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指出,只有熟悉德国民族发展的另一个方面即哲学方面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无神论者歌德的伟大。并且说:“歌德只是直接地——在某种意义上当然是‘预言式地’——陈述的事物,在德国现代哲学中都得到了发展和论证”。这使我们自然地想起了歌德的伟大诗剧《浮士德》,并启发我们进一步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这部巨著,以便充分理解和估价其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和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是作者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劳动和紧张探索而得出的艺术总结和思想总结。《浮士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了自文艺复兴后三百年中德国的进步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形象地再现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这一历史时期德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以缜密的哲理思考对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浮士德》就是我们用来研究歌德思想的最重要的作品。本文着重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丰富的内容,间或提及歌德的其他有关著作,从中看看歌德的世界观。“泰初有为”——歌德的唯物主义思想歌德在《书斋》一场中借浮士德翻译圣经的情节探讨了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呢?浮士德首先回答是“泰初有  相似文献   

3.
《浮士德》是歌德的最伟大的代表作。《浮士德》悲剧的写作几乎贯穿了歌德的一生。具体说从1774年至1831年间,总共花费了近六十年。歌德曾说他的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那么《浮士德》当是其中最伟大的段落。而且是他关于自然(含社会),关于人生,关于哲学的自白,一直响彻在德国与世界上空。《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  相似文献   

4.
歌德与文艺美学中的新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德对美学发展的贡献不应被忽略。德国学者认为,美学是哲学和文艺及文艺批评的共同产物,康德为现代美学打下了基础,歌德则给它以关键性内容。歌德的“诗意的世界观”不受康德思想约束,形成了各种生活都有意义的新世界观,启迪了德国现代美学,其“浮士德精神”也催生了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积极的伦理学激情。  相似文献   

5.
早在一八二七年,德国作家歌德说过:“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二十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经济和市场的观点出发,又一次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文学形成一种世界的文学.”五四新文学是我们民族文学的新阶段,又是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吸收了外国作品的“可取之处”,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创造,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6.
晚年的歌德明确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仰和崇拜,塑造出一个“乌托邦化”的拿破仑形象,其原因首先在于拿破仑对歌德有着“知遇之恩”;其次在于拿破仑是个天才,而歌德恰恰推崇天才;再次在于歌德将拿破仑当作批判德国现实、建构德国未来的一面镜子;最后在于歌德是一个世界主义者,反对民族仇恨,呼吁用世界性的眼光看待世界。透过歌德塑造拿破仑形象的四种动机,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身上“庸人”和“天才”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歌德在中国的接受史与歌德译介和研究的现状。详细地介绍了冯至对歌德研究的贡献;论述了冯至的歌德研究方法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洋为中用”的思想指导;阐述了冯至的歌德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其中强调,他的研究扩大了歌德研究的范围,增进了我国学术界对歌德的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交给读者以理解歌德的钥匙,使歌德在中国经历第二次普及。因此,如果把五四时代的歌德研究称之为“郭沫若阶段”,那么可以将解放以后的歌德研究称之为“冯至阶段”。世界正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忽视精神文明、追求物质享受、见物不见人的现状,冯至对歌德的人文精神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卡契根据海涅所说:“随着浮士德的出现,中世纪的信仰时期结束,现代批判的艺术时期开始了”,把德国哲学的古典时期称为“艺术时期”。在这个艺术时期里,随着人在艺术和美学中的地位的提高,人对神的关系愈益成为时代的中心问题。如果说,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理性的辩神论──用理性辩护上帝,那么,歌德的《浮士德》则是在人性上证实了上帝,也是一种理性的辩神论。歌德提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主题—一拯救人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拯救人的灵魂,以使人性完善,达到理智与情感,道德与行为,精神与感觉的统一。关于浮士德博土的传…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1770—1831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第一个系统地阐发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在整个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黑格尔发挥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把自我意识客观化为万物的实体,把它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称之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10.
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是一部成长小说。西方文学史上的“成长小说”出现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最初的模式可以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为例。这类小说的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因此,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到成年所经历的各种遭遇,往往是它极为醒目  相似文献   

