可"的词性相同,意为"能够"、"可以"。通过广泛考察古代文献典籍中的相关用例,可以看出"可得而食也"之"得"不是助动词,而是一般动词,意为"得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对<毛选>中关于"言必称希腊"一语应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希腊",既指苏联,也指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既指共产党内教条主义者所背诵的马列主义的个别词句,也指当时国内一部分资产阶级学者所鼓吹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毛泽东在重点批评党内教条主义者的同时,也批评了国内的"全盘西化"论者.他虽反对"言必称希腊",但并不反对向外国学习.  相似文献   

14.
15.
原注释是这样的:“[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无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有兰家之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  相似文献   

16.
<正> 二次曲线方程的比简一般说来有两种方法即直角坐标变换法和不变量法.前一种方法能作出曲线的草图,但方程的化简过程复杂,容易出错;后一种方法套用公式运算简单,但不知新坐标系的位置而画不出曲线的图形.那么后种方法的缺陷能否弥补?现有的专著中都没有完整的答案.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经考证认为,出现在《九章算术》注释中的"刘祖原理",在目前所见到的一些文献上的理解有误,其正确的理解应为"将旗帜一层加一层地重叠成立体时,如果(对应层)面积总保持相等,则(不同)立体体积必然相等"。  相似文献   

18.
我和周烽同志的拙作《从‘斯’字看论语》一文,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六期后,该刊编辑部转来杨剑桥同志《关于‘斯’字词义的一点意见》(以下简称杨文)。杨文否定了我们所肯定的‘斯’字应当是动词,作分析之义解的论断,论据有四点,兹一一答复如下: 杨文第一个论据:“《说文》探究的是字的本义,但字义不一定等于词义。”《说文》确实探究的是字的本义,然而先秦的字义实际上就是词义。张世禄先生写的《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5页上说:“‘字’是和‘词’紧密联系的。我们阅读任何作品,必须坚持‘字不离词’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标志性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白鹿原》,在相关的革命叙事中,都带有特定时代语境的意识形态色彩,显示出不同时代对“革命”这一中心话语的意识流变。与《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革命道路相比。《白鹿原》中白灵的革命道路似乎更具有普遍性:作为知识型的革命者,无论其参加革命的动因,还是遭受左倾路线迫害从而与之决裂的事实,更能代表这一类型的革命者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20.
潘德舆的《养一斋诗话》,议论充分,观点独到,是清诗话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十分强调诗要"厚”与"质实”,这实际上是主张诗歌要具有充实丰厚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深厚、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很显然,潘氏这种观点的提出,是以张扬儒家"诗教”为目的的.这与当时社会思想浸润、诗坛风气影响以及个人经历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