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空心化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庞德良在日本经济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空心化是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问题。近年来,以日元升值为背景,日本企业加快了海外直接投资步伐,特别是以亚洲为中心大规模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更令人瞩目。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产业...  相似文献   

2.
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中国大陆正在成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地 ,从而也使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所谓“中国因素”受到高度关注 ,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依据。而通过分析表明 ,迄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进展程度仍颇为有限 ,即便有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 ,其根本症结也在国内而不在国外 ,更不应完全归罪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 ;“中国因素”在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作用有限 ,远不足以构成“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  相似文献   

3.
范拓源 《日本学刊》2008,17(3):78-90
日本技术输出的重点正在向电子产品转移,但相当长时期内仍将以机械产品为主.而这恰恰符合目前中国技术引进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华技术转移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但其中存在着层次较低、转移方式不利于中国学习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重视逆差产品技术引进、在容易实现合作的领域加快技术合作、在日本投资建厂学习技术、利用技术转移机构和国际产业雁阵转移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等战略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1987-2012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基于BEC分类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作为中国重要投资来源的日本FDI与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主要与其初级产品及中间产品的出口、最终品的进口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基于边际产业转移理论以及日本对华输出半成品在中国加工包装,一部分在返销国内的这种特殊投资模式,为中国合理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虽然日本在传统上是个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但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流入日本的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亚洲各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多数是依靠期相对较低的工资,而发达国家引进的直接投资是以高科技产业、信息相关产业、金融业等高附加价值产业为中心的投资,这种投资必将对接受国高附加值产业的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过程中,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这种关系的发展不仅是单方向的,而是逐渐进入相互贸易及相互投资的双向发展阶段。特别是日本出于阻止产业空洞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的目的,开始积极地实施对外引资政策。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对日经济合作还主要是以贸易及技术合作为主,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对日直接投资的愿望,如日本政府能够从实现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引资政策,是可能达到吸引中国企业进入日本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7.
对外直接投资是战后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之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日本相继出现了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起到了缓解日美贸易摩擦的作用,这在彩电业和汽车业表现的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日美投资摩擦。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发展境外直接投资,同时要积极防范由此引起的投资摩擦和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这与中国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投资环境全面改善等有很大的关系。这次新发展是以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和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还出现了大型投资增加的新动向。这标志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存在着相对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走出去"转移升级"包括技术转移升级、人力资本转移升级、产业梯度转移升级、赢利模式转移升级、企业组织转移升级等模式.中国中小企业需要实施走出去的一系列"转移升级"战略,包括资源要素创新输出战略、产品主动供给战略、合作共赢战略、迎进来战略等.转移升级实质上是新时期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转型,它与国内近年提出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一脉相承.后者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国内版,前者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国际版.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转移升级又建立于国内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基础建设、技术更新的加速,日本的对外资本输出和商品销售出现巨幅增长,特别是对外金融扩张在80年代达到顶峰,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债权大国。据统计,1989年底,日本持有的国际资产总额已达1.4万亿美元,国际贷款额5090亿美元,海外资产净额2500亿美元,特别是日本的海外证券投资达到创记录的1133亿美元,再加上对外直接投资675亿美元,日本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资本输出国。本文仅就日本证券业的发展与管理谈  相似文献   

11.
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日本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具有跨越性,韩国和台湾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既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又积极发展技 术密集型产业,香港特区和新加坡是都市型产业结构,其优化升级更注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 融业。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充分研究和借鉴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经验。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适时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产业全 球化,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等。  相似文献   

12.
国际市场结构变化与日本游戏产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内容产业中的游戏产业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日本曾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然而自2001年以来欧美游戏产业的崛起以及日本本土市场的缩小,开始对日本游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相比日本内容产业中持续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动漫,日本的游戏产业正迎来一个从引领者到追赶者的角色转变,世界游戏产业重心转移过程中日本游戏产业的变革正处于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汽车产业一直加速对外投资布局,海外生产比率持续攀升。在对外投资理论的多维视角下,日系车企对华投资演变体现出深层特征,如投资动因弱化垂直型投资因素,偏重水平型投资;区位选择从分散转向相对集中,并形成产业集群;投资方式从边际部门向比较优势部门转移;投资影响反映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双重效应等。钓鱼岛事件后,中国市场上日系车购买意愿降低,日系品牌在华销售份额大幅缩水。事实上,从2008年起,日系车在华市场占有率便呈下降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竞争优势弱化。日系车企以钓鱼岛事件为契机,重新布局在华生产投资战略。在日本汽车产业在华投资模式发生转变之际,中国应在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市场环境等方面对日系车企加以政策引导,加强中日节能环保技术合作,以推动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一场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的特大地震,不仅给日本经济及社会造成重创,而且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全球制造业产生巨大冲击,后者成为与近年发生在世界其他地区大地震的最大不同特征。此次日本大地震给人类的启示颇多,本文仅就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来列举三点:其一,日本制造体系(Madein Japan)依然非常强大,在全球产业链上“日本元素”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二,全球化已将整个世界经济紧密地关联在一起,制造业更是如此,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殃及整个产业链,特别是像日本这样的上游且关键的环节;其三,产业竞争力的赶超绝非朝夕之功,长期的竞争力构筑是各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经济与不发达经济关系演进的最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发生过国际产业转移,但作为一种主要的长期趋势,则是20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作者通过历史的和理论的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所形成...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也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看,目前是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转型产业的要求,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内生动力已经形成;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与中西部地区政府都出台了鼓励产业转移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转出地政府与企业对产业转移心存疑虑,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区域看,与浙江毗邻的江西、安徽等省区与浙江经济互补,交通相连,有 利于浙江产业延伸与转移发展.浙江各地政府需要抓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推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7,(5):84-92
进口贸易模式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都能产生重要影响,进口贸易模式的转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通过考察1980—2015年间日本最终产品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出现大幅度上升、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大幅下降的现象,即进口贸易模式转型的历程、动因和实现的内在机理,得出产业海外转移、日元升值以及日本国内私人消费的增长是日本进口贸易模式转型的主要动因。其中,产业海外转移是日本进口贸易模式转型实现的基础条件,供求机制是推动日本进口贸易模式转型的根本机制。虽然中国进口贸易模式转型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但进口贸易政策的有效管理、最终产品进口所占比例的提升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往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也是改善经济供给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这为江西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契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江西本地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组织开展好市、县、开发区项目对接活动;发挥集聚效应引导产业相对集中;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也是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企业对日本的投资却极为有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日本的投资环境和相关政策缺乏了解.总体看,日本政府对利用外资一直持积极态度并采取了多项吸引外商的政策措施,而日本投资的硬环境更堪称世界一流,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来说,在日本投资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投资风险也比较高.因此,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日本的投资环境,准确地把握投资机会,正确地选择进入策略,对日投资才有胜算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察宏观数据和96个投资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征:首先,中国企业对日本投资的产业逐渐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其次,民营企业与非中央型国有企业已成为对日投资的主体;第三,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是以获取策略性资源(包括技术、品牌等)为主的;最后,并购是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主要模式。研究还表明,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不是为了扩占市场和降低生产成本,而是为了获取关键性资产,提升企业在母国市场的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