11.
德国诗人歌德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迎面碰上一个曾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的批评家。二人对面站了一会,那个批评家傲慢地说:“我从来没有让人的习惯!”歌德笑了笑,侧着身子站到一边说:“我却让你!”眼看就要爆发的一场争吵,在瞬间平息下去了。可见,“我却让你”是一副清醒剂,能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它也是“灭火器”,使同志之间因矛盾产生的大火,在瞬间熄灭。  相似文献   

12.
《捕鼠者》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传说。格林兄弟、海涅、歌德等都就这一母题为素材创作过。小说借鉴了海涅和歌德的老鼠形象及季姆洛克报答方式,是茨维塔耶娃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思考的结果。就其内容来看这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就其体裁来看,它像一匹人头马,文中运用了不少矛盾修饰法;就其素材来看,“捕鼠者”的故事情节紧张,矛盾。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就是说,辩证的唯物的自然观即通常人们称之为自然辩证法,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4.
7月的一个上午,记者在位于中关村南大街的数码大厦.见到了一位个子高高、精神矍铄,而且汉语极为流利的德国人,他就是歌德学院(中国区)总院长米歇尔·康·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同时,他还是“德中同行”项目的总监。作为“中国通”的他,在没有任何翻译的情况下,将这一项目详细地呈现在记者面前。  相似文献   

15.
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大自然的智慧。他通过这个核心概念深刻揭示人的本质特性,系统地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总问题。这个概念包含丰富的辩证思想,它是对康德历史哲学中的“大自然的计划”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是黑格尔“理性的狡计”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当然,它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中说:“歌德写成了“维特》,是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维特》绝不象那些‘从人的观点’来读歌德的人至今所想的那样,是一部平凡的感伤的爱情小说。”恩格斯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 有的外国文学教材在谈到《维特》这一作品时指出:“维特的形象是狂飙突进运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炼出歌德思想形成的“精神三变”概念,将其概括为一生中的“浪漫思脉”-“启蒙思脉”-“古典思脉”的三阶段经历;同时追溯作为时代背景的现代性早期话语的德国形态,即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话语、施莱格尔兄弟等为代表的诗学话语与歌德、席勒等为代表的文学话语的三峰并立,进而探讨作为个体的歌德思想形成史过程与现代性早期萌发状态的时代语境关系。本文区分“现代概念”建构的三大维度,即“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人”;以现代学构成的三大基本问题意识“社会的公义”、“自由的秩序”、“欲望的个体”为核心,追问以启蒙理性为主导的现代性方案的危机症候;并由此凸显歌德、席勒所开辟的“古典图镜观”的重要思想史意义。突出“现代性早期方案”中的“哲学-文学”对话结构,即“歌德-席勒 VS.康德-黑格尔”,尤其通过作为代表人物的歌德思想形成史这一个案分析,提出“现代性的文学话语”概念,揭示他们对“现代人”建构的重要理念,从而彰显作为非主流现代性形态的“古典思脉”的思想史意义,为解决“启蒙——一项未完成的计划”提供另类进路线索。  相似文献   

18.
@@1868年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一卷撰写书评时指出:“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余,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1]589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光辉典范”。[2]322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我们唯有站在唯物史观的“山巅”,才有可能洞察历史与现实的本质。罗恢远与刘歌德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书(下简称《命运》),[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进行了哲学反思,是一部有深度、有新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清海在 2 0 0 4年第 2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上撰文说 ,哲学理论所以有个性 ,这同人的本性有关。就本源意义而言 ,哲学代表的是一种人所特有的对自身生存根基和生命意义的永不停息的反思和探究性活动。通过这种反思和探索 ,不断地提升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存自觉 ,是哲学的根本使命。“哲学”是民族之魂。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对它自身自觉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体现着它的心智发育和成熟的水准。从这一意义上说 ,创造“当代中国哲学” ,实质就是要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文章指出 ,一个社会和民族要站起来 ,当然经济上的实力是必…  相似文献   

20.
如果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看成一部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史诗,那么,人的解放就是这部史诗的逻辑主题。在人的解放的逻辑主题中,"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起点,对宗教和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主线,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