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涉诉信访制度困境与解决机制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诉信访属于涉法信访范畴。近年来,涉诉信访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司法的权威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涉诉信访面临一系列的制度困境。涉诉信访解决机制存在严重的失衡与缺陷。我们应加强信访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机制及综合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整合,构建相对独立的司法解决机制、涉诉信访与申请再审分流机制、司法最终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我国的司法权威还需进一步完善,民众的法治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能正确理解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别,法院的裁判文书显然没有产生应有的信服力,民众渐渐依赖于信访、上访,导致集体访、越级访、缠访、闹访等现象不断增多,处理稍有不慎,不仅影响到法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更有损司法权威,人民法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访压力。在这些信访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交通肇事案件引起的,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此类犯罪引发的涉诉信访案件的困境及成因,并提出了粗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涉诉信访在中国的产生有一定的政治和法制背景,但由于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的问题,使其走入困境,破坏了司法独立,削弱了司法权威,与法治形成悖论。应恢复信访的民主监督和利益表达功能,弱化其权益救济功能,以诉访分离为基本思路对涉诉信访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政治参与、民意表达、权力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在实施中遭遇涉法涉诉信访复杂化、非理性化等挑战。由于相关立法不完善,存在司法腐败现象及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等,司法功能的有限性与信访功能的扩张性之间已呈现出博弈之势。"诉""访"分离是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的前提,完善案件受理机制是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的关键,依法及时终结案件是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的有效途径。应当完善冤假错案追究机制、司法救助机制和对无理闹访者的责任追究机制,为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涉诉信访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诉信访的实质是与诉讼有关的申诉与控告,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程序正义救济实体正义的制度设计,与我国古代的直诉制度相似.涉诉信访的主要成因有行政矛盾的转移、司法和信访体制存在缺陷、诉讼程序制度不完善等.化解我国当前过度信访现象的出路在于将信访规范化、法制化和诉讼化,将涉诉信访纳入再审制度,加强正当法律程序制度建设,强化释明制度和判决书的说理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涉诉信访制度是集反馈民意、权力监督、权利救济、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和谐于一身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权利救济制度和权力监督制度。但涉诉信访毕竟与当代的法治精神相背离,与司法的冲突难以避免,我们只有将涉诉信访纳入法治的轨道上,才能使其发挥其合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8.
建立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经济救助制度是对国家赔偿法的有益补充。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关怀,同时有纠偏矫治和节约司法资源的功能。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救助手段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律师作为“第三方”如何参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司法和信访部门如何落实《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建立诉访分离、程序导入、终结退出、司法救助、责任追究等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成为当前律师行业介入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信访现象自古有之,在当前有愈演愈烈之势。当前,涉诉信访大量存在,通过从公民运用司法武器解决问题的成本等角度分析,反映出当前司法制度安排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公民的司法诉讼成本高昂,致使当事人司法收益低甚至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护,这是当事人往往最终采取不断信访、非法上访的重要原因。传统对抗式的司法程序安排和功用存在缺陷,而司法调解可以比较好地降低公民个人司法成本,促成双方特别是不平等主体之间充分协商,从而达到解决矛盾纠纷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信访作为一种司法救济程序外的救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行政方式来解决纠纷和实现公民的权利救济,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现今大量存在的"信访不信法"现象.涉法信访固然能够为有限的少数人带来权利和义务的最终公正,但同时也使法律至上、司法终局等现代化法治观念受到极大冲击.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信访制度,走出利用信访形式在现行法律制度外恶性循环的怪圈,使信访逐步纳入国家的正常法治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12.
涉法涉诉信访在我国大信访的背景下有其特殊性,从司法既判力和终局性而言应予终结。在选择终结机制上应改变过去信官不信法的局面,从包青天模式转向马锡五模式,让信访人接近正义,并在最高人民法院申诉案件巡回法庭的平台予以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3.
涉法信访问题的出现有着复杂、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当前日益增多的涉法信访问题,应当与整个社会体制改革联系起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理顺这种信访的处理渠道,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采取以法治为内容进行综合整治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完善我国转型期涉法涉诉信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涉诉信访现象不断增多,不仅加大了法院系统的工作压力和资源投入,而且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法治国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刊特意组织的这三篇文章,有的以司法场域理论为理性分析工具来探讨人们策略选择的惯常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增加制度供给、促成规则重构来引导涉诉上访的未来走向;有的立足于解决纠纷的政治方法与法治方法的对立统一性,提出要完善现行法律制度、降低群众对信访效果的预期,在法治框架下对涉诉信访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有的论述了建立统一涉诉困难群体经济救助制度的构想,这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如何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现象。  相似文献   

15.
能动司法语境下的大调解是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出现的矛盾纠纷多元化的特征而提出的司法新策略,诉调对接机制的提出符合当前纠纷解决多元化的新趋势。法院调解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法院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对审前调解、诉讼调解以及执行调解的具体诉讼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应当加快相关制度建设,使调解与诉讼充分衔接,不断挖掘能动司法的合理因素,以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劳动工资统计事关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实行宏观决策和调控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文章针对当前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信访救济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之外的另一种公法保护路径,在多元化的公法救济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访救济迎合了弱势群体期待成本的习惯性思维,其温和宽松的救济程序也独具特色。时代的变迁导致信访功能的异化,亟需重新正视并提炼信访的沟通功能,形成沟通为主、监督为辅、解纷补充的信访救济新格局。当下,信访救济面临一系列的现实困境和操作难题,法治视野下的治理路径包括信访规范体系、信访组织体制和信访运行机制的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非制度化信访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利 《江淮论坛》2011,(6):125-128,152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增,导致了大量非制度化信访,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虚置、信访部门责重权轻、公民的"官本位"意识和清官情结是非制度化信访的重要成因。要从根本上解决非制度化信访问题,就必须崇尚公平正义,确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疏通政治参与渠道,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参与效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法治型、自主参与型政治文化;深化信访制度改革,重新配置信访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试论信访的功能收缩与制度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揭示现行信访制度因功能错位而带来的种种矛盾与悖论的基础上,提出收缩信访制度的功能,将涉讼案件从中剥离出去;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议会监督专员体制,建立我国的人大监督专员制度,以完成信访的剩余功能,即在作为一种非讼救济手段的同时,继续履行其广泛收集民意、监督国家机关的职责,完成整个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涉警舆论,是指与公安、警务活动以及公安部门有关的社会舆论,是社会矛盾的“风向标”,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放大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群众法律意识和对社会事件关注度的逐步提高,当人们不太满意警察的执法行为时,通过互联网表达诉求,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本文将从合理合法的角度,总结新媒体时代下涉警舆论的特点,挖掘和分析当前涉警舆论表象背后的原因,以妥善应对和有效处置涉警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